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申报“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2013年度课题的通知

  2、主要考核指标
  (1)提升“十一五”专项开发的高档数控系统的性能与功能,形成系列化数控系统,全面达到专项预定的技术指标,满足航空航天制造领域关键零件加工需求;
  (2)为专项支持的国产高档数控机床(高速五轴加工中心、精密四轴卧加工中心、高速加工中心及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等)配套数控系统不少于10台套,建立配套国产高档数控系统应用验证平台,开展与国际主流数控系统的对比试验,形成国产高档数控系统功能、性能、可靠性测试和评估体系;完成数控系统可靠性设计、增长技术研究和评测,实测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大于20000小时。
  (3)针对航空叶片、轴、盘类等航空航天领域典型零件的加工,建立从复杂工件编程、工艺、检测及智能生产管理技术等方面服务于航空航天领域关键零件加工制造的工程化研究和应用技术平台,形成面向航空航天领域国产高档数控系统的成套解决方案;
  (4)配套国产数控系统的数控机床在航空航天领域的重点用户进行示范应用,数量不少于30台套(其中高档数控机床,高速、高精、车铣复合、5轴、大型,应占50%以上);
  (5)每一台数控系统交付用户使用前,应在系统制造企业处进行10000小时以上模拟实际工况运行试验,并编写试验报告。
  (6)课题牵头单位应对投入实际使用的每一台(套)机床、数控系统、功能部件的运行故障予以记录,并形成故障统计和分析报告。
  (7)满足用户使用要求,所有配套国产数控系统的机床在用户处实际应用一年以上方可申请验收。
  (8)形成5项以上技术标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5项以上发明专利。
  (9)课题牵头单位建立起不少于15人的专职研发团队和技术合作组织,新增具有高、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20人以上。
  3、重点研究内容
  (1)高档数控系统功能的深度开发。开展高速高精度集成控制技术、平滑矢量控制技术、光滑TCP控制技术等高速高精控制技术,提升国产数控系统的功能、性能与可靠性,满足航空航天领域关键零件的加工需求与产业安全要求;
  (2)面向航空航天领域国产高档数控系统应用验证。选择“十一五”数控专项整机类产品中支持的国产高档数控机床(高速五轴加工中心、精密四轴卧加工中心、高速立式加工中心及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等),与主机厂合作,开展五轴机床校验和优化补偿、参数在线调试与优化、机床故障诊断技术等配套应用技术开发,进行功能、性能与可靠性对比试验,实施国产数控系统配套国产数控机床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验证;
  (3)航空航天领域高档机床数控系统的应用示范。以叶片、轴、盘类、飞机结构件等航空航天领域典型零件的加工为对象,与重点用户合作,开展复杂工件的工艺规划、程序优化、加工精度在线测量与分析、数控系统综合性能与可靠性评测等技术的研究,形成成套解决方案,建立系统厂、主机厂、用户厂间的长效合作机制,并进行应用示范。
  4、实施期限
  2013年1月-2015年12月
  5、课题设置及经费要求
  拟支持2项课题研究,航空领域和航天领域的示范应用各1项课题。中央财政投入经费应主要用于产品关键技术研究、性能测试与工艺技术研究,自筹与地方配套资金合计数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中地方配套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的20%。
  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支持方式:前补助。
  6、申报条件
  课题牵头单位应为国内航空、航天制造企业,在上述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队伍和技术基础。申报单位应针对指南提出的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进行申报;牵头申报与参与单位均应提供单位前期开展可靠性工作的证明材料(具体要求参见附件:数控机床专项申报年度课题单位应具备的可靠性研究基本条件)。原则上申报课题的参与单位不超过5家,支持具备前期良好合作基础的“产学研用”联合申报(参与单位可提交在本课题研究领域与牵头单位前期合作研究的证明材料)。

