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申报“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2013年度课题的通知

  铣削主轴最高转速≥8000r/min,扭矩≥900Nm; 盘铣最高转速: 250r/min,扭矩≥19000Nm;快移速度(X/Y/Y′/Z轴)≥ 20m/min;工作台尺寸:Φ800mm,承重:1500kg;控制轴数:7,联动轴数:5。
  机床主要行程参数:X轴行程≥3000mm,Y轴行程≥1200mm,Y′轴行程≥1200mm,Z轴行程≥1400mm,A轴行程:-15°-105°,B轴行程:-90°-90°,C轴行程:0°-360°。
  机床定位精度:X/Y/Y′/Z:±0.02/1000mm,A/B/C:±8〞;重复定位精度:X/Y/Y′/Z:0.016/1000mm,A/B/C:7〞。
  (2)开发出与七轴整体叶盘高效强力复合铣数控装备配套的数控加工专用编程软件系统1套,并申请软件著作权;
  (3)采用国产刀具完成2种整体叶盘强力复合铣加工生产验证,使整体叶盘通道开槽粗加工与现有工艺和装备相比,效率提高3-4倍;
  (4)每一台(套)机床、数控系统、功能部件交付用户使用前,应分别在机床(系统、部件)制造企业处分别进行2000小时以上、10000小时以上、10000小时(刀库100万次)以上的模拟实际工况运行试验,并编写试验报告。
  (5)课题牵头单位应对投入实际使用的每一台(套)机床、数控系统、功能部件的运行故障予以记录,并形成故障统计和分析报告。
  (6)满足用户使用要求,所有设备在用户处实际应用一年以上方可申请验收。
  (7)形成5项以上技术标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5项以上发明专利。
  (8)课题牵头单位建立起不少于15人的专职研发团队和技术合作组织,新增具有高、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20人以上。
  3、研究内容
  整体叶盘高效强力复合数控铣床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整体叶盘高效强力复合铣机床动态特性研究;整体叶盘高效强力复合加工工艺方法研究;整体叶盘高效强力复合盘插铣切削余量和区间优化技术研究;整体叶盘高效强力复合盘插铣多轴数控加工编程技术研究;整体叶盘高效强力复合盘插铣无干涉刀具轨迹规划技术研究;刀具参数优化和工艺参数优化技术研究及刀具优选与切削参数评价优化软件;整体叶盘高效强力复合铣数控加工编程系统、曲面结构复杂母线刀具宽行铣削等软件开发。
  4、实施期限
  2013年1月-2015年12月
  5、课题设置及经费要求
  拟支持1项课题研究;中央财政投入经费应主要用于产品关键技术研究、性能测试与工艺技术研究;自筹与地方配套资金合计数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比例不低于1:1,其中地方配套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的20%。
  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支持方式:前补助。
  6、申报条件
  课题牵头单位应为国内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具有上述领域的研究基础,具备较强的专业研发团队和完善的试验、研究和开发条件。申报单位须针对指南提出的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进行申报,要求落实航空发动机企业做为最终用户。牵头申报与参与单位均应提供单位前期开展可靠性工作的证明材料(具体要求参见附件:数控机床专项申报年度课题单位应具备的可靠性研究基本条件);参加本项课题研究的每一个数控机床主机企业均应提交本单位制造的五轴联动加工机床“S试件”检测报告(至少1份,由国家级或行业级检测机构出具)。原则上申报课题的参与单位不超过5家,支持具备前期良好合作基础的“产学研用”联合申报(参与单位可提交在本课题研究领域与牵头单位前期合作研究的证明材料)。

