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上诉所针对之实体及司法上诉人具有相同之诉讼权。
第二十四条 (请求之合并)
一、不论管辖法院为何,均得在司法上诉中一并提出下列请求:
a)原本不应作出被撤销又或宣告无效或法律上不存在之行政行为,而应作出内容受羁束之另一行政行为者,提出要求命令作出依法应作之行政行为之请求;
b)即使司法上诉理由成立引致回复原会出现之状况,所造成之利益丧失及损害因其性质仍会存在者,提出要求就该利益丧失及损害作出赔偿之请求。
二、在上款所指之情况下,对要求命令作出依法应作之行政行为之请求及要求就利益丧失及损害作出赔偿之请求之提出,以及就该等请求进行之辩论与裁判,适用规范相应之诉之规定中与涉及司法上诉程序之规定不相抵触之部分。
第二节 司法上诉之期间
第二十五条 (期间)
一、对无效或在法律上不存在之行为提起司法上诉之权利不会失效,得随时行使。
二、对可撤销之行为提起司法上诉之权利在下列期间经过后即告失效:
a)三十日,如司法上诉人于澳门居住;
b)六十日,如司法上诉人于澳门以外地方居住;
c)三百六十五日,如司法上诉人为检察院,又或属默示驳回之情况。
三、《行政程序法典》之规定,适用于上款所指期间之计算。
第二十六条 (司法上诉期间之开始计算)
一、行政行为尚未开始产生效力时,不开始计算提起司法上诉之期间;在公布或通知属强制性之情况下,如未能透过公布或通知使人知悉有关决定之含义、作出决定者及有关决定之日期,亦不开始计算提起司法上诉之期间。
二、对明示行为提起司法上诉之期间,按下列规定起算:
a)如只有公布或通知属强制性,则自该公布或通知作出时起算;
b)如公布及通知两者均属强制性,则自较后作出之公布或通知作出时起算。
三、如就明示行为所作之公布并非强制性,且所作之通知亦非强制性或获法律免除,则对该行为提起司法上诉之期间,按下列规定起算:
a)行为于利害关系人在场时以口头作出者,自作出行为时起算;
b)属其它情况者,自实际知悉或按《行政程序法典》第一百二十一条第二款推定知悉有关行为时起算。
四、对默示驳回提起司法上诉之期间,自《行政程序法典》第一百零二条第二款及第三款,以及第一百六十二条所指之期间届满时起算。
五、如属非强制性公布之行为,检察院提起司法上诉之期间自第一次通知作出时起算。
六、第一款、第二款及第三款之规定不妨碍对已开始执行之行为提起司法上诉。
七、对行政行为之更正以及对行政行为之公布或通知所作之更正,均不导致提起司法上诉之期间另行起算,但更正涉及影响对该等行为可否提起司法上诉之事宜者除外。
第二十七条 (司法上诉期间之中止计算)
一、在因行政决定而使行为不生效力之期间,提起司法上诉之期间中止计算。
二、如通知时遗漏指出《行政程序法典》第七十条所指之内容,又或公布时未载有该法典第一百一十三条及第一百二十条第四款所列之事项,利害关系人得于十日内向作出行为之实体申请就所欠缺之内容或事项作出通知,又或发出载有该等内容或事项之证明或经认证之影印本;在此情况下,自提出申请之日至作出上述通知或发出有关证明或经认证之影印本之日止,已开始计算之提起司法上诉之期间中止进行。
第三节 对行为提起司法上诉之可能
第二十八条 (必要行政申诉之预先提出)
一、对产生对外效力而不受必要行政申诉约束之行政行为,可提起司法上诉。
二、然而,即使有关行为受必要行政申诉约束,但根据法律或行政决定须立即执行者,对该行为亦可提起司法上诉。
三、对可撤销之行为须预先提出必要行政申诉方可提起司法上诉时,如不遵守《行政程序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一百五十五条第一款及第一百五十六条有关必要行政申诉之规定,则不可提起该上诉。
四、不遵守上款所指之规定,除不可提起司法上诉外,利害关系人亦不可推定所提出之行政申诉已被默示驳回。
第二十九条 (以立法或行政法规形式作出之行政行为)
一、对行政行为可否提起司法上诉不取决于其形式。
二、即使不对立法性法规或行政法规内所含之行政行为提起司法上诉,仍可对有关之执行行为或实行行为提起司法上诉。
第三十条 (执行行为或实行行为)
一、不可对单纯执行或实行行政行为之行为提起司法上诉,但不影响下款之规定之适用。
二、对于上条第二款所指之行为、《行政程序法典》第一百三十八条第三款及第四款所指之行为,以及因未预先作出行政行为而按该法典第一百三十八条第一款之规定不具正当性之行为,均可提起司法上诉。
