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是证据。事实的证据本质对于人类的作用,实在太大了。没有事实就没有证据,这会使人类分不清青红皂白和是非曲直,也会使人类的智力原地踏步。因此,没有事实,人类也许迄今仍处在原始的群居状态。是事实促使人类一步一步,走向辉煌。事实就是照亮人类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太阳。事实的重要性说明,不是事实离不开人,而是人离不开事实。因此,一切人、一切组织、一切机关、一切团体,都要研究事实、掌握事实、正确运用事实,也就是要研究证据、掌握证据、正确运用证据。这是事业成功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类前进的需要。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证据并不限于司法工作需要,而是全人类都需要。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国际事务、国家工作、社会活动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都需要证据。因此,证据学也不能只在司法程序中使用。现行证据学都是为满足司法证明、诉讼证明的需要而建立的。按照现行学科分类,证据学属于法学范畴。法学包括理论法学、法史学、部门法学、国际法学等,证据学属于部门法学。部门法学包括刑法学、民法学、诉讼法学等,证据学又属于诉讼法学。这就是说,目前的证据学只是诉讼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就把证据学的作用基本上局限在司法程序和诉讼程序之中了。这是历史形成的局限,这个局限一定要打破。
既然证据为全人类所必需,就应当把证据学打造成全人类的科学。这就是说,证据学不仅要满足司法证明、诉讼证明的特殊需要,尤其要满足全人类的需要。要把证据学打造成人人必学、人人必讲、人人必用的科学。这意味着,证据学必须超越司法程序和诉讼程序,全面走向社会。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经历一场大革命。这场大革命从证据观念的大转变开始,直到把证据学打造成全人类的科学为止。这个过程需要几十年甚至数百年。无论时间有多长,这场大革命必须进行到底。笔者深信,终有一天,证据学在学科分类中,不再是诉讼法学下属的一个分支学科,不再属于部门法学,也不再专属于法学。证据学在学科分类表中,会跃升为一级学科。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使用证据。不过,人类使用证据除司法程序和其他少数领域外,从总体上讲,迄今还处在自发阶段。自发阶段的标志是,人类迄今并不明确事实就是证据,更不明确证据有四大功能。一旦人类明确了事实是证据、证据有四大功能,人类使用证据就会进入自觉阶段。由自发进人自觉,这将是人类使用证据的一次飞跃,也将是人类智力发展的又一次飞跃,这一飞跃将极大地加快人类前进的步伐。可以预见,人类使用证据进入自觉阶段后,人类的未来将更加灿烂、辉煌。
【作者简介】
裴苍龄,单位为西北政法大学。
【注释】参见罗素所写《导论》。转引自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郭英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2页。
转引自R·哈雷:《科学逻辑导论》,李静译,参阅彭漪涟:《事实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第235页。
详见理查·达尔文的《自传》。转引自周昌忠编译:《创造心理学》,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版,第78页。
参见《毛泽东哲学批注集》,转引自彭漪涟:《事实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第45页。
【参考文献】{1}[苏]柯普宁.科学的认识论基础和逻辑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2}上海十八所高校.自然辩证法教学疑难问题探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3}马献庭.事实与理论[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2,(2) :20.
{4}董孟华,瞿宝忠.科学哲学引论[M].上海:上海知识出版社,1989.
{5}彭漪涟.事实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6}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缩印本)[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7}[英]罗素.我们关于外界世界的知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8}英]罗素.人类的知识—其范围与限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9}[奥]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M].郭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10}[美]约翰·洛西.科学哲学历史导论[M].邱仁宗,等译.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
{11}[奥]维特根施坦.名理论[M].张申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12}[苏]艾·阿·阿斯拉强.伊·彼·巴甫洛夫—生平和科学创作(中文版){M].莫斯科:外文书籍出版局,1955.
{13}[英]W·I·B·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M].陈捷,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14}周昌忠.创造心理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
{15}[德]恩格斯.共产主义者和卡尔·海因芩[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16}[苏]列宁.政治家札记[M]//.列宁全集(第二十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17}[苏]列宁.给恩·德·基克纳泽[M]//.列宁全集(第三十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18}[苏]列宁.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M]//.列宁全集(第三十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19}[苏]列宁.论策略书[M]//.列宁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20}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M]//.毛泽东选集(一卷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21}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M]//.毛泽东选集(一卷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22}毛泽东.论持久战[M]//.毛泽东选集(一卷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23}邓小平.拿事实来说话[M]//.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4}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M]//.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5}冯契.哲学大辞典(逻辑学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26}裴苍龄.智力开拓的新思路[J].上海大学学报,1997,(1) :22-23.
{27}[苏]列宁.统计学和社会学[M]//.列宁全集(第二十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28}[德]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9}[德]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