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印发局属单位“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沪绿容〔2012〕206号)
局属各单位:
你单位上报的“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收悉。经审核,原则同意该《规划》。现将《规划》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七月十日
各直属单位“十二五”规划目录
上海市水域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城市管理执法总队“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环城绿带建设管理处“十二五”规划
上海动物园“十二五”发展规划
上海植物园“十二五”规划
上海共青森林公园“十二五”规划
上海古猗园“十二五”发展规划
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十二五”发展规划
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十二五”发展规划
上海市绿化林业工程管理事务站(上海市建设工程 交易中心园林绿化分中心)“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林业总站“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十二五”发展规划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十二五”发展规划
上海滨江森林公园“十二五”规划
上海辰山植物园“十二五”发展规划
上海市环境学校“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市容景观事务中心 “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宣传教育中心“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绿化市容“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行政事务受理中心“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水域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十二五”规划(市市容环境卫生水上管理处)
第一章 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上海市水域市容环卫事业得到了较大发展,水域环卫管理、城管执法得到加强。黄浦江、苏州河上游事权下放工作全面推进,“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水域管理体系初步建立;水域作业服务市场日趋规范,竞争格局初步建立,监管制度逐步完善,监管手段有所突破;实施了水域城管执法,执法效能逐步提升;基础建设逐步推进,管理码头建设共投资586万元,信息化建设共投资90万元,新增和改建作业船 50 条;水域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水域市容环境及卫生面貌不断改善,市民满意度不断提升。
第一节 “十一五”工作进展情况、主要特点及经验
一、水域市容环境卫生质量不断提高,市民满意度稳步提升
经过五年的努力,市管水域保洁范围进行一步拓展,作业时间进一步延伸。目前,黄浦江的泰公线至南浦大桥(约6.2公里)、苏州河的东港口至中山路桥(约13.07公里)的水域实现了“白天+傍晚”的重点保洁,黄浦江(杨浦大桥至泰公线,南浦大桥至徐浦大桥)实施一般保洁,其余水域实施应急保洁。结合迎世博,开展了黄浦江(吴淞口至杨浦大桥,卢浦大桥至关港)、苏州河(中山路桥至华漕)保洁力量的50公里水域的专项整治。区管水域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强,在黄浦江、苏州河干流及其上游主要支流,建设了39对定点拦截打捞设施,落实了黄浦江、苏州河沿线169个支流河口的拦截或保洁措施,开展了1036条段中小河道环境整治,特别是中心城区依托“万人就业”工程,中小河道保洁面积不断扩大,保洁质量不断提高。中心城区水域保洁覆盖率达到100%,内环线内水面环境卫生管理月优良率达到90%,内环至中环水面环境卫生管理月优良率达到85%,其中黄浦江、苏州河景观段水面环境卫生管理月优良率保持95%以上。市民对全市水域市容环境卫生质量满意度不断提升。据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报告统计,三年来,中心城区水域环境测评排名始终名列前茅,郊区水域环境测评排名稳步提升(2009年上半年,上海市郊区水域市容环境卫生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得分72.78,排名上升至第7位; 2006年上半年,上海市郊区水域市容环境卫生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得分和排名分别为63.05,排名第10位)。.
二、重点推进事权下放工作,水域管理体系初步建立
“十一五”期间,向涉及水域管理事权下放的闵行、松江、奉贤、青浦、嘉定等五区人民政府发出了《关于水域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事权下放工作的函》,明确了黄浦江、苏州河上游水域市容环境卫生工作职责、职权和职能,较好地减轻了下游水面污染压力,尤其是为绿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的流域治理提供了组织保障。依托统计、例会、通报、信息、检查等五项制度,与各区县水域市容环卫管理部门初步建立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水域管理体系。值得一提的是,郊区农村水域环境卫生建设和管理,通过开展村容整洁达标活动,提出了“村内水域应无下河物,岸坡应平整、清洁”的水域创建标准,着重强化村委会自治管理职能,成立了农村垃圾收集、环卫保洁、村民志愿者三支队伍,农村第四级网络得到完善。全市农村2万余条农村河道的市容环境面貌得到改善,共创建整洁村1561个。
三、水域作业监管制度初步建立,市场运行效率有所提高
近五年,水域作业服务市场主体逐步呈现多元化趋势。全市已组建河道保洁队伍(保洁社)241个,河道保洁人员12100余人,保洁作业船只2530余艘,船舶生活垃圾收集单位新增了万承公司、迅龙公司、环生公司三家民营企业,打破了长年以来由水域发展公司独家垄断的格局。为加强水域作业服务监管工作,管理部门制订并颁布了一批基础性的管理制度,如《上海市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水域部分)》、《上海市主要道路(河道)和景观区域(水域)范围界定的通知》、《城镇市容环境卫生劳动定额》等,草拟了《水面漂浮废弃物打捞保洁经费预算定额》、《上海市水域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招标投标办法》;行业协会制订了《水域环境卫生作业服务规程》、《河道水闸保洁规范服务》、《河道水闸保洁服务职业道德》等,水域环境卫生作业服务监管制度初步建立。同时,水域作业市场监管不断完善。在作业单位资质管理中,对申请进入市场企业的规模大小、设施设备、人力资源、垃圾处置、内部制度等情况进行全面审核;在作业单位合同管理中,根据目前作业实际情况,采用了商务性谈判、市场招标、任务确定等多种模式,形成了自查互评机制、专业讲评机制,扣分还分机制,使得水域作业市场监管更加规范,运行效率更加高效。
四、水域城管执法全面实施,专项整治成效突出