课题10 大幅三维空间曲面高功率高精度激光焊接技术与装备

  1、研究目标
  针对大型夹层筒状与箱体结构合金构件的激光深熔对接焊、角焊、搭接焊等制造需求,重点研究其激光自熔焊、填丝焊及焊缝跟踪工艺技术,研发三维五轴数控焊接机床、三维大幅空间曲面工装夹具、五轴联动数控软件集成控制系统;满足并保证焊接质量与整体变形控制,掌握核心工艺技术;实现三维大幅空间曲面高性能高精度高功率激光焊接的示范应用。
  2、考核指标
  (1)开发三维五轴数控焊接机床和三维大幅面构件工装夹具成套装备一套
  不锈钢材料夹层筒状构件规格:最大15m*Ф1.5m,最大厚度10mm。铝合金箱体构件规格:最大1.5*1.5,最大厚度5mm。高架龙门大幅面焊接机床:X、Y、Z轴行程分别为4000mm、2000mm 、1000mm ,三轴定位精度±0.04,重复定位精度±0.02;三维焊接头:A轴旋转角度±200°,B轴旋转角度±160°,两轴定位精度±0.015°,重复定位精度±0.005°,搭载焊缝跟踪系统:视场深度6.5mm,视场宽度6mm;实现五轴联动控制,使用五轴坐标转换功能,计算补偿聚焦实际控制点的旋转运动带来焊接头中心的附加移动。
  (2)激光焊接工艺技术。夹层大型筒状与铝合金箱体构件的激光深熔对接焊、角焊、搭接焊:不锈钢最大熔深10mm,铝合金最大熔深5mm,焊接速度:0.8~2.5/min,激光填丝焊接工艺:实现激光热丝和冷丝填丝焊接。焊缝跟踪:横向分辨率±0.05mm,深度分辨率±0.04mm;焊缝成形良好,焊接变形控制在3mm以内。
  (3)设备采用国产控制系统和关键功能部件比例不低于50%。
  (4)每一台(套)设备交付用户使用前,应分别在设备制造企业处分别进行2000小时以上以上的模拟实际工况运行试验,并编写试验报告。
  (5)课题牵头单位应对投入实际使用的每一台(套)设备的运行故障予以记录,并形成故障统计和分析报告。
  (6)满足用户使用要求,所有设备在用户处实际应用一年以上方可申请验收。
  (7)形成10项以上技术标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10项以上发明专利。
  (8)课题牵头单位建立起不少于15人的专职研发团队和技术合作组织,新增具有高、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20人以上。
  3、研究内容
  高架龙门大幅面三维焊接机床研究:整机精度和动态性能(刚度)优化研究;三维焊接头研制;基于RTCP的多通道五轴联动控制技术,焊缝轨迹示教录返编程,自诊断、报警、功能检测、急停、故障内容显示及功率在线调试研究;在线焊缝跟踪系统和送丝系统集成。曲面型面修正、曲面定位、曲面与曲型型材拼接、曲面分段激光拼焊装配工艺优化与工装定位方法研究。高功率激光精密对接焊、角焊、搭接(含未熔透搭接焊接)自熔焊,填丝焊专家数据库建立;高功率激光深熔焊接多相瞬态耦合行为、传热传质、冶金过程与组织性能调控、焊接缺陷控制方法研究;大型夹层筒状构件焊接变形规律和变形控制方法研究。
  4、实施期限
  2013年1月-2015年12月
  5、课题设置及经费要求
  拟支持1项课题研究;中央财政投入经费应主要用于产品关键技术研究、性能测试与工艺技术研究;自筹资金及地方配套资金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中地方配套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的20%。
  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支持方式:事前立项事后补助。
  6、申报条件
  课题牵头单位应是国内焊接装备制造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基础和技术开发队伍,具有较完善的试验、生产条件;申报单位须针对指南提出的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进行申报;牵头申报与参与单位均应提供单位前期开展可靠性工作的证明材料(具体要求参见附件:数控机床专项申报年度课题单位应具备的可靠性研究基本条件)。原则上申报课题的参与单位不超过5家,支持具备前期良好合作基础的“产学研用”联合申报(参与单位可提交在本课题研究领域与牵头单位前期合作研究的证明材料)。本课题要求落实最终用户并附有采购合同。