课题56 中高档数控转塔刀架系列产品开发及批量应用示范

  1、研究目标
  开展数控转塔刀架及数控伺服刀架可靠性技术研究与综合性能测试,完善产品功能与性能,提高质量稳定性,形成系列化产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实现与中高档数控车床的批量配套应用。
  2、主要考核指标
  (1)数控转塔刀架:刀位数6~12;转塔分度精度4″,重复定位精度1.6″;满载荷无故障运转次数不低于30万次。
  (2)伺服动力刀架系列:中心高63、80、100、125、160 mm,刀具最高转速6000、5000、4000、3500、3200 rpm;转塔重复定位精度1.6″;满载荷无故障运转次数大于30万次。
  (3)配套指标:在500台以上中高档数控机床上实现与多种结构形式的数控刀架配套应用,其中伺服动力刀架配套不少于20%。
  (4)所研制的刀架在交付用户使用前,选择其中的20台,在刀架制造企业处进行100万次以上模拟实际工况运行试验,并编写试验报告。
  (5)课题牵头单位应对投入实际使用的每一台(套)机床、刀架的运行故障予以记录,并形成故障统计和分析报告。
  (6)满足用户使用要求,所有配套国产刀架的机床在用户处实际应用一年以上方可申请验收。
  (7)形成5项以上技术标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5项以上发明专利。
  (8)课题牵头单位建立起不少于15人的专职研发团队和技术合作组织,新增具有高、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20人以上。
  3、重点研究内容
  开展各类数控刀架可靠性技术研究与综合性能测试,完善产品功能与性能,提高质量稳定性,形成系列化产品。开展各类数控刀架与主机的适应性,使用工况与产品寿命及可靠性的关系,开展与进口同类刀架产品的实际工况对比试验(包括精度、速度、载荷、噪音、寿命、可靠性等),形成对比试验及改进设计报告,改进设计应在刀架新产品上得到应用。
  4、实施期限
  2013年1月-2015年12月
  5、课题设置及经费要求
  拟支持2项课题研究。中央财政投入经费主要用于应用示范关键技术研究、数控刀架产品的实际性能测试与对比试验等。自筹与地方配套资金合计数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中地方配套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的20%。
  中央财政经费支持方式:前补助。
  6、申报条件
  课题牵头单位应为国内机床制造企业(为鼓励功能部件的专业化与市场化发展,不接收集团内部自行配套的用户-制造方组合的申报),在上述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队伍和技术基础。申报单位应针对指南提出的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进行申报;牵头申报与参与单位均应提供单位前期开展可靠性工作的证明材料(具体要求参见附件:数控机床专项申报年度课题单位应具备的可靠性研究基本条件)。原则上申报课题的参与单位不超过5家,支持具备前期良好合作基础的“产学研用”联合申报(参与单位可提交在本课题研究领域与牵头单位前期合作研究的证明材料)。申报单位应提供最近三年内配套国产中高档数控刀架的应用情况报告。

课题57 高速精密机械主轴单元系列产品开发与批量应用示范

  1、研究目标
  针对市场需求量大的中高档数控机床用高速精密主轴,开展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系列化产品,完善试验测试条件,建立完整的高速、精密机械主轴研发和配套能力,实现系列化主轴产品与数控机床的批量配套应用。
  2、主要考核指标
  (1)开发至少五种规格的高速精密主轴:最高转速大于10000rpm,回转精度小于0.003mm,功率大于15 kW,扭矩大于70 Nm,刚度大于1100 N/µm,MTBF大于2500小时。
  (2)开发至少三种规格的大功率高速、精密主轴:最高转速大于8000rpm,回转精度小于0.003mm,功率大于30 kW,最大扭矩不小于1500Nm,刚度不小于1400 N/µm。
  (3)实现批量稳定生产,与5000台中高档数控机床实现配套。
  (4)建立系列化主轴单元性能、可靠性等测试与试验平台;所研制的主轴在交付用户使用前,选择其中的20台,在主轴制造企业处进行5000小时以上模拟实际工况运行试验,并编写试验报告。
  (5)课题牵头单位应对投入实际使用的每一台(套)机床、主轴的运行故障予以记录,并形成故障统计和分析报告。
  (6)满足用户使用要求,所有配套国产主轴的机床在用户处实际应用一年以上方可申请验收。
  (7)形成5项以上技术标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5项以上发明专利。
  (8)课题牵头单位建立起不少于15人的专职研发团队和技术合作组织,新增具有高、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20人以上。
  3、研究内容
  系列化机械主轴设计与结构优化,主轴润滑及密封系统设计,主轴动静态性能测试方法,可靠性技术与试验;主轴关键工序加工工艺规范,切削性能试验及应用工艺技术,主轴精密装配与试验。
  4、实施期限
  2013年1月-2015年12月
  5、课题设置及经费要求
  拟支持1项课题研究;中央财政经费主要用于产品关键技术研究、性能测试与工艺技术研究,完善相关测试试验条件;自筹与地方配套资金合计数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中地方配套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的20%。
  中央财政经费支持方式:前补助。
  6、申报条件
  课题牵头单位应为国内机床制造企业(为鼓励功能部件的专业化与市场化发展,不接收集团内部自行配套的用户-制造方组合的申报),在上述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队伍和技术基础。申报单位应针对指南提出的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进行申报;牵头申报与参与单位均应提供单位前期开展可靠性工作的证明材料(具体要求参见附件:数控机床专项申报年度课题单位应具备的可靠性研究基本条件)。原则上申报课题的参与单位不超过5家,支持具备前期良好合作基础的“产学研用”联合申报(参与单位可提交在本课题研究领域与牵头单位前期合作研究的证明材料)。申报单位应提供最近三年内配套国产主轴的应用情况报告。