十一五期间,进一步贯彻落实《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开展市级层面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执法内容从单一的市容环卫管理扩展到环境保护管理、工商管理、房地产管理和拆除违法建筑等11个方面,水域城管执法全面启动。五年来,在内部管理上,细化管理制度,先后制订了《水域城管执法监察实施细则(暂行)》、《水域城管岗前列队制度》、《水管处行政执法案件下移基层的管理规定(暂行)》等五项制度,开展了规范化分队建设,苏州河管理站和长江口管理站被评为市城管局规范化分队;在执法协作上,以执法协作会议等形式,加强与水上公安、水务、环保、海事、港口、城管等横向部门联系,有序推进水域城管执法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执法活动 99次;在执法效能上,每年确定专项执法主题,开展了“双清”、“清流”、“雷鸣”等系列执法行动、加大了处罚力度,三年多来,水域城管共处罚案件4116起、处罚金额1273100元,其中一般案件702起、金额850970,简易案件3414起、金额422130元,拆除黄浦江、苏州河沿线违法搭建27处,共计2062平方米。
五、基地改造顺利完成,基础管理有序推进
一是基础建设项目顺利完成。总投资586万元的长江口管理码头改造工程通过验收,进一步提高了长江口码头抗风、抗浪能力,消除了安全隐患。黄浦江上游管理基地顺利实施搬迁,进一步改善了办公条件。无障碍拦截装置在苏州河建德花园成功进行了工程性试验,取得了突破。二是规划工作有序开展。先后完成了《蕰藻浜市容环境卫生规划》、《淀浦河市容环境卫生规划》编制工作,编写了《黄浦江环卫码头布局规划》,为黄浦江环卫码头布局奠定了基础。三是水域信息化系统逐步推进。五年来,信息化建设共投入90万元。先后完成了办公OA系统、水域管理执法数据库、黄浦江趸船管理数据库、长江口责任区管理数据库的建设,改造了水域视频监控系统。四是管理、作业装备不断更新。五年来,新增和改建作业船 50 条,较好地保证了生活垃圾和粪便的运输、水域漂浮物(垃圾)的打捞以及在港船舶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收集工作开展。
第二节 “十一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年来,上海市水域市容环境卫生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一、各区(县)水域市容环卫管理发展不平衡
十一五期间,随着水域市容环卫管理事权下放工作的不断推进,各区(县)绿化市容管理部门虽然明确了各自的水域环境卫生工作职能。但是,在落实具体工作要求的过程中,各区(县)相关管理部门因对水域工作的重视程度不一,所采取的工作措施力度也不同,导致了全市水域环境卫生管理发展不平衡。
二、水域作业覆盖范围与水域市容环卫管理不一致
目前,水域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已覆盖全市水域,但水域作业还存在盲区。特别是黄浦江、苏州河的市直管水域仍有部分水域(黄浦江的吴淞口至杨浦大桥、黄浦江的徐浦大桥至关港、苏州河的中山路桥至华漕以及长江口水域),至今还未能按照《上海市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的规定,组织保洁力量开展日常保洁。
三、科技运用与管理发展不匹配
近几年,虽配置了一些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设施设备,但从整体上看,现有管理、作业设备陈旧简陋、功能单一,环保性能不足;区县水域作业主要以人工为主,机械化程度低,适合区(县)水域特点的作业设备较少;水域市容环卫管理、水域城管执法信息网络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四、法制建设与管理要求不适应
随着上海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不断发展,1989年市政府颁布的《
上海市水域环境卫生管理规定》从适用范围、管理部门、条款内容,到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手段,都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同时,由于现行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标准的水域部分分类过粗,导致对日常管理的指导性不强。
五、资金投入与工作任务不统一
近年来,尽管市、区两级政府加大了对水域市容环境卫生工作的投入,但随着管理覆盖面的扩大、管理力度的增加以及高科技设备和技术的运用,管理成本也逐年上升,资金投入呈现明显不足,甚至一些科技设备缺少日常运行经费保证,水域市容环境卫生工作经费不足与城市水环境治理要求的矛盾仍然突出。
第二章 “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第一节 发展趋势预测、主要依据
一、发展趋势预测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 和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也是发挥绿色世博示范效应,加快生态型城市建设,努力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重要时期。从城市管理趋势和行业自身发展来看,本市的水域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面临着一系列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
1、上海城市建设对水域市容环卫管理的要求。一方面,黄浦江旅游码头升级改造、苏州河长宁段整体改造等城市基础建设项目的立项实施,要求市直管水域的市容环境卫生建设和管理向精品化转型;另一方面,构建市域东西向现代服务主轴、10个郊区示范镇建设、15个大型居住区建设以及江湾-五角场和真如城市副中心建设,要求上海区(县)中小河道、省际交界处的河道市容环境卫生质量不断提升。
2、船舶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船舶生活垃圾产生量与船舶数量、大小、人员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一方面,根据上海市总体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上海将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步伐,上海港船舶日均流量将逐步增长,船型日趋大型化;另一方面,随着上海旅游功能的提升,上海港游客流量也将逐步增加。上海港船舶生活垃圾产生量将呈现上升趋势。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08年全年,上海港船舶生活垃圾收集 12812吨,预计十二五期间,船舶生活垃圾收集量将以每年2%-3%递增。
3、水域保洁任务量预测。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市直管水域打捞漂浮垃圾量(不包括水生植物)2006年月打捞量 610吨,2007年月打捞量558吨,2008年月打捞量460 吨,打捞漂浮垃圾总量虽逐年下降,但由于水域保洁覆盖面的不断拓展,又将增加垃圾打捞量,综合预计,今后一定时期内漂浮垃圾打捞量仍将保持在一定数量范围内(月打捞量约550吨),
4、行业发展趋势预测。随着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三定”工作的推进和市容环卫综合改革的深入,本市水域市容环境卫生行业也将呈现以下几方面特征:一是相关区县逐步承担起黄浦江、苏州河上游等水域的管理职能,水域市容环境卫生流域管理的组织基础日趋扎实;二是水域市容环卫行业发展加快,水域作业服务主体和管理中介组织逐步健全,水域市容环卫管理和作业基地将统筹规划,水域作业服务质量标准、作业规程、考核标准将趋向统一,行业管理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
二、主要依据
1、《
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2、《
上海市水域环境卫生管理规定》
3、《
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管理办法》
