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大学中庸》的解释:“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这样,我们对中字的解释,几乎是出于原汁原味的元典解释。而结合后面的“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我们看出,所谓的中,所谓的不发,原来是在告诉我们,不要情绪用事,要保持克制。“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里我们看出,和是什么?是修道后的产物!是行为超越自然!是行为有度!是行为不但有利于自已,还要考虑天下,考虑他人。
而针对于小悦悦案件,路遇者的确保持克制了,但是没有考虑他人,尤其是没有考虑小悦悦的生死安危。而这恰恰是违反和的道理的,没有达到天下之达道,没有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很显然,这是儒家所反对的。
到了这里,可能有朋友会问?你还是没有解释什么是中庸呀?其实答案已经出来了,只是您没有注意到。中庸二字的庸字,其实是两个字的合意,那两个字,就是用还有和这两个字。也就是说,我们行为时,一定要用和,一定要恰到好处。
十四
这好像又与“和谐”社会的观点有些重合,说实话,我很不愿意使用和谐二字。因为这两个字,早就被人糟践了。我要是一用,必然引来吐沫。但是我必须要使用和这个字,因为在我看来,这的确是中庸的本意。
接下来又有一个问题,中庸为什么要提倡人们克制和用和呀?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中庸的文字表述,我们的确应该这样理解。如果让我猜测,克制和用和都是修道,都是告诉我们不要恣意妄为。在儒家的思想中,我们必须还要理解另一个修养,就是“慎独”。修道之人,必须慎独,因为独可以使人返回本性。而在这里,我们就又找到另一个东西,那就是独裁——一个极权国家的典型特征。
独裁是儒家所要慎重的行为的一种,一个国家被一个人,一个组织独裁了。那么,就会形成没有制约的绝对权力,而这个拥有权力的人,常常会滥用权力。也就是说,在儒家的经典之中,我们也可以找到反对独裁的理论根据。
还是要返回小悦悦案件,那些冷漠者,实际上,他们都是有一种心情,别人不会知道他经过现场。但是他没有意识到,还有个摄像头。这可以理解为独处,人在独处的时候,也往往容易返回本性。实际上,人的本性是恶的,我坚信这一点,虽然我没有证据,也不能组织很好的逻辑说明这一点。
为什么要慎独?这是解释中庸的关键!提倡慎独,就是要求人们在独的处境、环境时,不要肆无忌惮,要有所顾忌。而中庸中的另一句名言,可以返回来证明我们对中庸的解释。这句名言就是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十五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什么?恰恰是独裁的权力无所忌惮!恰恰是统治的或者说国家治理的反中庸之道。彭宇案是反中庸之道的结果,小悦悦案件也不会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