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同前注,68。
亚当·斯密意识到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同用该商品所购买到的劳动并不是等量劳动。但是,由于他不能区分劳动和劳动力,因此就不能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说明这种现象(即资本与劳动的交换)。他宣称,价值由劳动决定的原理只适用于“初期野蛮社会”,而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劳动生产物不再全部归劳动者所有,除工资以外,还要给资本家以利润,给地主以地租;这时,价值不再有劳动决定,而是由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构成。这种理论完全混同了价值的生产和价值的分配;混同了劳动产品的总价值和劳动新创造的价值,掩盖了利润和地租的剥削本质。
在亚当·斯密看来,利润、地租和工资一样,都是商品的生产费用,而商品价值就是由这种生产费用决定的。这里,他又从收入构成论发展到庸俗的生产费用论。史密斯还论证了“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关系。所谓“自然价格”是由平均的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所构成的价格,亦即与商品的生产费用相一致的价格,实际指的是价值。市场价格随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有时高于、有时低于自然价格,但它手自然价格调节而倾向于同自然价格相一致。他用由生产费用所决定的自然价格代替由劳动所决定的价值,作为市场价格依以波动的中心,是错误的。他不了解价值和价格的内在联系,不能科学地说明价值规律的形成。但他把市场价格围绕自然价格而波动看成是规律性的现象,并且论述了价值规律对商品生产的调节作用,则有一定的科学意义。总之,史密斯由于受资产阶级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局限,在价值问题上陷入了混乱。但他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观点,并且基本上从这个观点出发探讨剩余价值问题,这是他主要的科学贡献。同前注。
在马克思看来,奴隶劳动和工资劳动都不能被称做为报酬。所谓工资劳动,(如煤矿工作或工厂工作是“强制劳动”的典型例证)根本不能满足人类的真正需要,而仅仅提供了一种满足需要的方式。参见K. Marx,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 Manuscripts of 1984, (Collected Work, vol. 3), 274.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在他的 《论理学》中曾这样说道,“我们存在于行动中,即采用生活和行动的方式,在他的行动中,制作者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生产出来的作品。他因此热爱他的作品,因为他热爱这种存在。并且这是存在于事物的性质中,事物实际上是由它生产的东西来揭示的。”参见亚里士多德《论理学》(Ethica Nicomachea) ,第九卷,第七节。
参见K. Marx,Grundrisse (1857-1858; M. Nicolaus (tr.), London, 1973, 611。
参见E. Thompson, 1973,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of Performers’ Rights: Some Current Problems’, 107 International Labor Review, 303。
参见J. Elster, 1985, Making Sense of Marx, Cambridge, 167. J.E. Romer, A General Theory of Exploitation, Cambridge, Mass, 1982。
参见K. Marx,Capital I, 18。
剩余劳动在马克思的“剥削理论”中占据着核心置位。马克思认为剩余劳动是劳动者超出必要劳动的范围所进行的劳动。在商品生产条件下,劳动力具有一种特殊品质,即它可能产生多于它自身价值的价值;抑或说,劳动产生了大于它在市场被自由交换的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由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在那里,工作日被分成两部分,即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出的劳动力价值;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马克思以剩余价值论为核心的经济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同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关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能否构成价格理论的基础,还不十分清楚。但是,明确的是,价值的劳动理论在解释利润和价值交换时还需要做许多工作以便给竞争和市场一个可供选择的令人信服的概念。马克思将其经济理论置于一个广阔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框架中。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阐述了他的基本理论思想,他把历史唯物主义当作一种基本的方法论。通过运用这种方法论,马克思发现了隐藏在资本主义表面现象之后的相反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最终使得这种制度处于转变之中。同样,《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开头部分显示出马克思关心的不仅仅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学;而且,他还试图把资本主义理解成为特定的历史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理论上抽象的东西,如商品、劳动、资本和价值,都被赋予特定的历史特征。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重点是要强调在这些东西之间的内部的有机关系。在马克思宽阔的理论框架中,如有可能,大概有几个理论和观点是被分开对待的。
参见K. Marx,Grundrisse (1857-1858); M. Nicolaus (tr.), London, 1973, 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