4、《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2020年)》
5、《上海市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2009年-2011年)》
6、《蕰藻浜市容环境卫生规划》
7、《淀浦河市容环境卫生规划》
8、《黄浦江环卫码头布局规划》
9、《关于本市开展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的政策意见》
10、《市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
第二节 “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上海。围绕“以人为本、治本为先、城乡一体、争创一流”的总体要求,以水域市容环境卫生污染防控和改善水域市容环境卫生质量为核心,坚持水域市容环卫管理与水域城管执法并举,更加突出源头预防;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完善并举,更加突出机制创新;坚持中心城区与郊区并举,更加突出消除城乡水域环境卫生差异。进一步转变观念,开拓创新,以依法管理为抓手,以科技进步为先导,突出重点,循序推进,科学布局水域管理、作业基地,努力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求相适应的水域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促进上海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2、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3、源头管理,治本为先
3、条块结合,突出重点
4、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5、建管并举,注重长效
第三节 “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发挥2010年世博会水环境建设和管理的示范效应,巩固、扩大本市水域市容环境卫生工作成效,按照“面清、岸洁、协调、有序”的水域市容环境卫生质量要求,进一步转变观念,开拓创新,不断推进水域市容环境行政管理系统、水域市容环境安全管理系统、水域市容环境秩序管理系统、水域市容环境危机管理系统、水域市容环境社会管理系统五大系统建设,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城市水域市容环境和一流的城市水域市容环境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水域市容环卫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到2015年,中心城区水域市容环境卫生质量处于良好状态,郊区(县)水域市容环境卫生污染基本得到控制。
二、主要指标:
1、重点水域水面整洁优良率(重点水域水面整洁优良率指主要河道水面环境质量评估系统测评的反映重点水域水面环境质量水平的综合指数)达到90%。
2、船舶废弃物产生量申报率达65%(其中,上海港籍的有船单位,申报率达98%,其他港藉的船舶,申报率达32%),自行收集、运输、处置船舶废弃物申报率达90%。
3、黄浦江(吴淞口~关港)、苏州河(东港口~华漕)违法行为查处率90%,长江口(浏河口-南汇大治河口) 违法行为查处率80%,50条主要河道(市管河道除外)违法行为查处率70%,其他河道违法行为查处率60%;市区投诉举报应急反应能力市民满意率95%,郊区投诉举报应急反应能力市民满意率90%。
4、水生植物打捞机械化率达到70%以上,规范处置率达到80%以上。
第四节 主要任务
1、发挥世博水环境建设和管理示范效应,进一步改善重点水域市容环境卫生面貌。
以巩固“迎世博600天整治”、“世博会期间保障”成果为抓手,对黄浦江、苏州河的中心城区段,以及与本市50条主要河道、88条主要道路、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国道、铁路、公交枢纽等主要区域交汇的河道,继续强化日常监管,落实日常保洁,巩固、提高“面清、岸洁、协调、有序”的建设、整治和管理成效。切实填补黄浦江的吴淞口至杨浦大桥、黄浦江的徐浦大桥至关港、苏州河的中山路桥至华漕等未能落实日常保洁的水域盲区,督促相关区(县)绿化市容管理部门,建立健全黄浦江的关港至省界(约83公里)、苏州河的华漕至省界(约30公里)等上游干流水域的日常保洁机制。完善黄浦江、苏州河干流防御型水域保洁体系。在黄浦江、苏州河上游干流区域、上游主要支流,通过增设定点拦截打捞设施,减少外省市及上游干流区域的水生植物(水葫芦、蓝藻、绿萍),流入黄浦江的关港以下、苏州河的华漕以下等市直管水域。同时,通过落实干流沿线各支流河口的拦截打捞措施,防范支港内的漂浮废弃物流出,确保黄浦江、苏州河中心城区段的水域市容环境卫生质量。
2、坚持城乡一体,强化区(县)水域市容环境卫生管理。
以淀浦河、蕰藻浜综合整治、江湾-五角场和真如城市副中心建设、10个小城镇改革试点、15个大型居住社区建设为契机,深入开展区(县)河道污染整治工作。依托上海新郊区建设,不断完善郊区河道长效管理措施,进一步提升郊区水域环境卫生质量。针对区与区、城郊结合部等水域市容环卫工作的薄弱环节,协调区(县)相关管理部门,构建协作平台,落实整治力量,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专项水域市容环境整治工作,逐步建立水域市容环卫工作薄弱环节的应对机制。加强区(县)水域市容环卫监管网络建设,逐步完善行政监管、社会监督、自我测评多元监管体系。
3、完善监管体系,提升水域作业服务水平和质量。
一是健全水域市容环卫作业服务招投标机制,强化保洁合同监管。二是以黄浦江、苏州河管理站为载体,制订作业规范和监管方案,逐步健全监管体系。三是改进水域作业工艺、工具,提高全市作业设施设备的科技含量。四是建立科学、透明的水域环境卫生质量评价体系,推出水域市容环境评价指数,客观、公正地评价水域市容环境,调动相关区县、街镇参与水域市容管理的积极性。
4、加强上下联动,进一步巩固水生植物长效治理机制。
一是加强沟通联系,重点是加强与外省市相关部门的联动、协作,形成水生植物源头整治的工作机制,加强与上海海事、交港、水务等管理部门的沟通、联系,打造水生植物整治工作合力。二是积极调动各区县绿化市容部门的积极性,逐步建立“上游拦捞、中游保洁、下游应急”的水生植物防控层级体系,确保黄浦江、苏州河特级水域不受成块水生植物污染。三是加强与高校、科研等单位的沟通,积极探索水生植物的资源化和合理利用。
5、坚持源头管理,深化船舶废弃物管理工作。
一是完善船舶废弃物产生量和自行收集、运输、处置申报制度,加强船废申报的管理工作,提升船舶废弃物收集服务能力,强化源头管理,努力减少、消除垃圾下河,污染水域;二是进一步强化船舶废弃物作业、监管、资金三链的管理,提高船舶废弃物的储存率、收集率和船民的满意率;三是进一步建立新型的船舶废弃物收费管理模式,理顺船舶废弃物收费的管理主体,积极争取交港、海事等部门支持,按照《上海港船舶垃圾/生活污水接受凭证》文件精神,强化上海港船舶废弃物的接收、运输、处置工作,同时,加强船舶废弃物收费、票据管理与安全管理,逐步实现船舶废弃物收费与收集的相分离。
6、坚持以人为本,健全水域市容环卫管理社会管理机制。
一是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设计活动载体,引导广大市民群众更好地了解、支持和参与水域市容环卫管理工作;二是充分与海事、环保、水务、港口等横向部门以及市文明办和新闻媒体单位的联动、联谊、联合,发挥各自特长,做好工作互助;三是完善水环境的舆情收集系统,进一步倾听社会呼声,了解民情,体会民意,及时解决市民诉求。
7、坚持依法管水,增强水域城管执法效能。
一是加强水域城管执法体制,争取推进水域执法人员参公管理;二是完善水域执法勤务机制,增强管理与执法一体化效能;三是加强对各区(县)城管执法部门开展水域城管执法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推动区(县)水域城管执法工作朝日常化、专业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四是加强市、区(县)水域执法联动,建立“市区联手、水陆联动”机制,推动水域城管执法事业健康发展;五是深入开展水域城管执法“进社区、进工地、进学校”活动。