课题58 高精度数控机床床头箱体柔性生产线核心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工程

  1、研究目标
  本系统以高精度数控机床床头箱体的加工为应用对象,以双工位交换工作台为基础,配以刀具及工装卡具,物料运输、控制管理及在线检测系统,以提高加工质量、稳定性及数量为目的,研制出高精度数控机床床头箱体柔性生产线系统,实现对高精度数控机床床头箱批量、柔性、高效、高精加工,并在机床制造企业形成示范应用。
  2、考核指标
  (1)FMS总体考核指标:
  FMS能实现5种以上箱体类零件混流制造,总产能不低于1500件/月,实现3种以上工艺路线并行,作业计划制定、任务分配、可视化操作和监控,工作台交换重复定位精度 ±0.005mm。
  (2)加工设备考核指标:
  ①双工位高精度卧式加工中心精度(用于精加工):定位精度X、Y、Z≤0.004mm;B 轴≤3″;重复定位精度X、Y、Z≤0.003mm;B 轴≤2″;主轴端部径向跳动≤0.0025mm。
  ②双工位精密卧式加工中心精度(用于粗、半精加工):定位精度X、Y、Z≤0.012mm;B 轴≤5″;重复定位精度X、Y、Z≤0.007mm;B 轴≤3″;主轴端部径向跳动≤0.005mm。
  ③加工高精度数控机床床头箱体的几何精度要求:工件孔的同轴度0.008mm;孔圆度小于0.003;平面度小于0.01;孔径精度IT6;位置度小于0.01;粗糙度为Ra0.8μm;使用精密卧式加工中心不少于5台。
  (3)要求30%以上设备配套国产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丝杠、导轨、转台、刀库、主轴五类部件中至少选配两种,不包括自制及集团内部单位配套部件)和刀具。
  (4)每一台(套)机床、数控系统、功能部件交付用户使用前,应分别在机床(系统、部件)制造企业处分别进行2000小时以上、10000小时以上、10000小时(刀库100万次)以上的模拟实际工况运行试验,并编写试验报告。
  (5)课题牵头单位应对投入实际使用的每一台(套)机床、数控系统、功能部件的运行故障予以记录,并形成故障统计和分析报告。
  (6)满足用户使用要求,所有设备在用户处实际应用一年以上方可申请验收。
  (7)形成5项以上技术标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5项以上发明专利。
  (8)课题牵头单位建立起不少于15人的专职研发团队和技术合作组织,新增具有高、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20人以上。
  3、研究内容
  (1)面向多品种箱体类零件精密加工的柔性制造系统总体规划设计,包括:针对箱体类零件工艺的精密加工设备研制及物理布局组线、物流子系统设计、以现场总线和以太网为基础的工业自动化网络支持的车间级信息化系统集成设计;
  (2)面向多品种箱体类零件精密加工的柔性制造系统集成,包括光、机、电、液、气、信息、控制、在线测量与监控、网络的系统集成;
  (3)面向多品种箱体类零件精密加工的柔性制造系统的精密制造技术研究,包括加工系统各主机精度一致性、物流系统设备精度一致性、加工单元与物流系统设备之间的位置精度、工作台与主机任意交换的精度一致性工艺保障技术、柔性系统综合精度测量技术;
  (4)面向多品种箱体类零件精密柔性制造系统示范应用、验证、改进、提高。
  4、实施期限
  2013年1月-2015年12月
  5、课题设置及经费要求
  拟支持1项课题研究;中央财政经费主要用于产品关键技术研究、性能测试与工艺技术研究,完善相关测试试验条件;自筹与地方配套资金合计数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中地方配套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的20%。
  中央财政经费支持方式:前补助。
  6、申报条件
  课题牵头单位应为国内数控机床用户企业,在上述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队伍和技术基础。申报单位应针对指南提出的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进行申报;牵头申报与参与单位均应提供单位前期开展可靠性工作的证明材料(具体要求参见附件:数控机床专项申报年度课题单位应具备的可靠性研究基本条件)。原则上申报课题的参与单位不超过5家,支持具备前期良好合作基础的“产学研用”联合申报(参与单位可提交在本课题研究领域与牵头单位前期合作研究的证明材料)。