课题11 大型复杂薄壁整体构件充液拉深装备

  1、研究目标
  针对大型铝合金构件整体式制造需求,研究掌握大尺寸复杂薄壁构件整体充液拉深成形工艺技术等,研制大型复杂薄壁构件充液拉深成形工艺及成套装备,总体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考核指标
  (1)研制大型复杂薄壁整体构件充液拉深装备1台。
  (2)考核指标:公称力:150000KN;额定拉深力:120000KN;密封压边力:30000KN;最大液室压力:60MPa;液室压力控制精度±0.1MPa;压制速度:1-5.5mm/s;主缸压力控制精度±0.1MPa;压边缸压力控制精度±0.1MPa;主缸位移控制精度±0.1mm;工作台尺寸:4500mm×4500mm;热处理强化铝合金板材成形最大直径:φ3350mm;最大成形高度:1100mm;厚度:2.0mm-6.0mm;贴膜率:≤0.5mm。
  (3)对国产控制系统进行使用验证,采用国产关键功能部件比例不低于50%。
  (4)每一台(套)设备交付用户使用前,应分别在设备制造企业处分别进行2000小时以上以上的模拟实际工况运行试验,并编写试验报告。
  (5)课题牵头单位应对投入实际使用的每一台(套)设备的运行故障予以记录,并形成故障统计和分析报告。
  (6)完成φ3350mm运载火箭推进剂贮箱箱底整体式成形制造,满足用户使用要求,所有设备在用户处实际应用一年以上方可申请验收。
  (7)形成10项以上技术标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10项以上发明专利。
  (8)课题牵头单位建立起不少于15人的专职研发团队和技术合作组织,新增具有高、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20人以上。
  3、研究内容
  (1)超大吨位双动柔性充液拉深液压机的研制:超大吨位双动框架式液压机主机结构的优化设计;大型液压机关键零件的优化设计及加工制造技术;主机、模具之间耦合刚度校核;主机超大工件加工制造技术;大流量高精度电液一体化液压控制技术;拉深滑块与充液系统协调泄压技术;超大吨位液压机安全控制与检测技术。
  (2)专用柔性数控系统与集成技术研究:专用柔性数控系统集成技术;伺服控制与大流量流体压力控制技术研制;伺服控制系统模块化编程、功能组合及智能故障诊断技术;工艺流程、材料性能与高压、大容量充液拉深参数数据库存储技术;加载路径跟踪技术及数据采集技术;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基于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的控制技术。
  (3)大型充液拉深设备装置研制:大容量压力转换器高低压腔结构设计分析,强度校核,有限元结构分析及结构的优化设计、大容量压力转换器密封结构设计及密封调解结构设计;伺服液压系统的冷却、加热系统研制;控制系统电气系统硬件设计。
  (4)典型大型复杂薄壁件充液拉深工艺研究与工程应用:液室结构设计优化;典型大型复杂薄壁件充液拉深有限元仿真;大尺寸充液拉深模具的结构设计、强度校核及型面补偿优化;典型大型复杂薄壁件充液拉深成形的回弹分析及精度预测;成形的缺陷分析与质量检测;预胀压力、液室压力、位移与压边力加载曲线协调控制技术。
  4、实施期限
  2013年1月-2015年12月
  5、课题设置及经费要求
  拟支持1项课题研究;中央财政投入经费应主要用于产品关键技术研究、性能测试与工艺技术研究,自筹与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合计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中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的20%。
  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支持方式:事前立项事后补助。
  6、申报条件
  课题牵头单位应是国内成形装备制造企业或用户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基础和技术开发队伍,具有较完善的试验、生产条件;申报单位须针对指南提出的2个研究方向中的1个方向的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进行申报;牵头申报与参与单位均应提供单位前期开展可靠性工作的证明材料(具体要求参见附件:数控机床专项申报年度课题单位应具备的可靠性研究基本条件)。原则上申报课题的参与单位不超过5家,支持具备前期良好合作基础的“产学研用”联合申报(参与单位可提交在本课题研究领域与牵头单位前期合作研究的证明材料)。本课题要求落实最终用户并附有采购合同。

