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黑箱产权诱发的创新竞赛和资源重复投入的浪费
知识产权制度为知识产权提供了独占性的产权安排,这会诱发创新竞赛。知识产权制度要求知识产权必须具有唯一性,知识产权的首先申请者会独占这个权利。如果为了获得这个权利而必须进行资源投入,就会在批准权利以后让没有获准的知识生产者的资源投入沉没。为了获得这个排他权,不让自己资源蒙受损失,就会出现知识产权竞赛。如果知识生产者因为担心自己不能获得知识产权而让自己的支出成为沉没成本,他们就会加大投入力度,从而会加剧知识生产者的资源投入。这意味着,知识产权制度隐含着对资源过度投入的激励并诱发相应的资源浪费。在知识生产者分散、相互不能沟通的情况下,知识生产重复投入将引起全社会用于知识产权的资源投入远远超过获得知识产权者的资源投入,即使研发计划很强的企业,也可能出现在研究途中或结束时,发现刚好有其他企业先于本企业申请了同样内容的知识产权。
黑箱产权理论用于知识产权时引起的知识产权竞赛,不仅形成了重复投入,也促使过度投入,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浪费是知识产权制度的代价。同时,知识产权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和执行的低效率,比如受理周期过长、信息披露不及时也会加重资源投入的浪费。科斯定理没有考虑到产权形成过程的时间性,以黑箱理论为基础,将掩盖信息披露的不及时、不透明所诱发的资源浪费。
知识产权独占性所产生的垄断,是否会让自己的生产处于优化状态也值得怀疑。经济学给出的答案是为了追求垄断,而不会让企业成本保持最低水平,有时甚至会激励企业提高成本。在现实中,为了追求具有垄断性知识产权的个人独占,采取过度投入而非最优投入的情况的确比较多;[5]至于创新竞赛诱发的“睡觉专利”带来的浪费,则是知识产权制度的另一个弱点。为了避免竞争者对垄断者传统产品市场的打击,一些大企业采取利用其实力强大的优势地位首先获取专利,目的并不是为了使用专利开发新产品,而是为了不让别人获取专利,从而达到保护自己既得利益的目的。知识产权制度被企业作为策略利用的情况还很多,比如,分拆专利策略、专利包围策略、抢注商标策略等行为都是这种黑箱产权制度特性被利用的结果,从经济人角度看,这些行为似乎具有合理性,但是,从社会角度看,都会带来不合理的资源投入。
产权黑箱理论将产权压缩为一个质点,是理论上的简化,但并不适于知识产权分析。以黑箱思想进行知识分析,不容易理解知识产权生产过程,更不容易分析知识生产的投入过程,也不利于知识产权形成过程和形成以后的资源优化配置,因此,需要对黑箱理论进行必要的纠正、补充和拓展。
三、社会福利准则、交易成本与知识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