8、构建水域市容环卫综合管理平台,推动水域市容管理、水域城管信息化建设。
一是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组建上海市水域市容环境卫生质量信息平台;二是统一和规范全市水域市容环境日常检查和基础档案管理,建立全市水域市容环卫基础数据库;三是建立水域市容电子政务网上办事大厅,扩大政务公开,开展网上行政审批;四是构建全市水域城管执法信息化管理网络,逐步实现水域城管执法资源共享,推动水域城管执法信息化建设。
9、夯实工作基础,增强规划实施保障。
十二五期间,为确保长江口水域市容环卫管理和水域城管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计划新建1座水域管理基地,规划选址:滨江森林公园周边陆域,管理职责范围:浏河口大治河口约85公里;水域城管执法船新增2艘,更新3艘,确保完成水域城管执法和市容保障工作。为对黄浦江、苏州河区管段、干流沿线各支流河口及区(县)主要河道开展水域环境卫生监管工作,针对各区实际情况,相应更换或新增水域环卫监管设备。
第五节 投资估算
“十二五“水域市容环卫管理投资估算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规模
| 总投资
(万元)
| 分年投资(万元)
| 资金来源
| 备注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
|
1
| 市管水域(苏州河东港口至华漕,黄浦江吴淞口至关港)保洁经费
|
| 15425
| 3085
| 3085
| 3085
| 3085
| 3085
| 市财政
|
|
2
| 黄浦江、苏州河水生植物整治经费
|
| 5000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
3
| 重点水域、50条主要河道水面质量第三方监管经费
|
| 1250
| 250
| 250
| 250
| 250
| 250
|
|
4
| 市管水域管理宣传经费
|
| 50
| 10
| 10
| 10
| 10
| 10
|
|
| 合计
|
| 21725
|
|
|
|
|
|
|
|
“十二五“规划主要设备投资估算表
序号
| 设备名称
| 数量
| 单价
| 总投资
(万元)
| 分年投资(万元)
| 资金来源
| 备注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
|
1
| 水域监管船舶
| 3
|
| 1000
|
|
| 500
| 200
| 300
| 市财政
| 更新
|
2
|
| 800
| 300
| 500
|
|
|
| 新增
|
2
| 水域作业船
| 11
|
| 3000
|
|
|
|
|
|
|
3
| 小型作业船
| 157
|
| 1500
|
|
|
|
|
| 区财政
|
|
4
| 长江口管理基地
| 1
|
| 700
| 500
| 200
|
|
|
| 市财政
|
|
5
| 水域保洁码头
| 25
|
| 4600
|
|
|
|
|
| 区财政
|
|
| 水上视频监控系统完善
|
|
| 200
| 40
| 40
| 40
| 40
| 40
| 市财政
|
|
6、
| 水域市容环卫综合管理平台建设
|
|
| 150
|
|
|
|
|
|
|
|
| 合计
|
|
| 17950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六节 保障措施
一、体制保障
进一步理清市级、区级、街(镇)三级部门工作管理职责,健全区(县)水域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组织,坚持“以区牵头、以镇为主”的方针,明确各区、各街(镇)对所辖重点河道的管理内容、管理范围、管理标准,强化各区是对所辖河道的行业管理职责,确保本规划的顺利实施;积极争取在《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条例》中,明确水域城管执法的相关条款,依法确认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水上管理处的水域城管执法主体资格,确保市直管水域城管执法工作有序开展。
二、法制保障
按照上海市水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开展《
上海市水域环境卫生管理规定》修订工作;制订《上海市水域市容环境卫生分级管理办法》、《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办法(水域部分)》等,进一步明确重点水域的等级管理办法和管理要求,加快起草、出台《上海市水域保洁作业定额》、《上海市水域保洁作业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强化行业标准管理;结合全市水域城管执法工作的推进,加强相关法制建设,加快水域城管执法的规范化、法制化进程。
三、经费保障
市、区两级管理部门将该规划纳入相应的总体规划、年度计划、两级财政应确保实施水域管理和作业、建设管理基地和作业基地、构建信息设备系统等资金。
四、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
水域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综合性工作,需要得到河道管理、环境保护、港口管理、海事管理、水上公安等有关部门的配合与协助,为此,需要运用多种形式和工作手段,与各有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工作上的联系、联合与联动,形成本市水域市容环卫管理的合力,增强管理效能。
相关名词解释:
重点水域范围:黄浦江、苏州河的中心城区段,以及与本市50条主要河道、88条主要道路、高速公路、国道、铁路、轨道、公交枢纽等主要交通通道交汇的中小河道及其两岸
上海市城市管理执法总队“十二五”规划(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执法总队)
“十二五”期间是上海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也将是上海市城市管理执法总队(以下简称“总队”)在新形势下,转变执法理念,提升队伍素质,构建科学有效地管理运作机制的关键时期。为了进一步打造与国际化大都市城市管理要求相适应的城管执法队伍,特制定《上海市城市管理执法总队“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
一、“十一五”回顾
“十一五”期间是总队成立并受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以下简称“市局”)委托,承担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具体事务职能的第一个五年。期间,实行了“参公”管理,经历了“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执法业务不断拓展、职能发挥不断体现”的发展历程。
(一)维护城市管理秩序的执法工作方面
“十一五”期间,总队紧紧围绕办好“奥运会”、 “世博”等相关主题,以创建整洁、有序、优美,和谐的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开展了维护城市管理秩序的各项执法工作。
1、横向联合,治理城市管理顽症
为整合执法资源,有效治理城市执法管理顽症,2007年1月由总队牵头并担任秘书长单位,组织公安、工商、市政等15个市级执法队伍搭建了“市级执法队伍联席协作会议”平台,对乱设摊、跨门经营、渣土、知识产权、餐厨垃圾等各类执法管理顽症开展了联合专项整治,教育宣传、制止纠正,执法查处了各类违法行为。
2、纵向联动,推动城管执法工作
根据市局执法工作的部署,针对热点难点、季节性多发问题,总队协调、组织各区县城管执法部门在重要路段(区域)对渣土偷乱倒、“夜排档”、夜间施工、跨门经营等违法行为联合开展了全市性或区域性集中整治活动。纵向联动整治活动的开展,推动了区县城管执法工作,形成了城管执法部门市、区二级工作运行网络,区与区之间联合、联动工作格局。