课题12 轿车发动机缸体、缸盖加工生产线制造单元

  1、研究目标
  由国内重点机床制造企业与重点汽车制造企业合作研发适用于轿车发动机缸体、缸盖柔性加工的高档专用加工中心(制造单元), 包括带A轴和B轴功能。培养和提高国产轿车制造的设备开发和集成能力并进行批量应用、验证与考核。改进国产装备可靠性与精度稳定性,提高国产装备应用率,降低制造成本。掌握国际先进水平高精度发动机加工制造技术,形成整体解决方案能力,降低汽车制造成本,支撑汽车自主化制造。
  2、考核指标
  (1)主要技术参数:
  行程600-800mm;主轴转速≥12000rpm;快移速度≥60m/min;加速度≥7m/s2; 定位精度≤0.005mm;重复定位精度≤0.003mm;换刀时间(C to C) ≤4.5s。
  (2)完成4台单元的生产验证;机床MTBF达到1500小时。
  (3)对国产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丝杠、导轨、转台、刀库、主轴五类部件中至少选配两种,不包括自制及集团内部单位配套部件)进行应用验证,国产刀具配套率50%以上。
  (4)每一台(套)机床、数控系统、功能部件交付用户使用前,应分别在机床(系统、部件)制造企业处分别进行2000小时以上、10000小时以上、10000小时(刀库100万次)以上的模拟实际工况运行试验,并编写试验报告。
  (5)课题牵头单位应对投入实际使用的每一台(套)机床、数控系统、功能部件的运行故障予以记录,并形成故障统计和分析报告。
  (6)满足用户使用要求,所有设备在用户处实际应用一年以上方可申请验收。
  (7)形成5项以上技术标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5项以上发明专利。
  (8)课题牵头单位建立起不少于15人的专职研发团队和技术合作组织,新增具有高、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20人以上。
  3、研究内容
  整机结构动静刚度及优化设计技术,模块化设计技术,高速主轴、转台的应用技术,机床热变形及其补偿技术,可靠性技术,控制系统的选型和配置技术,制造单元的进线适应技术等。
  4、实施期限
  2013年1月-2015年12月
  5、课题设置及经费要求
  拟支持1项课题研究;中央财政投入经费应主要用于产品关键技术研究、性能测试与工艺技术研究,自筹与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合计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中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的20%。
  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支持方式:前补助。
  6、申报条件
  课题牵头单位应是国内机床制造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基础和技术开发队伍,具有较完善的试验、生产条件;申报单位须针对指南提出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进行申报;牵头申报与参与单位均应提供单位前期开展可靠性工作的证明材料(具体要求参见附件:数控机床专项申报年度课题单位应具备的可靠性研究基本条件)。原则上申报课题的参与单位不超过5家,支持具备前期良好合作基础的“产学研用”联合申报(参与单位可提交在本课题研究领域与牵头单位前期合作研究的证明材料)。本课题要求落实最终用户并附有采购合同。

