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通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通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健全地方金融服务体系,拓宽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品种,提高服务质量,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积极培育地方金融企业机构,创造条件引进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加快培育和建立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和产业发展基金,实行规范管理,创新服务,为中小企业筹集生产建设资金开启资金信贷新渠道。加大培育资本市场力度,积极培育和整合上市公司后备资源,争取5年内实现3-5户企业在主板或中小企业板上市。依托通化市股票交易基础条件,开展柜台交易,建设区域性股票交易中心。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加大对弱势群体的信贷扶持力度。拓展保险服务领域,创新保险服务方式。强化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促进银企融资良性循环。大力发展高信誉、规模化的担保机构,建立健全担保机构的多层次风险补偿机制。到2015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4亿元,年均增长17.8%。

第五节 农业服务业


  加强农业生产、科研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抓好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建设,建立连锁配送物流体系。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服务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增强气象灾害、地质地震灾害、病虫草害、森林火灾等监测预警和评估能力。紧紧围绕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为农民在良种服务、新型农技、农机作业、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方面提供服务,形成具有通化特色的涉农服务和农民生活服务的综合农业服务体系。到2015年,农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亿元,年均增长17%。

第五章 促进城乡统筹,推进通化特色城镇化


  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分类指导,强化产业支撑,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进一步壮大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加速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突出发挥县(市)城乡统筹功能,着力推动一批县城和中心城镇发展成为中小城市;形成若干产业实力强、特色鲜明、区域代表性强的特色小城镇。探索实践具有通化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形成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加速城镇化发展进程


  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人口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走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集约式城镇化道路,注重强化中心、构筑支点、区域联动、城乡互动,重点发展中心城市、县城关镇、特色镇,着力突出山水园林特色、健康产业特色、轴区带动特色,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最终实现“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二节 优化区域空间布局


  构建“两轴、两区、一带”的空间结构。以既有的梅集铁路、集锡公路为轴,以通化市为主中心,以梅河口市为副中心,以柳河镇、三源浦镇、二密镇、清河镇、头道镇、太王镇为重要节点,形成农产品、人参深加工和旅游产业发展轴,进而融入长吉都市区;以东北东部铁路、鹤大公路为轴,以通化市为主中心,以快大茂镇为副中心,以五道江镇、鸭园镇、铁厂镇为重要节点,形成围钢产业和健康产业发展轴,进而融入环渤海经济圈,成为吉林省重要出海通道。以中心城区和快大茂城区为主辅中心,强化集聚效应,逐步提升产业层级,打造通化都市区;以梅河口市区为中心,结合柳河县城、辉南县城,发展以专业物流、农产品深加工为特色的城镇联盟,打造梅、柳、辉经济协作区。以鸭绿江为轴、以集安市为中心,打造鸭绿江旅游生态发展带。

第三节 实施都市区率先突破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在都市区形成“一主二辅四组团”的规划布局。加快建设通化市主城区,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成为经济、文化、行政、商贸中心。建设快大茂辅城区,成为医药、食品产业基地;建设二道江辅城区,成为钢铁产业基地。建设五(道江)、鸭(园)、铁(厂)组团,成为围钢及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二密组团,成为物流仓储基地;建设金斗组团,成为医药、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三源浦组团,成为空港经济区。强化都市区项目的谋划和实施,建设一批产业带动作用强、产品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的大项目。到2012年,初步构建通化都市区,完善江南商贸新区建设并向金厂镇推进,着手打造湾湾川生态新城。到“十二五”末,形成以都市区、县城关镇和特色镇为重点的城镇框架体系,江南新区基本建成,湾湾川生态新城初具规模,都市区人口发展到70万,以“两区”和开发区构成的中心城区人口发展到55万。

第四节 推进通化市、县一体化


  按照交通系统、产业经济、城乡功能、生态环境一体化的发展构想,全力推进通化市、县一体化。完善规划区域内部路网结构,强化中心城区与快大城区之间的交通联系。提升路网整体服务水平,不断强化中心城区与乡镇之间的交通联系。增强聚鑫开发区的发展功能,成为全市承载健康产业的核心园区,规划建设长白山药谷,构建集研发、销售、商贸、旅游为一体的服务体系,打造具有发展潜力和比较优势的新城。依托通化市区、通化县的产业园区,共同构建产业经济发展平台。两地实施相向发展策略,促进城市功能的协同发展;加快一体化发展步伐,共同加强资金、产业、技术和公共事业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依托通化市区和通化县境内的自然资源,积极构筑生态环境一体发展格局。同时,强化各县(市、区)区域经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第五节 建设重要节点城市和县城关镇


  以“梅、柳、辉经济协作区”建设为重点,依托梅河口重要节点城市优势,把梅河口市打造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吉林省工业强市、吉辽中南部区域商贸物流中心。以柳河县城关镇、辉南县经济开发区为平台,形成以专业物流、农产品深加工为特色的城镇联盟。以集安经济开发区为平台,打造国际物流仓储、贸易城镇联盟。以鸭绿江旅游生态发展带建设为重点,打造集安特色旅游城市。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到2015年,每个县(市、区)打造一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科学适度地扩大县城关镇规模,加快县城关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提升县城关镇功能,尽快提高县城关镇服务能力。到2015年,30万人以上的县城关镇(节点城市)达到1个,15万人以上的县城关镇达到2个,10万人以上的县城关镇达到2个。

第六节 重点培育特色小城镇


  依托小城镇的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经济发达、功能健全的要求,充分发挥小城镇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产业支撑和载体功能,形成多元、多极、网络化的城镇体系和城镇空间布局,促进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到2015年,具有通化特色、国内知名的小城镇达到15个,市级经济强镇达到50个,5万人以上的小城镇达到8个以上。

第七节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改善农村面貌。合理制定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加快危房改造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加强农村公路、农村饮水、电网改造、户用沼气和污水、垃圾处理、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推动全市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长效机制。开展创建民俗特色旅游示范村建设工程。到2012年,扶持创建10个左右服务功能齐全、带动作用明显、具有鲜明民俗特色文化的旅游示范村。到2015年,全市省级示范村达到215个。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