3、区际结合部整治,消除执法盲点
为解决区际结合部管辖权的划分,跨区执法的行政行为争议等原因易发生乱设摊、跨门经营和“五乱”(乱张贴、乱刻画、乱涂写、乱吊挂、乱散发)(以下简称“五乱”)等违法行为猖獗现象,总队对上海中心城区区际结合部道路或区际桥梁、人行天桥中的违法行为聚集地(区域)进行梳理,理顺各区城管部门在区际结合部的职责和范围,建立了中心城区城管执法部门 “1+片”的执法管理模式(11个中心城区划分为四个片,由其中1个区城管执法部门负责片区内区际结合部的联合执法工作),与各区城管执法部门签订《“区际结合部道路”联合执法、管理协议书》,明确城管执法部门“联合、联动、联防、联巡、联守”执法协作机制,开展了区域联合、联动专项整治工作。
4、大案查处,震慑违法行为
“十一五”期间,针对市民关心、媒体关注、领导关切,有影响的重大案件的查处,始终是总队执法工作重点。几年来,查处的大案要案涉及市容、绿化、市政、环境、工商、公安、建设管理等方面。其中,“好又多超市占绿案件”开出了《绿化条例》实施后的最大罚单12万元罚款;“襄阳公园占绿案件”开出了《公园条例》实施后的最大罚单58万多元罚款;“攀宇健身乱散发案件”开出了治理非法小广告治理的最大罚单1万元罚款;“博庆餐饮公司在世博园内乱扔垃圾案件”开出了“世博”园内最大罚款单2万元罚款;“浦东洁美卫生服务队土方车压死人案件”开出了治理渣土运输车辆驾驶员未上岗培训最大罚单5万元的罚款;“上海嘉定万达投资有限公司擅自处置渣土案件”处以8万元的高额罚款。这些案件的查处有效震慑了违法者,有力打击了违法违规行为。
5、“五乱”治理,初见成效
“五乱”这一顽症已严重影响到上海这一国际大城市的形象。总队承担着全市“五乱”语音、短信告知,终止通讯工具使用和当事人接受处理恢复其通讯工具的使用工作。几年来,通过语音告知、短信告知,实施行政处罚、终止通讯工具等综合治理,有效遏制了违法行为猖獗势头。特别是“世博”期间,中心城区“五乱”违法行为明显遏制,综合治理初见成效。
(二)维护城市街面市容秩序的治理工作方面
1、协管队伍管理,日益规范
为加强城市街面市容管理,总队受局委托对全市市容协管队伍进行管理。几年来,在全市各街道、镇组建了8000多人的市容协管队,并组织全市协管员对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市政、绿化、流浪乞讨、清除“五乱”等方面开展协助管理工作。协管队伍的组建和协管工作开展,在城市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责任区推进工作,有序有力
受市局交办,总队积极组织推进全市街道(镇)市容环境责任区管理达标创建工作。在强化沿街市容环境责任区单位的自律意识基础上,建立了“世博”市容环境责任区网,组织实施了街道(镇)责任区达标工作,推进了市容环境责任区制度的落实,建立了容环境责任区制度长效管理机制。
(三)全市城管执法队伍的督察工作方面
总队受市局委托针对全市城管执法队伍和人员履行职责、行使职权、遵守法纪和执法实效等方面,开展了日常督察和专项督察活动。
1、日常督察,树立城管形象
总队建立了城管执法队伍日常督察机制,通过市、区和街道(镇)的三级督察网络,对城管执法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责,队容风纪、文明执法等方面,通过现场纠违、签发《城管执法督察通知书》和跟踪整改落实等举措的日常督察活动,规范了城管执法行为和队容风纪,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树立了城管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
2、专项督察,执法实效凸显
“十一五”期间,总队针对重大活动、领导批办件、媒体(市民)关注、重要路段(区域)乱设摊、跨门经营违法聚集性等主题,通过巡查、告知督办、跟踪督办,组织协调开展专项治理等举措的专项督察活动。取得了重大活动执法保障作用得以发挥,领导批办件及时、有效得以落实,媒体(市民)关注热点问题得以解决的成效。
二、“十二五”形势分析
“十二五”期间,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法制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管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执法领域进一步拓展,乱设摊、违法建筑等市容顽症在相当时期仍不能有效遏制,这就对城管执法提出更高要求,也是总队发展的机遇。未来总队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中将呈现以下五方面的挑战:
(一)引领示范,示范队发展的挑战
随着城管执法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对总队在依法行政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办案质量、执法效率及队伍建设等方面必将提出更高要求。作为市级执法队伍的总队通过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转变,实现队伍素质,业务能力的提高,在城管执法系统中,引领示范,发挥示范队的作用。
(二)依法行政,执法队发展的挑战
在市民关心、媒体关注、领导关切,有影响的重大案件查处等执法工作方面,总队着重从执法运行效率和突发事件快速处置、加强市级执法队伍协作解决执法难题、组织协调区县城管执法推动城管执法工作等方面,提高执法能力,提升执法品质,发挥高效率的作用。
(三)队伍督察,督察队发展的挑战
“十二五”期间,城管队伍建设仍是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总队将坚持综合运用实地督察、随行督察、跟踪督察、回访督察等形式,对全市城管队伍的队容风纪、履行职责、遵守法纪、执法实效等方面开展日常督察和专项督察活动,加强城管队伍的监督和管理,树立执法为民的城管队伍形象,发挥城管执法督察队的作用。
(四)破解难题,调查队发展的挑战
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矛盾,不同人群的需求仍然凸显,乱设摊、违法建筑等市容顽症难题在相当时期仍不能有效遏制,城管执法管理难度增大。总队将加大调查、研究力度,破解城管执法难题、顽症,为城市管理推出切实有效的举措和方法,发挥总队调查队的作用。
(五)勤务工作,全方位发展的挑战
高新技术的发展,为总队提高城管执法工作效能方面提供了契机。以信息化、技术化作为突破口,通过建立总队执法指挥信息管理系统,并与市、区指挥平台联网连接,对总队勤务管理工作的指挥、开展、处置、推进、监督等方面的资源优化整合,增强执法管理的科学性,实行全方位的勤务工作机制。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整洁、有序、优美,和谐的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建立起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城管执法队伍,执法理念、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为上海市城市管理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规划原则
1、依法行政,执法为民
以“依法、为民、有序、和谐”的执法理念,坚持依法行政,为民执法。适应多元化社会要求,做到处罚和教育、宣传相结合,严格执法和有序管理相结合,建立新型和谐的城市执法管理机制;善于导顺制逆,化解矛盾,努力在依法的前提下统筹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差异需求,妥善解决阶段性难以根治的问题,为不同群体提供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执法管理服务。
2、综合治理,共同参与
树立大城管和综合治理意识,加大与相关市级执法部门和各区城管执法部门的沟通协调联系,明确职责,建设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大城管”执法体系;加强宣传教育,增进市民群众对城管执法与城市发展及自身利益相关性的理解,营造良好执法和广泛的全社会参与城市管理氛围,真正做到“人民城市人民管”局面。