课题13:高精度轿车发动机缸体缸盖柔性生产线

  1、研究目标
  轿车发动机缸体、缸盖是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结构复杂,加工工序多,精度要求高。针对轿车发动机缸体、缸盖生产量大,加工精度要求高、稳定性要求高等特点。拟针对轿车企业年产30万台以上发动机的能力建设需求,在新建的发动机缸体缸盖混流生产线中,使用国产高速加工中心70台以上,并对国产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进行应用验证。通过建设培养和提高国产设备开发和集成能力, 并进行批量性应用、验证与考核。改进国产装备可靠性与精度稳定性,提高国产装备应用率,降低制造成本。掌握国际先进水平高精度发动机加工制造技术,形成整体解决方案能力,降低汽车制造成本,支撑汽车自主化制造。
  2、考核指标
  (1)用于缸体、缸盖加工的高速卧式加工中心主要技术参数:
  数控转台500-630mm:主轴最高转数≥18000r/min,快移速度≥60/min;定位精度≤0.008mm,重复定位精度≤0.004mm。
  (2)产品加工精度要求缸盖导管、阀座底孔:导管底孔,直径∮9.0(-0.04,-0.025),与两定位销孔以及底面的位置度公差±0.1,孔椭圆度0.01以下,孔锥度0.01以下,角度偏差±0.5°;阀座底孔,直径∮31.4(+0.016,0),位置度为与两定位销孔以及底面的公差±0.1,孔椭圆度0.01以下,孔锥度0.01以下。
  (3)生产线上使用国产高速加工中心70台以上,国产设备占比80%以上。
  (4)工序保证能力CPK≥1.33。实现混流生产。生产线综合开动率OEE≥90%。
  (5)对国产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丝杠、导轨、转台、刀库、主轴五类部件中至少选配两种,不包括自制及集团内部单位配套部件)进行应用验证,国产刀具配套率50%以上。
  (6)不少于10台套机床、数控系统、功能部件交付用户使用前,应分别在机床(系统、部件)制造企业处分别进行2000小时以上、10000小时以上、10000小时(刀库100万次)以上的模拟实际工况运行试验,并编写试验报告。
  (7)课题牵头单位应对投入实际使用的每一台(套)机床、数控系统、功能部件的运行故障予以记录,并形成故障统计和分析报告。
  (8)满足用户使用要求,所有设备在用户处实际应用一年以上方可申请验收。
  (9)形成10项以上技术标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10项以上发明专利。
  (10)课题牵头单位建立起不少于15人的专职研发团队和技术合作组织,新增具有高、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20人以上。
  3、研究内容
  适应于轿车缸体、缸盖大批量生产的设备性能指标研究;机械机构设计开发验证: 设备结构刚性分析和验证, 设备关键部件的选型和可靠性评估, 设备精度测量标准和验证, 设备可维护性评估。
  整线集成工艺研究,包括加工工艺的开发和优化, 尺寸链的计算和优化, 加工节拍的计算和平衡,切削参数设定和优化, 切削力计算。自动化生产线建模方法,自动化生产线布局与规划优化,自动化生产线协同仿真,自动化物流系统集成设计,建立产品质量验收流程。
  4、实施期限
  2013年1月-2015年12月
  5、课题设置及经费要求
  拟支持1项课题研究;中央财政投入经费应主要用于产品关键技术研究、性能测试与工艺技术研究,自筹与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合计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中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的20%。
  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支持方式:前补助。
  6、申报条件
  课题牵头单位应是国内机床制造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基础和技术开发队伍,具有较完善的试验、生产条件;申报单位须针对指南提出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进行申报;牵头申报与参与单位均应提供单位前期开展可靠性工作的证明材料(具体要求参见附件:数控机床专项申报年度课题单位应具备的可靠性研究基本条件)。原则上申报课题的参与单位不超过5家,支持具备前期良好合作基础的“产学研用”联合申报(参与单位可提交在本课题研究领域与牵头单位前期合作研究的证明材料)。本课题要求落实最终用户并附有采购合同。

课题14 连杆裂解加工技术与成套设备

  1、研究目标
  针对汽车发动机行业裂解连杆的加工要求,开发研制成套的裂解加工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包括连杆裂解生产单元、连杆双端面磨床、连杆大小头孔精镗机床、连杆高精度珩磨机床等,形成拥有自主产权的生产工艺和一条年产量60万件以上连杆加工生产线,满足汽油发动机15万台以上的配套能力,可靠性与精度等指标达到国际先进的水平,并实现市场应用。
  2.考核指标
 
