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陈光中主编《依法治国、司法公正——诉讼法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
24、 谢晖著,规范选择与价值重建——中国法制现代化沉思,山东人民出版社198年3月第1版;
25、 龙宗智著,上帝怎样审判,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26、 龙宗智著,相对合理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
27、 左卫民、周长军著,刑事诉讼的理念,法律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
28、 刘荣军著,程序保障的理论视角,法律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29、 陈桂明著,程序理念与程序规则,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30、 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1、2、3、4、5卷),法律出版社;
31、 孙谦、刘立宪主编《检察论丛》,法律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32、 王利明、江伟主编,中国民事证据的立法研究与应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33、 章武生等著,司法现代化与民事诉讼制度的建构,法律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34、 孙谦、刘立宪主编,检察理论研究综述,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35、 张玉镶等著,当代侦查学,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年9月第2版;
36、 崔敏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五十年,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37、 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第1版;
38、 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
39、 白绿铉、卞建林译,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证据规则,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40、 卞建林译,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和证据规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2月第1版;
41、 宋英辉译,日本
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42、 李昌珂译,德国刑事诉讼法典,中国政法大学1998年3月第1版;
43、 余叔通、谢朝华译,法国刑事诉讼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44、 卞建林等译《加拿大刑事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45、 熊秋红著,刑事辩护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
46、 林榕年主编,外国法制史,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
47、 张晋潘主编,中国法制史,群众出版社1982;
48、 左卫民、周长军著,变迁与改革:法院制度现代化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49、 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9月第1版;
50、 高燕平著《国际刑事法院》,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
51、 [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著《法和经济学》,张军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
★ 论文类(200余篇)
52、 房保国,程序异化论,政治与法律,2000,4;
53、 房保国,也论存疑不起诉的刑事赔偿,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4;
54、 房保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理论与实务研讨会综述,上海法学研究,2000,6;
55、 房保国,程序正义与实体真实,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4;
56、 房保国,应当重视我国“诉讼法哲学”的构建,法学论坛,2000, 5;
57、 房保国,华政学者、上海律师谈司法公正研讨会综述,法苑,2001,1;
58、 房保国,我国陪审制改革若干问题述评,法学,2001,1;
59、 1;
60、 房保国,从
宪法修正案看我国法治观念的三大改变,上海法学研究,2000,4;
61、 彭焚、李智雄《沉默权移植与刑事证明标准的重构》,《人民检察》,1999,12;
62、 王圣扬《论诉讼证明标准的二元制》,《中国法学》,1999,3;
63、 陈卫东、郝银钟《被告人诉讼权利与程序救济论纲》,《中外法学》,1999,3;
64、 郝铁川《中国法治的时间表》,载《检察日报》2001年4月18日;
65、 陈光中《诉讼中的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检察日报》,2000,7,13,3;
66、 汤啸天《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制度》,《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2;
67、 牟军《英国非法证据的处理规则与我国非法证据取舍的理性思考》,<<法律科学>>,2000,3;
68、 龙宗智,英国对沉默权的改革以及对我们的启示,2000。2;
69、 程宗璋,论如实陈述义务与反对自我归罪原则,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3;
70、 郝铁川《法治步骤》,载《检察日报》
71、 王进喜,
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座谈会纪要,政法论坛,1999,5;
72、 姜山,建立有中国特殊的沉默权制度座谈会综述,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3;
73、 汤啸天《寻求保护人权与强化司法权之间的平衡》,载《政治与法律》2001年第2期;
74、 中国法学会,关于在我国实行沉默权制度的部分观点综述,法学研究动态,2000年第4期;
75、 高闻,难于沉默,研究生法学,2000,1;
76、 试论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福建法学,2000,2;
77、 蔡定剑,冤假错案与人权保护,法学,2000,4;
78、 梁玉霞《论污点证人作证的交易豁免——由綦江虹桥案引发的法律思考》,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6期;
79、 谢鸿雁,宪政中的程序论纲,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3;
80、 徐显明,司法改革二十题,法学,1999,9;
81、 欧卫安,刑事辩护制度的文化视野,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1;
82、 李学宽,论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的效力,政法论坛,2000,1;
83、 龙宗智,威胁、引诱、欺骗的审讯是否违法,法学,2000,3;
84、 卜思天。儒佩基奇,从
刑事诉讼法治透视反对自证有罪原则,比较法研究,1999,2;
85、 易延友,论反对自我归罪的特权,比较法研究,1999,2;
86、 汤啸天,沉默权的诉讼价值与利弊分析,上海法学研究,2000,4;
87、 殷啸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质疑,法学,2000,1;
88、 李忠,论言论自由的保护,法学论坛,2000,2;
89、 何家弘,司法证明方式和证据规则的历史沿革,外国法译评,1999,4;
90、 陈岚,侦查程序结构论,法学评论,1999,6;
91、 刘根菊,沉默权与高科技手段取证,现代法学,2000,4?
