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禁止重复追诉研究

  

  5.明确规定启动有利于被告人和不利于被告人再审结果的法定理由。我们应该借鉴德国和奥地利等欧洲国家的先进立法经验,在立法上明确区分启动不利于被告人和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审理由。具体而言,启动不利于被告人再审程序的法定理由仅限于以下四种情形之一:(1)被告人以威胁、利诱、胁迫或者贿买的方式,导致证人、被害人与鉴定人提供伪证的;(2)公安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在办理该案过程中收受贿赂、徇私舞弊以及枉法裁判的;(3)被告人在公开场合作出了令人信服的有罪自白的;(4)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严重危害社会治安以及国家安全类犯罪,如果原生效判决因为证据不足作出了无罪判决,发现新事实或者新证据可以证明其罪成立的。启动有利于被告人再审结果的法定理由是:(1)发现了原审过程中未收集到或者未被采纳的证据,可能推翻有罪判决的;(2)主要证据不充分或者不具有证明力的;(3)原判决依据的主要事实被依法变更或者撤销的;(4)据以定罪量刑的主要证据自相矛盾的;(5)引用法律条文错误或者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2条的规定适用失效法律的;(6)违反法律关于溯及力规定的;(7)量刑明显不当的;(8)审判程序不合法,影响案件公正裁判的;(9)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索贿受贿、徇私舞弊并导致枉法裁判的。


  

  6.适当地提高受理再审案件管辖法院的级别,并针对不同性质的再审申请作出相异的受理规定。目前,刑事司法实践中绝大多数刑事再审案件都由原审人民法院管辖,这种作法的弊端是很明显的:首先,通常情况下,原审法院重新组建的合议庭并不愿意轻易改正原判中的错误,因为一旦改判,就意味着该法院办理了一起错案,原审合议庭中的本院同事也可能因此受到相应的惩处;其次,目前我国司法行政化的色彩浓厚,大多再审案件由于案情复杂,原审合议庭在作出判决之前事先大多已经请示过院长甚至已经提交给审判委员会讨论,而目前在全国各级法院中,只要是再审案件,合议庭在作出判决之前必须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而审判委员会通常难以更改原来对案情的认识和法律的理解,这样也会导致由原审法院进行再审难以纠正生效裁判中错误的情况;再次,对申诉人而言,他们往往对原审法院怀有成见,如果仍有原审法院主持再审案件的审理,即使再审后作出了公正的判决,他们通常也不愿意接受再审判决的结果,因此,从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来看,也不宜由原审法院受理再审案件;最后,由原审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必然会导致当事人申诉次数过多以及再审次数过多。因为如果当事人对原审法院的再审审理结果不满的话,还可以向上级法院以及原审法院再次提出申诉,这样就容易导致反复启动再审程序,不利于维护生效判决的稳定性。


  

  基于上述原因,应该在立法上明确规定,再审案件原则上应该由原审法院的上一级别法院审理,特殊情况下,上级法院可以指令与原审级别相同的另一法院受理。


【作者简介】
张泽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
【注释】谢佑平、万毅:《一事不再理原则重述》,《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3期;陈光中:《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法制改革》,载陈光中、〔加〕丹尼尔·普瑞方廷主编:《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法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78-79页;参见张毅:《刑事诉讼中的禁止双重危险规则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28页;See Jay A.Sigler:Double Jepardy,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69),p122-124;Jennifer E.Costa,Double Jeopardy and Non Bis in Idem,U.C.Davis J.Iht ''l L.&Pol ''y (Spring,1998).
【参考文献】{1}陈光中.刑事诉讼法〔修正〕实务全书[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
{2}王亚新.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张毅.刑事诉讼中的禁止双重危险规则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4}〔日〕田口守一.刑事诉讼法[M].刘迪,张凌,穆津.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5}王福华.民事判决既判力——由传统到现代的嬗变{J}.法学论坛,2001 3.
{6}张毅.国际人权公约与刑事再审规则[M];陈光中.刑事再审与人权保障.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Manfried Nowak: UN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CCPR Commentary{Gutenbergsty: N. P. Engel Publisher 1993,p.273.
{8}〔法〕卡斯东·斯特法尼,乔治·勒瓦索.法国刑事诉讼法典[M].罗结珍.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9}刘新魁.法国刑事再审制度研究{A}.陈光中.刑事再审与人权保障{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76-79.
{10}〔法〕雅克·博里康.法国法律中的向“最高法院提出再审上诉”[M];朱琳.陈光中.刑事再审与人权保障.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70.
{11}〔德〕克劳思·罗科信.刑事诉讼法[M].吴丽琪.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2}〔德〕托马斯·魏根特.德国刑事诉讼程序[M].岳礼玲,等.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13}Robert Matz: Dual Sovereignty and the double Jeopardy Clause: if at first you don''t convict, Try, Try again, 24 Fordham Urb. L. J. 3531997.
{14}Ian Dennis:"rethinking Double Jeopardy: justice and finality in criminal process", criminal law review2000.
{15}355 US 184 2 L ed 2nd p.199 at p.2011957.
{16}Matz, supra note 13, at 372.
{17}Jennifer E.Costa: Double jeopardy and Non Bis in idem:Principle of fairnes s,4 U. C. Davis J. Int''L. &Poi''y 181spring, 1998.
{18}Serfass v. United States, 420 U. S. 377,3881975.
{19}Downum v. United States, 372 U. S. 734, 735-381963.
{20}Bally v. Kemna, 65 F. 3d 104, 1078th Cir.1995.
{21}284 U. S. 299, 304{1932}.
{22}李义冠.美国刑事审判制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23}Illinois v. Sommerville, 410 U. S. 458,468-4691973.
{24}United States v. Dinitz, 424 U. S. 6111976.
{25}United States v. Difrancesco, 449 U. S. 1171980.
{26}United States v. Lanza, 260 U. S. 377,3821922; Heath, 474 U. S. at 88.
{27}Erin M. Cranman: The dual sovereign exception to double jeopardy: A champion of justice or a violation of a fundamental right? 14 Emory Int''l L. Rev. 1641Fall, 2000.
{28}William S. McAninch: Unfolding the law of double jeopardy, South Carolina Law Review1993.
{29}陈瑞华.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0}张毅.国际人权公约与刑事再审规则[M]陈光中.刑事再审与人权保障.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1}Connelly v. DPP, AC 1245,1339-1340{1964}.
{32}〔美〕约翰·亨利·梅利曼.大陆法系[M].顾培东,等.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33}〔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M].米健,等.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34}William Mishler & Reginald S. Sheehan: Public opinion, the attitudinal Model, and Supreme court decision making: A Micro-Analytic perspective, 58 J. Of Pol. 169,173{1996}.
{35}沈德咏.最新再审司法解释适用与再审改革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
{36}张远忠.审判监督工作改革理论研讨会综述[M];沈德咏.审判监督指导与研究,2001年第1卷.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
{37}董治良.云南省关于刑事再审程序改革研讨的情况和思考[M];陈光中.刑事再审与人权保障.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8}岳礼玲.欧洲再审制度之比较及经验借鉴[M];陈光中.刑事再审与人权保障.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