 (1)连杆裂解生产单元:加工工件的工件外轮廓缺损尺寸<1.5×2mm;工件胀断后大头孔变形量<0.05mm;批量废品率小于5%。连杆大、小头孔精镗床加工工件大孔直径公差-0.016mm;小孔直径公差<0.007mm;大小孔中心距公差<±0.02mm;
  (2)连杆产品适用于欧五标准、缸内直喷、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
  (3)掌握汽油机连杆关键的激光割槽裂解技术和精镗加工工艺技术,达到用户图纸精度指标。
  (4)连杆大孔直径公差<0.014mm;大头圆柱度公差等级在0.007mm;小孔直径公差<0.006mm;小头圆柱度公差等级在0.005mm;大小孔中心距公差<±0.025mm;弯曲平行度公差等级在Φ0.075/100mm, 扭斜度公差等级在Φ0.02/100mm,两侧面平面度公差<0.02mm;两侧面平行度公差<0.02mm。
  (5)生产线能力Cmk值≥1.67;设备利用率≥85%。
  (6)对国产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丝杠、导轨、转台、刀库、主轴五类部件中至少选配两种,不包括自制及集团内部单位配套部件)进行应用验证,国产刀具配套率50%以上。
  (7)每一台(套)机床、数控系统、功能部件交付用户使用前,应分别在机床(系统、部件)制造企业处分别进行2000小时以上、10000小时以上、10000小时(刀库100万次)以上的模拟实际工况运行试验,并编写试验报告。
  (8)课题牵头单位应对投入实际使用的每一台(套)机床、数控系统、功能部件的运行故障予以记录,并形成故障统计和分析报告。
  (9)满足用户使用要求,所有设备在用户处实际应用一年以上方可申请验收。
  (10)形成5项以上技术标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5项以上发明专利。
  (11)课题牵头单位建立起不少于15人的专职研发团队和技术合作组织,新增具有高、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20人以上。
  3.研究内容
 
 连杆裂解生产工艺原理,工艺方法,连杆裂解规范的研究与制定,连杆生产过程的工艺尺寸等检测与缺陷检测,鉴定方法的研究。连杆裂解生产单元的研制,高精度镗床设备的研制;成套设备的组线集成技术研究
  4、实施期限
  2013年1月-2015年12月
  5、课题设置及经费
  中央财政投入经费应主要用于产品关键技术研究、性能测试与工艺技术研究及关键设备仪器的采购。自筹与地方配套资金合计数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中地方配套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的20%。
  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支持方式:前补助。
  6、申报条件
  课题牵头单位应是国内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基础和技术开发队伍,具有较完善的试验、生产条件;申报单位须针对指南提出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进行申报;牵头申报与参与单位均应提供单位前期开展可靠性工作的证明材料(具体要求参见附件:数控机床专项申报年度课题单位应具备的可靠性研究基本条件)。原则上申报课题的参与单位不超过5家,支持具备前期良好合作基础的“产学研用”联合申报(参与单位可提交在本课题研究领域与牵头单位前期合作研究的证明材料)。本课题要求落实最终用户并附有采购合同。

课题15 汽车发动机曲轴数控磨床、凸轮轴磨床制造单元研制

  1、研究目标
  针对汽车发动机生产线上对数控磨床的需求,利用前期数控专项课题成果展开曲轴、凸轮轴磨床(磨削制造单元)可靠性研究及关键部件使用寿命研究,开发相关磨削用户工艺软件、磨削技术支持软件、异型轮廓磨削软件。采用数控专项成果的数控磨床4台以上示范应用,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汽车发动机曲轴、凸轮轴精密高效生产线并形成至少各一条实际应用于轿车曲轴、凸轮轴生产,满足汽车工业的需求。
  2、考核指标
  (1)汽车发动机曲轴生产线:研制2台曲轴以上磨床(应用前期数控专项成果),实现国产曲轴磨在发动机的主轴颈、连杆颈复合、高速磨削加工生产线上应用;工序能力指标CPK≥1.67;设备利用率≥85%;开发磨削用户工艺软件、磨削技术支持软件、异型轮廓磨削软件。
  (2)汽车发动机数控凸轮轴磨床:研制2台凸轮轴磨床(应用前期数控专项成果),实现汽车发动机凸轮轴高速磨削加工,在汽车整机厂发动机凸轮轴生产线上应用。工序能力指标CPK≥1.67,设备利用率≥85%。开发磨削用户工艺软件、磨削技术支持软件、异型轮廓磨削软件。
  (3)对国产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进行应用验证。
  (4)每一台(套)机床、数控系统、功能部件交付用户使用前,应分别在机床(系统、部件)制造企业处分别进行2000小时以上、10000小时以上、10000小时以上的模拟实际工况运行试验,并编写试验报告。
  (5)课题牵头单位应对投入实际使用的每一台(套)机床、数控系统、功能部件的运行故障予以记录,并形成故障统计和分析报告。
  (6)满足用户使用要求,所有设备在用户处实际应用一年以上方可申请验收。
  (7)形成5项以上技术标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5项以上发明专利。
  (8)课题牵头单位建立起不少于15人的专职研发团队和技术合作组织,新增具有高、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20人以上。
  3、研究内容
  面向汽车整机厂发动机生产线的曲轴、凸轮轴磨床配置策略研究;数控曲轴、凸轮轴磨床整机设计制造技术;在线测量装置与误差补偿技术;高效磨削工艺研究;工艺软件与磨具数据库开发;基于生产线长期、高效加工、连续运转工况下的整机可靠性及关键部件使用寿命研究;砂轮在线修整及异型轮廓通用磨削软件开发。
  4、实施期限
  2013年1月-2016年12月
  5、课题设置及经费要求
  拟支持1项课题研究;中央财政投入经费应主要用于产品关键技术研究、性能测试与工艺技术研究,自筹与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合计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中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的20%。
  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支持方式:前补助。
  6、申报条件
  课题牵头单位应是国内机床制造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基础和技术开发队伍,具有较完善的试验、生产条件;申报单位须针对指南提出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进行申报;牵头申报与参与单位均应提供单位前期开展可靠性工作的证明材料(具体要求参见附件:数控机床专项申报年度课题单位应具备的可靠性研究基本条件)。原则上申报课题的参与单位不超过5家,支持具备前期良好合作基础的“产学研用”联合申报(参与单位可提交在本课题研究领域与牵头单位前期合作研究的证明材料)。本课题要求落实最终用户。

