第六章 优化投资结构,增强消费出口拉动作用
坚定不移地实施“投资拉动”战略,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坚持扩大内需和外需并重,努力促进内贸发展,进一步扩大外贸规模,不断提高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第一节 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完善投资体制机制,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适度增长,以增量带动存量优化,存量带动增量进入,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十二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积极引导投资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农业农村、产业升级、城乡统筹、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重点谋划和实施830项亿元以上投资项目,滚动实施100个重大建设项目,推进千亿规模生物产业和千万吨级新型钢铁产业两个基地建设。突出工业项目建设,增强工业项目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强化第三产业项目建设,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经济发展承载力。严格执行项目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有效遏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加强和规范政府融资平台管理,防范投资风险。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
第二节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切实改善消费环境。建立职工收入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平均工资水平,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培育住房、汽车、旅游、通信等传统消费热点和文化、体育、网络等新兴消费,拓展个性化、时尚化、品牌化消费。全力抓好“菜篮子”工程和蔬菜批发市场的整合提升,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产品质量标准检测体系,加强价格调控监管,稳定市场价格水平。加快发展新型消费模式,推行信用消费。积极发展消费信贷,增加信贷消费品种。大力推进消费信贷保险,促进企业完善信用交易风险防范机制。积极开展促销活动,扩大节庆消费。到2015年,培育年销售额2亿元以上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20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十一五”末翻一番以上。
第三节 积极发展对外经贸
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加快医药、长白山特色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扩大药品、钢材、优质农副产品等出口规模。实施科技兴贸战略,鼓励医药等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出口品牌和拳头产品。选择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积极开展进出口贸易,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扶持有进出口能力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生产加工型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积极发展对俄、朝边贸,重点推进中朝互市贸易区、进出口加工贸易区、国际物流仓储区、青石综合贸易区、鸭绿江公路大桥“四区一桥”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通关条件,扩大进出口规模。到2015年,全市进出口企业达到460 家,进出口额50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3家,进出口额1亿美元的企业达到2家;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0亿美元,年均增长15%。
第七章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整体承载能力
按照远近结合、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大政府投资力度,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加快建设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
第一节 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按照畅通通道、完善网络、提高标准的原则,加快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口岸、陆港的建设步伐,构建布局合理、结构完善、衔接顺畅、安全可靠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公路。形成以通化至长春、通化至沈阳、通化至丹东、通化至靖宇、通化至集安、梅河口至草市、营城子至松江河(辉南段)、辉南至临江(辉南段)等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干线公路及农村公路为支线的多元化公路网络,形成“1小时域内(通达县、市)、2小时省会(通达长春、沈阳)、3小时出海(通达丹东港)”的交通格局。市县基本实现高等级公路连结,干线公路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县乡公路实现区域网络化,形成进关出海通道和覆盖全市的公路交通网络。到2015年,公路总里程突破7000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525公里,新增一级公路130.2公里、干线公路457.1公里,新建农村公路460公里。
铁路。以提速扩能为目标,实施铁路建设和改造工程,提高通行能力和质量,实现客运快速化和货运重载化。“十二五”期间,东北东部铁路(通化段)建成通车,扩能改造沈吉铁路复线,新建四平至通化至松江河快速铁路,争取建设通化至集安快速铁路。
机场。全面完成通化机场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项目建成后,可以起降B737系列、MD90、A319等C类飞机以及CRJ-200LR、ERJ145等支线运输机,以此建立通化与外界的空中联系。
口岸。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和“大通关”建设步伐,进一步增强过货通关能力。新建集安铁路口岸、联检综合楼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合作共建集安公路国境桥,改善中朝口岸国境桥通行能力,提升集安青石、老虎哨口岸为一级口岸。
陆港。建设具有保税功能,集服务、联检、物流为一体的通化陆港,承接丹东港区的功能并享受相关政策,实现丹东港区与通化陆港的一体化管理。
第二节 实施“气化通化”工程
紧紧抓住全省实施“气化吉林”工程的契机,加快我市天然气管网与省主干网连接,规模化利用域内外天然气资源,提高全市天然气管网覆盖率、天然气气化率和工业用气量,使全市天然气利用率达到全省领先水平。推进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全市天然气主干网及支线管网和城市管网等项目;加快现有企业气化改造,谋划和推进天然气化工、天然气调峰电站和大型人工煤气、石油液化气气库等重大项目建设。到2015年,除集安市外,基本实现县县通天然气,天然气气化率由16%提高到62%。
第三节 强化市政设施建设
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为目标,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道路、桥梁、供(排)水、供气、供热、供电、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完善城市供水设施,加快供水管网改造,新建通化市第二水源,提高用水安全保障能力。提高城市供热普及率和供热效率,改造供热主干管网,实施四期供热工程,在县城推广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加强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产业化。到2015年,城市和县城集中供热率达到90%和55%,中心城市和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和65%,居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创新城市经营理念,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第四节 提升水利保障能力
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础,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统筹兼顾、合理调配,满足城市扩容、产业发展、农业灌溉和农村安全饮水需求,基本实现供需平衡。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支持,规划建设重大水利工程、农村安全饮水保障工程。大力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基本完成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提高重点江河防洪标准,全面开展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切实提升城市城区防洪能力。积极开发空中云水资源,提高人工影响天气抵御干旱的能力。继续推进鸭绿江、浑江、辉发河防洪工程配套,重点治理浑江、哈泥河、三通河、蛤蟆河、石道河、大罗圈沟河、金厂河等主要江河和重要支流。积极推进跨界河流国土防护工程建设。
第五节 推进“数字通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