第三十一条 (对单纯确认行为提起之司法上诉)
一、如已将被司法上诉所针对之行为确认之行为通知司法上诉人或依法公布,或司法上诉人就该被确认之行为已提出行政申诉或提起司法争讼,则须以司法上诉所针对之行为具单纯确认行为之性质为依据,拒绝受理有关司法上诉。
二、为着本法典之效力,就必要行政申诉作出决定之行为,不具单纯确认行为之性质。
第三十二条 (对默示驳回提起司法上诉之可能)
一、明示行为一经公布或一旦就明示行为向利害关系人作出通知,即不可对默示驳回提起司法上诉。
二、如利害关系人选择依据第一百零三条第二款之规定,提起命令作出依法应作之行政行为之诉,对默示驳回亦不可提起司法上诉。
第四节 正当性
第三十三条 (提起司法上诉之正当性)
下列者具有提起司法上诉之正当性:
a)自认拥有被司法上诉所针对之行为侵害之权利或受法律保护之利益之自然人或法人,又或指称在司法上诉理由成立时有直接、个人及正当利益之自然人或法人;
b)拥有民众诉讼权之人;
c)检察院;
d)法人,就侵害其有责任维护之权利或利益之行为亦具有上述正当性;
e)市政机构,就影响其自治范围之行为亦具有上述正当性。
第三十四条 (对行为之接受)
一、在行为作出后未经作出完全或部分保留而明示或默示接受该行为之人,不得对该行为提起司法上诉。
二、默示接受系指从自发作出与提起司法上诉之意愿相抵触之事实体现之接受。
三、保留须以书面方式向作出行为者为之。
四、公务员或服务人员执行或遵从以其本人为对象之行为时,不视为默示接受该行为,但属由其选择何时适合作出有关执行者除外。
第三十五条 (联合)
数名司法上诉人得联合对同一行为提起司法上诉,或联合以同一事实依据及法律依据,对形式上包含于单一批示中或包含于以批示以外之方式作出决定之单一文件中之各行为提起司法上诉。
第三十六条 (民众诉讼)
一、为对损害公共卫生、住屋、教育、文化财产、环境、地区整治、生活质素及任何属公产之财产等基本利益之行为提起司法上诉,澳门居民、有责任维护该等利益之法人以及市政机构,均为拥有民众诉讼权之人。
二、为对市政机关以及其具有法律人格及行政自治权之公共部门所作而损害其它公共利益之行为提起司法上诉,澳门居民亦为拥有民众诉讼权之人。
第三十七条 (应诉之正当性)
作出行为之机关,或因法律或规章之修改而继承该机关有关权限之另一机关,视为司法上诉所针对之实体。
第三十八条 (权力之授予)
向授权者或转授权者提出之申请被默示批准或默示驳回时,为确定何者具有在有关司法上诉中应诉之正当性,有关默示批准或默示驳回视为由获授权者或获转授权者作出,即使该申请未送交获授权者或获转授权者亦然。
第三十九条 (对立利害关系人)
司法上诉理由成立时可能受到直接损害之人,具有正当性作为对立利害关系人参与有关诉讼程序。
第四十条 (辅助人)
一、凡证明具有与司法上诉人、司法上诉所针对之实体或对立利害关系人相同之利益,或具有与该利益有联系之利益之自然人或法人,均得作为辅助人参与司法上诉。
二、辅助人得于陈述阶段前参与司法上诉程序,并应接受参与时该程序所处之状况,而其地位从属于被辅助人之地位,且被辅助人自由作出认诺、撤回诉讼或舍弃请求之权利,以及作出该等行为所产生之法律效果不因此而改变。
第五节 诉讼程序之进行
第四十一条 (起诉状之提交)
一、提起司法上诉系透过将起诉状提交所致予之法院之办事处为之。
二、起诉状亦得以挂号信寄往其所致予之法院之办事处,而挂号信之日期视为提交起诉状之日。
第四十二条 (起诉状之要件)
一、起诉状须以分条缕述方式作成,且司法上诉人在起诉状中应:
a)指出司法上诉所致予之法院;
b)指出其本人及对立利害关系人之身分及居所或住所,并声请传唤该等利害关系人;
c)指明司法上诉所针对之行为及指出作出行为者之身分;如该行为系获授权或转授权而作出,则尚应指明之;
d)清楚阐明作为司法上诉依据之事实及法律理由;
e)以清楚简要之方式作出结论,并准确指出其认为被违反之规定或原则;
f)提出一个或多个请求;
g)指出拟证明之事实;
h)声请采用其认为必需之证据方法,并就所指出之事实逐一列明其所对应之证据方法;
i)指明必须或随个人意愿附于起诉状之文件;
j)起诉状之签署人非为检察院时,指出有关签署人之事务所,以便作出通知。
二、起诉状未有指出司法上诉所致予之法院时,均不予接收。
三、司法上诉人得指明导致撤销司法上诉所针对之行为之各依据间存有补充关系。
第四十三条 (起诉状之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