课题59 机床行业精密主轴加工生产线

  1、研究目标
  针对精密车床主轴类零件的加工需求,充分利用专项支持的相关课题前期研究成果,研制以高精度数控外圆磨床、高精度数控主轴锥孔磨床等为核心的加工装备,实现车床精密主轴类零件的外圆、内圆、端面、锥面、螺纹等结构特征的加工,为机床制造行业的关键零件--精密车床主轴类零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掌握加工精密车床主轴零件核心装备的设计制造技术以及成套装备生产线技术,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精密、高效、柔性生产线。
  2、考核指标
  (1)技术指标:可加工的精密车床主轴类零件外圆直径φ65~500mm、内圆孔径φ35~150mm、最大安装长度1500mm、最大重量1t;精密车床主轴类零件外圆圆度≤2μm、内圆跳动≤2μm、纵截面直径一致性≤3μm/1000mm、端面跳动≤2μm、表面粗糙度Ra≤0.1μm、工序能力指标CPK≥1.33。
  (2)以磨床为核心,开发6台以上成套装备,配置其它必要的加工与检测设备形成生产线,实现外圆、端面、外锥面、内锥面、螺纹等的精密磨削,为车床主轴类零件的精密加工与检测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在机床制造企业进行示范应用。
  (3)要求30%以上设备配套国产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和刀具。
  (4)每一台(套)机床、数控系统、功能部件交付用户使用前,应分别在机床(系统、部件)制造企业处分别进行2000小时以上、10000小时以上、10000小时以上的模拟实际工况运行试验,并编写试验报告。
  (5)课题牵头单位应对投入实际使用的每一台(套)机床、数控系统、功能部件的运行故障予以记录,并形成故障统计和分析报告。
  (6)满足用户使用要求,所有设备在用户处实际应用一年以上方可申请验收。
  (7)形成5项以上技术标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5项以上发明专利。
  (8)课题牵头单位建立起不少于15人的专职研发团队和技术合作组织,新增具有高、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20人以上。
  3、研究内容
  生产线核心装备设计制造技术,包括高精度数控外圆磨床、主轴锥孔磨床的整机设计制造;高刚度高精度静压主轴系统、高精度静压导轨系统、高分辨率微量进给系统、大尺寸重载工件托持装置、锥孔轴类工件装夹装置以及高精度高可靠性量规的设计制造。
  关键加工工艺技术,包括零件材料特性与刀具和砂轮属性的匹配关系研究、高速切削加工工艺技术、主轴内外锥面及锥孔磨削技术、高精度大长径比深孔磨具技术、生产线加工过程与工艺参数优化技术。
  精密车床主轴类零件加工质量检测与评定技术、生产线设备加工状态监控与信息管理技术、生产线工艺规划及加工过程仿真技术。
  4、实施期限
  2013年1月-2015年12月
  5、课题设置及经费要求
  拟支持1项课题研究。中央财政投入经费应主要用于产品关键技术研究、性能测试与工艺技术研究;自筹与地方配套资金合计数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中地方配套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的50%。
  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支持方式:前补助。
  6、申报条件
  课题牵头单位应为国内数控机床用户企业,在上述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队伍和技术基础。申报单位应针对指南提出的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进行申报;牵头申报与参与单位均应提供单位前期开展可靠性工作的证明材料(具体要求参见附件:数控机床专项申报年度课题单位应具备的可靠性研究基本条件)。原则上申报课题的参与单位不超过5家,支持具备前期良好合作基础的“产学研用”联合申报(参与单位可提交在本课题研究领域与牵头单位前期合作研究的证明材料)。