课题16 汽车车身大型智能冲压生产线

  1、研究目标
  研究汽车车身大型智能冲压生产线,掌握汽车车身“轻量化”所需铝合金板、激光拼焊板等减重板材的冲压成形核心技术及相关高速冲压配套技术,并得到应用验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行业标准。满足我国新能源汽车制造业精密高速冲压要求,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考核指标
  (1)研制开发公称力50000kN以上适合于钢板、铝板、高强度板的钢铝混合汽车车身(外板)大型智能冲压生产线1条,滑块行程大于1200mm;工作台尺寸4500*2500mm;滑块位置重复停止精度±0.02mm;滑块行程每分钟8~18次。完成3~5种大型汽车外覆盖件的冲压应用。可靠性达到平均每小时生产零件(ASPH)大于540件、噪声低于80分贝,可自动识别模具并自动调整生产线参数,并得到应用验证。
  (2)对国产控制系统和功能部件进行应用验证。
  (3)课题牵头单位应对投入实际使用的每一台(套)设备的运行故障予以记录,并形成故障统计和分析报告。
  (4)满足用户使用要求,所有设备在用户处实际应用一年以上方可申请验收。
  (5)形成10项以上技术标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10项以上发明专利。
  (6)课题牵头单位建立起不少于15人的专职研发团队和技术合作组织,新增具有高、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20人以上。
  3、研究内容
  针对自动冲压设备未来发展“绿色、智能、服务”的要求,研究适用于钢板、铝板、高强板的成型技术,连续拆垛、板料视觉对中、整线全自动智能换模、振动频谱轴承失效在线检测、高速冲压线自动送料系统模拟仿真、冲压车间生产管理网络控制、远程监控等技术。
  4、实施期限
  2013年1月-2015年12月
  5、课题设置及经费要求
  拟支持1项课题研究,中央财政投入经费应主要用于产品关键技术研究、性能测试与工艺技术研究,自筹与地方配套资金合计数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中地方配套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的20%。
  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支持方式:前补助。
  6、申报条件
  课题牵头单位应是国内机床制造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基础和技术开发队伍,具有较完善的试验、生产条件;申报单位须针对指南提出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进行申报;牵头申报与参与单位均应提供单位前期开展可靠性工作的证明材料(具体要求参见附件:数控机床专项申报年度课题单位应具备的可靠性研究基本条件)。原则上申报课题的参与单位不超过5家,支持具备前期良好合作基础的“产学研用”联合申报(参与单位可提交在本课题研究领域与牵头单位前期合作研究的证明材料)。本课题要求落实最终用户。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