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追求践行主义,根据现在的认识实践和行为实践,世界的本源到底是什么?我们是无法知晓!因此我们应该正面这一事实!正是基于这一点,我的思维倾向于前秦时代的儒家,倾向于现在的英美法系。人类认知的,是人与人,人与万物关系过程中的道理。而儒家的道,往往是在这个意义上讲!
法律,不能不讲道理,这应该是一个共识。判决,也是如此,也应该没有错。而二者关系应该如何? 法律是认识实践,判决是行为实践,而二者的辨证,恰恰就是人性与物性的结合。我想,《大学中庸》讲得很有道理:“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自然,顺乎自然,超越自然。这是每一个人追求的三种境界,儒家讲的很清楚。对于自然,是一个认识境界,在这个角度讲,认识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接下来就是对于行为,是一个顺乎自然的境界。而道家,也是将这个境界的,所谓:“法天下,行自然”。
但是儒家比道家更深入,还要达到超越自然,达到修道。这样,就把儒家的学而第一凸显了出来。而重视教育,我们现在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小悦悦事件后,“校长撑腰体”横空出世,就说明了这种反思。我们背离我们老祖宗几千年沉淀的文明,像是越来越远。
对于今天我们的中学和大学,甚至小学,就开始学习所谓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有多怪,怪诞到研究它的教授们,在追根问底时,也说不出个子午卯酉。你说让学生们,尤其是中小学生们来学习,让谁说,他也不会能明白。况且,老师本身就是走走形式,上完唯物主义,进行四柱等科学算卦。更有甚者,在学校教授马克思主义,在家里供着大仙和菩萨。
而孔子是不谈鬼神的,就是像所谓的唯心唯物等等隐涩怪诞的学问,他也不去研究。大学中庸所说的“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就是这个意思。
十三
而儒家所讲的道,是最为平常的道理。我们天天接触它,天天运用它。所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比如我们所讲的义,我们所讲的见义勇为。还要说到凤凰网的全民相对论节目,在针对小悦悦事件时,大家可能都明白,这里面的道理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但是,我们看到,那么多的经历着,为什么不能做到呢?到了此时,我们深刻的领会到,孔子的感叹:“中庸不可能也!”
很多朋友,听说我在看《大学中庸》,问我到底什么是中庸?看过《大学中庸》的人都知道,里面没有解释什么是中庸。以至于中庸一词,被滥用,被其他学派批判。尤其是法家,常常批判儒家墨守陈规,采纳中庸之道。实际上,在我理解,中庸的庸字,并不是保守,更不是平庸!那么他是什么意思呢?我的解释是“用”,而对中庸二字的解释,却是这样的反常态的解释。中字为不用,庸字为用。这种解释虽然颠覆了犬儒们和所有反对者的观念,但我认为,我的这种解释是有元典支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