课题60 中型柴油发动机缸体、缸盖柔性生产线国产化的应用示范工程

  1、研究目标
  在中型柴油发动机工厂建设缸体缸生产线示范应用。生产线设备50%以上采用重大专项支持或应用专项技术开发的卧式加工中心、采用部分国产数控系统、国产功能部件及国产刀具。年产纲领不少于5万台。通过应用示范,对该课题所采用的国产设备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进行全面考核和验证,可靠性与精度稳定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替代进口。本生产线为由加工中心和专机组成的全自动化柔性生产线。
  2、考核指标
  (1)建设两条由卧式加工中心、专机、辅机及物流设备组成的柴油发动机(排量4-6升)缸体、缸盖柔性生产线。生产线加工设备50%以上采用数控专项支持或与拥有数控专项技术单位联合开发的高速、精密卧式加工中心;国产辅机配套率不低于80%。使用国产刀具加工。生产线年产纲领5万台。
  (2)卧式加工中心的技术参数指标:X/Y/Z轴行程500-1000mm;X/Y/Z轴快速移动速度50/50/50m/min以上;主轴转速(缸体线)6000rpm以上;主轴转速(缸盖线)8000rpm以上。X/Y/Z轴定位精度≤0.007 mm;X/Y/Z轴重复定位精度≤0.004 mm。卧式加工中心的MTBF不少于1500小时。
  (3)生产线主要Cmk值≥1.33。
  (4)生产线设备利用率≥85%。
  (5)要求30%以上设备配套国产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和刀具。
  (6)每一台(套)机床、数控系统、功能部件交付用户使用前,应分别在机床(系统、部件)制造企业处分别进行2000小时以上、10000小时以上、10000小时以上的模拟实际工况运行试验,并编写试验报告。
  (7)课题牵头单位应对投入实际使用的每一台(套)机床、数控系统、功能部件的运行故障予以记录,并形成故障统计和分析报告。
  (8)满足用户使用要求,所有设备在用户处实际应用一年以上方可申请验收。
  (9)形成5项以上技术标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5项以上发明专利。
  (10)课题牵头单位建立起不少于15人的专职研发团队和技术合作组织,新增具有高、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20人以上。
  3、研究内容
  (1)生产线集成技术:通过总线集成,研究生产线布局,提高物流运转效率,实现质量、成本、空间、效率、环境的综合优化。
  (2)国产刀具应用研究:大量使用国产刀具,验证国产刀具性能,并且将刀具管理纳入工厂智能管理系统,使刀具使用、管理更趋于科学,提高刀具使用寿命,降低刀具使用成本。刀具在线补偿技术研究。
  (3)开展可靠性技术等共性技术研究。
  (4)全自动生产线智能管理系统研究。
  4、实施期限
  2013年1月-2015年12月
  5、课题设置及经费要求
  拟支持1项课题研究。中央财政投入经费应主要用于产品关键技术研究、性能测试与工艺技术研究;自筹与地方配套资金合计数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中地方配套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的20%。
  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支持方式:前补助。
  6、申报条件
  课题牵头单位应为国内中型汽车柴油发动机制造企业,在上述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队伍和技术基础。申报单位应针对指南提出的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进行申报;牵头申报与参与单位均应提供单位前期开展可靠性工作的证明材料(具体要求参见附件:数控机床专项申报年度课题单位应具备的可靠性研究基本条件)。原则上申报课题的参与单位不超过5家,支持具备前期良好合作基础的“产学研用”联合申报(参与单位可提交在本课题研究领域与牵头单位前期合作研究的证明材料)。