3、整体推进,突出重点
长期与中近期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科学合理确定阶段性执法目标,不断加大执法管理力度。重点突出市民关心、媒体关注、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市容环境等方面问题,确保日常执法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4、创新手段,科学执法
积极运用经济、法制、教育和科技等多种手段,综合提高执法管理效率和水平。坚持科技创新为先导,广泛应用信息、网络、自动化等技术,促进形成现代化、数字化城市执法管理新模式。
四、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围绕城市管理“整洁、有序、优美,和谐”的目标,坚持依法行政,构筑具备总队特征的法制化、系统化、人性化、信息化执法机制,建成市级执法协作体系、市和区城管执法联动体系、城管督察体系和快速处置体系,城管执法管理顽症化解有所突破,打造政治强、纪律严、作风正、业务精、服务优的团队。
(二)具体目标
1、建立一支与上海城管发展、执法工作业务相适应队伍,在全市城管执法工作中,发挥执法业务骨干作用。
2、组建10人,30分钟快速处置队伍,应对小规模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有明显增强;建立30人,60分钟快速处置队伍,应对中、大规模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有明显增强;建立全市城管执法预警机制,增强突发事件的预警能力。
3、打造与现代化城管执法相匹配的高效率、高科技和现代化装备体系,建立总队执法指挥系统,通过视频系统对处置现场进行同步调度、指挥。个人装备配置达标率95%以上。
4、建设与城管执法相适应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城管执法队伍,规范化分队达标率100%。
五、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总队根据发展目标要求,将把工作重点放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推进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
1、优化队伍结构
随着总队在全市城管执法地位不断体现,内设机构、岗位、人员将作进一步调整优化,一线执法力量比重不断加强。同时,促进队伍年轻化,优化队伍学历结构,逐步形成干部交流机制,保持执法队伍的活力。通过公务员的考核,积极引进法律专业类、信息科技类等社会优秀人才充实执法、督察等业务部门。
2、强化队伍建设
全面推进队伍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队伍硬件建设和软件管理水平;积极推行电子台账、数字化执法、标准化面上管控等规范和标准,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塑造队伍良好形象。
3、提升队伍素养
全面提高队伍依法行政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办案质量和执法效率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建设学历高、年龄结构合理、专业化与复合型人才配置合理的学习型执法队伍,以及工作作风好、工作效率高和工作质量高的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执法队伍。
4、完善装备设施
配备能适应快速处置、督察、执法等业务需求的设备和车辆。推进总队执法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强化执法信息收集和综合分析、指挥调度、检查督办、应急事件处置等工作机制,形成总队执法实时监控指挥系统,对总队的执法业务、突发事件等现场进行远程调度、指挥。
(二)建立勤务机制,完善应急能力
1、建立长效管理勤务模式
按照“世博”后长效管理的勤务工作要求,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日常执法勤务模式,组织、协同区城管执法部门对严控区严格规范,日常管控基本覆盖主要区域;禁止区有效规范,违法行为有效控制;控制区基本规范,堵疏结合,有序管理。
2、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从“队伍精干,装备精良,反应灵敏”的要求,组建24小时待命的快速处置队伍,对全市城管执法各类突发事件、违法行为进行应急处置。从经济发展、社会动态,季节性、违法行为特性等方面进行排查,建立城管执法预警机制,做到及时掌握,定期预警。
(三)破解难题顽症,提高管理水平
1、开展调研,形成对策
针对社会关注的城管执法难题顽症,从社会发展、人文环境、人员结构,行为产生、发展趋势,管理、执法现状,存在内外部环境因素等方面开展调研,综合分析,形成切实有效的化解对策。
2、综合治理,化解难题
从长期与中近期管理相结合、治表与治本相结合、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疏堵相结合,科学合理确定化解难题顽症的目标,在管理、执法,行业,社会参与等方面导顺制逆,开展化解难题顽症的治理。
3、积极探索,长效管理
通过与相关管理部门紧密联手,建立和完善标本兼治、源头治理、疏堵结合、精细管理、联勤联动等机制,提高城管执法绩效,推动城市管理实现常态长效,提高市民群众的满意度。
(四)加强队伍督察,展示队伍形象
进一步落实市局颁布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督察服务于城管的工作机制,提高“督促、查纠、防范、保障”四个方面的督查能力,将监督、查纠问题同促进、提高城管执法工作相结合;坚持日常督察与专项督察、全面督察与重点抽查、定期督察与随机督察、联勤督察与联合督察、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全面提升城管执法良好形象。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统一思想观念
统一思想首先在于进一步更新观念,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把大家的认识真正统一到《规划》提出的新理念、新目标、新举措上来,以形成保障《规划》实施的思想基础。
2、加强组织领导
总队成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上海市城市管理执法总队“十二五”规划(2011-1015年)》的实施、评估和调整工作。各部门根据的总体要求,切实抓好落实,实现《规划》的目标。
3、调整完善职能
随着城管事业的发展,总队在化解城管执法难题顽症、城管督察、快速处置、大案要案查处等方面的职能将进一步提升。总队应完善职能调整,适应工作重心的转移,尽快进入角色,促使总队协调、可持续、科学的发展。
(二)机制保障
1、制定年度计划
科学制定年度计划,把《规划》提出的任务目标分解到每一个年度计划中,保持规划实施的连续性,保证重点规划目标的实现。
2、实施监督检查
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实行规划目标责任制,及时分解落实规划中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任务和政策,明确部门分工,落实部门责任,并将其列入总队考核目标。
(三)人员保障
1、注重人才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实现《规划》目标实现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全面推进以执法人才为主的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一线执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一线执法干部评价、选拔任用机制,推行执法队员轮岗锻炼,注重在实践中发现、锻炼和培养人才,造就一支专业化、年轻化的执法人才队伍。