92、 也论沉默——沉默权价值的理性分析,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会2000年年会论文;
93、 袁辉,沉默的理由,江苏东海县检察院;
94、 汪丽《论沉默权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关系》,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1期;
95、 赵会平《“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辩解》,载《人民检察》2000年第10期;
96、 田跃初、徐宁峰《蕴育高科技技术审查起诉浅探》,载《人民检察》1999年第6期;
97、 甘伟淑《信息技术载检察工作中的运用》,载《人民检察》2000年第6期;
98、 李昌道《美国言论自由的法律尺度》,载《政治与法律》,2001年第2期;
99、 王德志,论思想自由权,当代法学,1998,2;
100、 游伟、孙万怀,论刑事诉讼中反对被迫自证有罪的权利,法律科学,1998,3;
101、 宋英辉,关于测谎证据有关问题,法商研究,1999,5;!
102、 李颖,论现行刑事证据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完善,法律科学,1999,1;
103、 龙宗智,英国对沉默权制度的改革以及给我们的启示,法学,2000,2;
104、 季美君,英国刑事证据中的品格证据,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5;
105、 李启凡,谈情感因素对司法活动的负面影响,人民检察,1998,4;
106、 易延友,对自由心怔哲学基础的再思考,比较法研究,1998,2;
107、 方仲炳,刑诉法与沉默权,人民检察,1998,1;
108、 姜伟,刑诉法与人权保障,人民检察,1998,6;
109、 (美)F 费尼,刑事辩护的理伦理道德基础:美国的经验与教训,外国法译评,1998,2;
110、 陈瑞华,程序正义的理论基础:评马修的“尊严价值理论”,中国法学,2000,3;
111、 曾雨楼,关于在我国实行沉默权制度的几点思考,湘潭大学学报,2000,3;
112、 张保平,从犯罪预防角度看沉默权制度应当缓行,江苏公安高等专科学报,2000,3;
113、 陈欣,欲说还休沉默权,楚天主人,2000,6;
114、 刘根菊,在我国确定沉默权原则几个问题之研讨(上下),中国法学,2000,2,3;
115、 唐仁君,关于沉默权制度的几个法律问题,行政与法制,2000,6;
116、 王艳,沦沉默权,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2;
117、 陈欣,沉默权,还是“沉默”好,社会,2000,7;
118、 易延友,沉默的自由(1——7),中国律师,2000,1——7;
119、 高怀安,关于沉默权问题的研究,江苏公安高等专科学报,2000,3;
120、 孙长永,沉默权与中国刑事诉讼,现代法学,2000,2;
121、 马切明,打破“沉默”的几种讯问方法,人民检察,2000,6;
122、 朱明胜,确立沉默权后自侦案件的侦察对策;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2;
123、 李祖军,确信真实,一种新理论的结构性优势,法学评论,2000,3;
124、 陈光中、郑旭,刑事诉讼法学二十年,中国法学,1998,4;!
125、 刘根菊,沉默权与严禁刑讯逼供,法律科学,2000,4;
126、 王江凌,析
刑事诉讼法中的沉默权制度,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0,3;
127、 方宁,千呼万唤沉默权,同舟共进,2000,6;
128、 欲说还休沉默权,法学天地,2000,7;
129、 王秀红,沉默权不适合中国国情,燕山大学学报,2000,7;
130、 农中校,论新形势下“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的局限性,学术论坛,2000,4;
131、 梅芳,论刑事沉默权的诉讼价值及缺陷,当代法学,1999,5;
132、 吴俐,被控人应享有沉默权,中国律师报,1999,11,17,3;
133、 王松波,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之举证责任,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5;
134、 张晋明,测谎仪介入司法,人民日报,1999,10,27,10;
135、 王新环,法律,如何面对警察圈套:与三位著名法学家的对话,法制与新闻,1999,10;
136、 王敏远,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述评,法学研究,1999,1;
137、 陈光中,张建伟,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整理国际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中国法学,1998,6 ;!
138、 王国忠,刑事沉默权规则的立法构想:兼论
刑事诉讼法第
93条之完善,湖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
139、 陈金波,刑事诉讼中对测谎证据的运用,人民法院报,2000,8,28,3;
140、 曲宁,论公民在刑事诉讼中的沉默权,社会科学辑刊,2000,3;
141、 李忠诚,反对刑讯逼供,中国律师,2000,6;
142、 曹向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翻供现象探悉,河北法学,1997,6;
143、 宋英辉,不必自我归罪原则与如实陈述义务,法学研究,1998,5;
144、 丁望斌,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看犯罪嫌疑人口供的证据性,淮北煤师学院学报,1999,2;
145、 曹呈宏《沉默权的经济分析》,载《法制日报》2000年2月16日第8版;
146、 马切明《打破“沉默”的几种讯问方法》,载《人民检察》2000年第6期;
147、 卢东林、范志永《审讯中如何利用矛盾》,载《人民检察》2000年第6期;
148、 杨仁禄《首次讯问的策略》,载《人民检察》2000年第12期;
149、 韩晓峰,简析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检察日报,1999,6 ,22,3;
150、 章礼明,非法证据的证据能力研究,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