课题61 重型汽车柴油发动机缸体、缸盖加工生产线示范工程

  1、研究目标
  进行重型汽车柴油发动机关键零件缸体、缸盖柔性加工生产线的示范应用。采用数控专项成果(或技术)的精密、高速卧式加工中心(或卧式加工单元)组成汽车发动机缸体、缸盖加工生产示范线各一条。掌握重型汽车柴油发动机缸体、缸盖的加工工艺及关键制造技术,掌握高档数控机床的应用技术,掌握生产线的自动控制和管理技术,年产纲领不少于5万台。可靠性与精度稳定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替代进口,降低汽车制造成本,支撑汽车自主化制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2、考核指标
  (1)发动机排量≥8升,两种以上品种(或规格)混线生产,被加工零件主要由桁架机械手输送。
  (2)加工生产线采用数控专项成果(或技术)的高速、精密加工中心、卧式加工单元不少于20台。生产线年生产能力不小于5万台。
  (3)掌握柴油机缸体、缸盖关键加工工艺技术,达到用户精度指标。
  (4)生产线主要Cmk值≥1.33。
  (5)设备利用率≥85%。
  (6)要求30%以上设备配套国产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和刀具。
  (7)每一台(套)机床、数控系统、功能部件交付用户使用前,应分别在机床(系统、部件)制造企业处分别进行2000小时以上、10000小时以上、10000小时以上的模拟实际工况运行试验,并编写试验报告。
  (8)课题牵头单位应对投入实际使用的每一台(套)机床、数控系统、功能部件的运行故障予以记录,并形成故障统计和分析报告。
  (9)满足用户使用要求,所有设备在用户处实际应用一年以上方可申请验收。
  (10)形成5项以上技术标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5项以上发明专利。
  (11)课题牵头单位建立起不少于15人的专职研发团队和技术合作组织,新增具有高、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20人以上。
  3、研究内容
  重型汽车柴油发动机缸体、缸盖加工工艺,生产线数字化建模与仿真,刀具应用技术和管理技术,生产线管理和控制技术,机床的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技术,生产线的设计技术和制造技术。
  4、实施期限
  2013年1月-2015年12月
  5、课题设置及经费要求
  拟支持1项课题研究。中央财政投入经费应主要用于产品关键技术研究、性能测试与工艺技术研究;自筹与地方配套资金合计数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中地方配套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的50%。
  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支持方式:前补助。
  6、申报条件
  课题牵头单位应为国内重型汽车柴油发动机制造企业,在上述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队伍和技术基础。申报单位应针对指南提出的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进行申报;牵头申报与参与单位均应提供单位前期开展可靠性工作的证明材料(具体要求参见附件:数控机床专项申报年度课题单位应具备的可靠性研究基本条件)。原则上申报课题的参与单位不超过5家,支持具备前期良好合作基础的“产学研用”联合申报(参与单位可提交在本课题研究领域与牵头单位前期合作研究的证明材料)。

课题62 重型数控机床关键共性技术创新能力平台

  1、研究目标:
  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开展重型数控机床创新能力平台建设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使之成为本专项重点任务研究开发的重要技术支撑和人才集聚基地,为我国重型数控机床及其功能部件的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提供基础平台、理论与技术支持。
  2、考核指标:
  (1)在本专项相关的重型机床领域的技术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形成吸引和凝聚国内产学研用研究力量的能力和40人以上稳定的研发团队。
  (2)建立较强的关键技术研发、工程试验的环境和条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每年完成新产品、新技术开发4-6项;并在建设期内指导2-3个以上承担数控机床专项任务单位完成相关课题研究。
  (3)通过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究,5年内每年发布至少向行业转移3项以上有助于提升产品技术水平或产生显著经济效益的关键技术。
  (4)跟踪本领域内国际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开展国内外技术合作,吸收国内外创新技术,加强自主创新,形成技术创新链和若干核心技术,建设期内申请发明专利20项以上,形成不少于20项技术标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
  3、研究内容:
  建立重型数控机床关键共性技术创新能力平台,在行业形成重型数控机床的自主创新能力;开展整机、功能部件与关键结构件的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与工艺、基础实验、综合测试与评价以及相关规范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应用基础技术研究;探索和形成成果共享与辐射机制,研究成果首先在2-3家龙头企业进行应用,并逐步在行业推广应用和辐射。
  4、实施期限:
  2013年1月-2015年12月
  5、课题设置及经费要求:
  拟支持1项课题研究。中央财政投入经费应主要用于产品关键技术研究、性能测试与工艺技术研究;自筹与地方配套资金合计数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的20%。
  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支持方式:前补助。
  6、申报条件:
  (1)课题依托单位必须是重型机床行业制造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国家级创新平台(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与相关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用合作关系;依托单位应联合重型机床领域相关优势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进行申报;为集中优势力量,原则上课题参与单位不超过8家,支持具备前期良好合作基础的“产学研用”联合申报(参与单位可提交在本课题研究领域与牵头单位前期合作研究的证明材料)。
  (2)同一单位只能牵头申报一个研究方向的创新能力平台建设课题,已承担本专项创新能力平台建设课题的单位不得再申报;牵头申报单位应已承担本专项2项以上(含2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3)研究力量和条件:
  ①至少有30名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从事平台研究工作。
  ②申报企业每家有1000平方米以上的实验室及2000万元以上的相关研究设备。

  附:
数控机床专项申报年度课题单位应具备的可靠性研究基本条件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