2、强化素质教育
深化“团结、奉献,扬正气;忠诚、敬业,争一流”的总队精神主题教育,增强执法队员“爱岗敬业、执法为民”意识。同时,着重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创新能力、城市管理和行政管理相关知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不断提高队员履行各项职能的技能和素质,塑造队伍良好形象。
(四)制度保障
完善和健全各项制度,对行之有效的制度,要针对新的变化进行补充和完善,使之更加严谨和缜密;对需要细化的制度,要尽快制定实施细则,形成内部管理和外部行政行为的健全制度。同时,切实加强制度落实,形成靠制度办事、靠制度管权、靠制度管人的《规划》目标得以有效实现。
(五)装备保障
落实经费,加强装备保障力度。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执法装备,配置满足规划需要的车辆、通讯设备、取证设备、信息处理设备等各类执法装备。
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十二五”规划(市废弃物管理处)
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成立于一九九零年十二月,是直属于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的管理类事业单位。受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委托,依据法律、法规负责对全市生活废弃物、建筑垃圾和环卫公共设施等相关管理工作。“十一五”期间,我处围绕日常生活垃圾管理、餐厨垃圾管理、建筑渣土和装修垃圾管理等主体业务,不断探索提升管理能力,工作成绩有了稳步推进和不断提高。
在总结“十一五”工作的成绩、不足、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处职责和环卫废弃物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起草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十二五”规划,作为“十二五”实施推进期间的主要纲领,并对长远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第一章 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十一五”实施至今,我处在固废综合管理取得了较好成效,树立了生活垃圾的全过程管理理念,完善了全过程管理系统的建设,在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在建筑渣土管理上,从标本兼治的角度出发,开始探索新的管理机制,并积极开展综合治理工作;上海郊区建立了完整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系统,全市建制村完成“基本保障型”整洁村创建任务,在清还郊区生活垃圾处理历史欠帐上迈出了一大步。
(一)生活垃圾全程管理
1、生活垃圾减量化初见成效。
强化垃圾处置量计划控制概念,合理安排全市生活垃圾计划量,按照生活垃圾处置费“总量控制、计划管理、减量奖励、超量加收、环境补偿”原则,利用经济杠杆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全市生活垃圾基本建立“计划-计量-结算”管理体系和生活垃圾处置费统一结算平台。2010年,全年生活垃圾日均处置量18904.3吨,较计划量下降0.9%,较好完成了年度控制目标。
以资源回收利用、兼顾末端处置、方便居民投放、提倡社会参与为原则,不断加强 “大分流、小分类”体系建设,努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初步取得一定减量成效。强化专项管理,通过规范作业,减少装修垃圾混装混运;通过源头管理,提升餐厨垃圾处置能力;通过疏堵结合,继续控制一次性塑料饭盒视觉污染。提升小分类质量,大力提高日常生活垃圾小分类覆盖率,积极提升全程分类质量,努力扩大社会参与,截止至2010年底,日常生活垃圾分类试行工作扩大至4718个居住区、2382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并建立了“区级自查、市级抽查” 的检查制度,规范全程分类,市级抽查合格率达74.3%。
开展社会宣传、组织“绿色账户-专项垃圾回收日”、“绿色餐饮-适量点菜,餐后打包”、 “易纸行动”等活动,通过发动社会参与实现生活垃圾的源头减量。截止至2010年底,社区、学校“专项回收日”活动覆盖15个区县28个街镇以及111所学校,绿色账户网上注册用户已达3.9万户,已有125家企业积极参与易纸行动。
通过采取计划计量、结算平台、全程监管等综合手段,实现生活垃圾总量年增长率不超过3%。
2、生活垃圾资源化加快实施。
新建嘉定、青浦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生活垃圾资源化率提高至23%;积极推进废塑料、废纸、废玻璃、废金属等的回收利用工作,每年回收各类废旧物资约200余万吨;初步形成餐厨垃圾回收利用产业链,“十一五”期间餐厨垃圾累计资源化处置量约66万吨;积极开展建设工程回填、路基回填、制砖等多种方式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截至至2010年底,已在普陀、杨浦、青浦、奉贤、金山等区设立了分拣处置场,实现了资源化利用。
3、生活垃圾处置无害化能力快速提升。
“十一五”期间,全市的重点任务是“推进固废设施建设”,建成老港填埋场四期、崇明(长兴)填埋场、嘉定及青浦综合处理厂等生活垃圾处置设施,新增无害化处理能力6350吨/日,无害化处理率由2005年的38%提高至2010年84.9%,关闭一批镇级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郊区生活垃圾基本纳入全市综合处置体系;此外,青浦、宝山神工、普陀生活垃圾生化处理厂、金山焚烧厂、松江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开始建设,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进行技改扩能(1500吨/日)项目已立项并通过环评。同时,通过实施工程渣土专营制度、区域对口消纳、运输处置资金专户监管,拓展水路中转,开展条块联动执法等,初步实现工程渣土收运处置的规范化管理;逐步开展装修垃圾、大件垃圾、绿化垃圾等其他垃圾分类运输处置系统的建设。
图1 “十一五”期间生活垃圾产生量及无害化处理率(略)
表1 “十一五”期间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
序号
| 处理厂名称
| 处理规模(t/d)
| 建成时间
|
1
| 老港四期
| 4900
| 2005年
|
2
| 嘉定综合处理厂
| 500
| 2005年
|
3
| 崇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 300
| 2006年
|
4
| 长兴岛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 150
| 2008年
|
5
| 青浦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
| 500
| 2009年
|
合计
| 6350
| |
注:表中未含黎明填埋场能力。
表 2 “十一五”规划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固废处置项目
| 目前完成情况
| 备注
|
设施名称
| 设计规模(吨/日)
| 备注
|
老港固体废弃物战略处置基地
| --
| --
| 已建(4900吨/日填埋)
| 老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四期工程
|
--
| --
| 在建(填埋气发电)
| --
|
闵行焚烧厂
| 2000
| 新建
| 缓建
| --
|
