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国的白话文以来,中国的文字本身并没有出现太多的变化,字仍然是那些字,词仍然是那些词。而出现变化的便是在文字的组合上,也就是运用文字行文这个过程出现了变化。从以往文言文的紧凑,减缩,压合过渡到如今的延展,松垮,直白。由以前磕磕绊绊,晦涩难解到如今的顺畅流通,通俗易懂。这文字犹如一根弹簧,前者压得过于紧,后者弹得过于松。这一紧一松文字组合有什么关系呢?紧的文字固然难懂晦涩,但组合起来使文章不失凸凹感,起伏感,表现起人的思想情感来更能提高文字的色彩性和视觉性。也就是说行文字间容有较大的空间供人玩味和鉴赏。空间越大,容纳物的东西也就越多,人们在文字里攫取和领略到的东西也就会很多。而白话文的组合虽然简单明了,直白易懂,但是行文之间却太直白,太平铺了,平得一眼望过去,感觉什么都没有。即使有些许的精彩的思想和情感,也因文字表现上的白和平而挂不上去,就算挂上去,也没有搅动人心思的感觉。而要产生搅动别人心思的文字,首先就要用文字把自己的心思搅动起来,也就是要用文字把自身的所思,所想,所感恰如其分,精湛得体的表现出来,也即如何让文字实现文意的表现手法的问题。
什么是文意表现手法?也就是以何样的语言习惯和思维行文的过程,也即如何组合语言的思维方式。透过字与词的表面的文字现象,我们能够触摸和理解到蕴含在文字下面的人的情感和思想。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言组合规则。在不同的思维下,语言组合也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从大的范围来看,语言的形成有它自行的规则。文字只不过按字意来把流淌在内心的语言表达出来。文字本身并不具备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必须要由人的文字思维来实现。从文字的有序组合和无序组合的表达中,我们才能领略作者的不同的思想和情感。文字按怎样的思维和情感来组合,并表达写作的意图,就是文意的表现手法。
中西方思维的不同,决定了两种文字在表意手法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我一直偏爱西方译文。认为在他们的语言组合里,总有一种被颠覆的感觉。许多译文的语言错落有致,言表意深,给人一种很强烈的视觉上的色彩。我一直纳闷,同样是中国文字所表现出来的东西,为何译文表现出来的感觉会这样的好。要么是无底的深渊,让人坠落,要么是巍峨的大山,让人攀附。读起来,总觉得在表现文意上,西方人的文字组合错乱得让人有味,让人津津乐道。当然中国也并不是没有出现过这样吸引人的文字,比如中国古代的诗词就是很有味道的文字,一首诗可以容纳整个人生,其意境也是非常美妙的。文字所要表达的东西也并非一眼就可以望穿。无论在表象上,还是在表意上,无论在意境上,还是在文字的形式上都是现代白话文所不能比拟的。
文字的表述的深与浅,好与坏,有深度影响与毫无影响,并不是文字本身就具备这样的功效,而是在于驾驭文字的人的思想和感情如何以他本人的思维去组合文字。世界上所有人的认知,思想,情感,意志的方向实质上都是类同的,不同的只不过是表现手法上不同,各国虽然有不同的文化发展方向,但最终会聚到一块的人类文化的方向是一致的。简单说来,在美与丑,善与恶,爱与恨,在知觉以及感觉上,在人的认知上,人的思想上是基本能达成共识的。其实人们所掌握的基础语言都差不多,无论是古代的,还是外国的,人类总体的语言习惯,语言所能表达到的范畴和人类总体的意志情感因素相差不大,语言所能表述的外界因素也基本一致,这就是为什么一国的文字不同于一国,其间却可以相互通译的缘故。既然如此,作为表现思想,情感和生活的文字也应该是共同的,其文字的表现手法也应该努力地向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而要提升文字的表意能力,靠得还是驾驭文字的人。中国的近代文字在国际上并没有享受过高的声誉,而文人们也一直对有着人类极高荣誉的诺贝尔文学奖望洋兴叹,原因就在此。所以,就目前中国文字的表意能力来看,中国文学要走向世界,要夺得这一至高无尚的桂冠还是一件望尘莫及的事。
中国文字虽然白话了,但还得继续发展;中国的文学还得前进,还得向更高层次走下去。中国不可能永远以古文明为傲,也不可能再停留于古文学的璀璨之中止步不前;中国文人必须再探求一条新的文字方向,提升文字的表意能力,转变文字的组合方式,让文字表意深刻得起来,有真知灼见。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全盘丢弃掉的古文字组合方式,重新拾起摒弃掉的文言语言中的营养成分,重新回归我们古诗词的韵律性,重新以古今文字相结合的组合方式找到一条能够适合现在文字发展的新的文字组合方式,也就是攫取文言文中所具有的那种紧凑,严密,精炼的优秀文字组合方式。当然,这并不是说要复兴古文运动,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也是滑稽可笑的事情;这只不过是说,在今天的白话文基础上,创造出紧凑而有韵律美的语言文字。写文章时,尽量提高语言思维,形成多向的、多角度、多思维的文字组合方式;精简语言,摒弃不必要的口语,砍去不需要的修饰语,真正做到“言简意赅”,多一个字就是废话,少一个字就不成文意;我们应该跳跃性的使用文字,应该让语言有凝重感,有厚重感,有立体感,既要有经度,也要有纬度,更要有紊乱的交错度。一句话,就是要有文字思维,不要像现在的文字这样松散,这样平铺直叙,这样无框架结构;我们应该让文字有折叠感,有凸凹感,让文字跟随自己的心意自由组合,自由错乱,让文字在不由自主中表达出情真意切的感觉;让读者自己根据需要去打开,索取,让读者能从文字中找到颠覆的感觉,找到想象和思索的空间。不要直白得一切都明说了,看上去是什么样的,就是什么样的,既勾不住人的情感,也无暇顾及人的神思。如此这般,小说和记录生活琐事没什么两样;散文故弄玄乎搞一些空洞无物的词藻;诗歌就更糟糕,干裂而苍白,既无情感的水分,也无思想的烁闪,读之,只不过弯弯曲曲的文字罢了,丝毫没有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