普陀生化厂
| 800
| 新建
| 在建
| 暂停顿
|
宝山生化厂
| 500
| 新建
| 在建
| --
|
二座转运码头(集装化转运)
| 6100
| 新建
| 已建
| 适应老港综合处置基地功能
|
崇明综合厂
| 600
| 新建
| 已建
| 完成300吨/日填埋场
|
青浦综合厂
| 500
| 新建
| 已建
| 试运行
|
松江综合厂
| 1000
| 扩建
| 在建
| --
|
金山综合厂
| 650
| 新建
| 筹建
| 改为800吨/日焚烧厂
|
黎明填埋场扩建
| 500
| 扩建
| 已建
| 原填埋场上加高设计
|
宝山综合处理厂
| 3000
| 储备
| 缓建
| “十二五”中更名为宝山焚烧厂
|
嘉定综合处理厂
| 500
| 在建
| 已建
| --
|
4、生活垃圾收运水平大幅提升
“十一五”期间,继崇明、静安、黄浦建设规范、先进的垃圾压缩中转站之后,虹口、杨浦、长宁、浦东新区建设了技术先进、符合环保要求、与各区收运中转量相适应的垃圾压缩中转站。奉贤、原南汇、青浦等郊区都按郊区的实际情况,建设了适用、适量、规范、环保的垃圾压缩中转站。建成的中转站其设施之先进、功能之完备、建设之规范与现代大都市的环境要求相配备,改变了原先垃圾中转站设施简陋、功能落后、污染环境的局面。
此外,老港基地配套建设的集装化码头(包括蕰藻浜码头和徐浦码头),于2008年3月开工,现已建成。
“十二五”期间还将继续推进落实闸北环卫基地的建设。
“十一五”期间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略滞后于规划要求,除了50%的市区建成了先进、环保的垃圾压缩中转站外,还配套老港基地建成了集装化码头两座;50%以上的郊区(县)建设了适用、适量、规范、环保的垃圾压缩中转站,但未完成所有郊区(县)建立、健全与处理相适应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规划任务。
5、生活垃圾运营监管体系逐步建立。
“十一五”期间,着重建立市、区生活垃圾中转和处置设施运营监管体系。全市中转站、中转码头、末端处置设施建立垃圾称重和信息传输系统,实现对全市生活垃圾产量及物流的实时监控,对控制垃圾增量、平衡处置设施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起到保障作用。
中转监管关口前移,建立小压站、垃圾厢房、废物箱等“五小”设施信息库,完善区级自查自纠自纠机制,逐步建立市、区(县)、街道三级监管网络。
做实中转设施监控工作,配合中心城区生活垃圾由散装到集运的整体安排,及时调整中转码头监管项目,落实行业协会对集运码头的现场监管,落实日报、月报制度,实施季度点评,确保生活垃圾处置安全有序。委托行业协会现场监督垃圾运输车辆的计量和装载作业,调查核实违规情况并根据规定作出处罚意见,报市局。
通过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老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直接派驻监管代表、实施月度点评,落实扣分扣款制度,引入当地居民参与监管等方式,有效推进废弃物监管工作制度化、专业化、规范化。
(二)特殊废弃物规范管理
1、建筑垃圾
本规划中的建筑垃圾主要指建筑渣土。
上海市2005年~2008年渣土年排放量在2000万吨左右浮动,随着世博会的召开,渣土量成倍增长,2009年、2010年渣土申报排放量分别达到4050万吨(约11.1万吨/天)、4625万吨(约12.7万吨/天)。近几年渣土年排放量如下图所示。
图 1上海市2005~2010年渣土排放量(略)
“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出台了建筑渣土管理新机制,围绕建筑渣土“定车、定价、定账户、定线路、定点”五个环节,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出台配套制度,初步实现渣土的标本兼治。产生工程渣土的建设或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工前向渣土管理部门申报工程渣土排放处置计划,填报工程渣土的种类、数量、运输路线及处置场地等事项,并需缴纳一定的处置费用。2006年~2008年开展渣土运输车辆整治工作,制定了渣土运输车辆检测标准,通过市民网上投票确定柠檬绿为渣土运输车辆标识色;2009年初确定了“属地管理、规范市场、拓宽处置、监管支付、考核监督”管理新思路,明确区(县)政府是区域内渣土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全面推进辖区内渣土整治工作,解决处置出路,实施渣土运输处置区域专营管理;出台渣土处置政府指导价格,实施工程渣土运输处置资金专户监管,规范渣土运输处置作业秩序;拓展水路中转,提升水路运输处置能力,加大区际合作,实施定向消纳;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规范管理,在渣土(泥浆)中转码头安装使用实时视频监控系统,运用IC卡技术建立运输船舶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行车记录仪信息系统、运输车辆电子标签信息系统,切实控制物流和资金流;市、区相关职能部门加大管理执法力度,形成合力,实施考核监督,督促违规现象的整改。通过以上系列措施的实施,本市渣土运输车辆超载、车容不洁、偷乱倒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2、餐厨垃圾
“十一五”期间,上海市餐厨垃圾申报量逐年增加,2010年餐厨垃圾申报量为629吨/日,其中市区申报量约为493吨/日,郊区申报量约为136吨/日。近年来上海市餐厨垃圾年申报量如下图所示。
图 2上海市2005~2010年餐厨垃圾申报量(略)
“十一五”期间,初步形成餐厨垃圾管理在规范收运、资源化利用系统。全市中心城区和郊区中心镇基本实现了收集全覆盖;基本建成了由43家餐厨垃圾收运企业、19家废弃食用油脂收运企业,153辆专用收集车辆、647名餐厨垃圾收运人员构成的餐厨垃圾规范收运系统;初步实现了“作业方式、从业服装、设施标识、上岗证件”四统一;基本形成8家厨余垃圾处置厂(处置能力600吨/日)、2家废弃食用油脂处置厂(处置能力65吨/日)构成的规范化处置系统,;处置产品主要为饲料添加剂和有机肥料、生物柴油,初步实现了餐厨垃圾的资源化。
3、装修垃圾
“十一五”期间,上海市的装修垃圾量为150~220万吨/年,约4100~6000吨/日。2009-2010年有所增长,分别为215万吨/年、204万吨/年,其中市区装修垃圾排放量分别为3450吨/日、3479吨/日,郊区装修垃圾排放量分别为750吨/日、504吨/日。近几年来上海市装修垃圾年排放量如下图所示。
图 3上海市2005~2010年装修垃圾排放量(略)
“十一五”期间编制了《装修垃圾申报处理系统实施方案》及其配套措施,确定了装修垃圾管理的新体系。启动装修垃圾申报处理系统建设,实行申报电话开通、投放袋装化、堆点管理标准化、收运单位专业化;2008年提出“分类管理、区域专营、处置保障、全程监管”的新思路,建立环卫专业清运、街镇属地监管、物业居委配合、资金政府保障的管理模式,中心城区居住区装修垃圾基本日产日清;实施《装修垃圾运输车辆基本要求》,加强装修垃圾运输管理,对已入网车辆落实半年一次的定期检测制度;在徐汇、杨浦、闵行等去设立了装修垃圾中转码头,拓展了处置出路,在普陀、杨浦、青浦、奉贤、金山等区设立分拣处置场,实现了资源化利用。
4、粪便
全市生活粪便的流向及处置方式分为:直接进入生活污水管(即直接纳管)、经预处理后纳管、进入合流污水专用倒口、进入污水处理厂和还田用肥等五种形式。由环卫部门收运的粪便处置形式是后四种,则占全市日清运量比例分别为:经预处理后纳管29.8%、纳入合流污水专用倒口39.6%、纳入污水厂处置19.7%、还田用肥10.9%。
粪便污水直接纳管处理,现无法具体统计,但尚未实现“十一五”中心城区粪便全部管道化的目标。今后将随着旧区改造的进展,逐年完成。间接纳管(即粪便污水收集后,用车、船运至污水总管倒口,将粪便污水纳入),这从1985年始,至今已全部纳入污水总管,与城市污水一并处理。
近几年来上海市粪便年清运量如下图所示。
图 4上海市2005~2010年粪便清运量(略)
5、大件垃圾
“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大件垃圾平均年申报量约为14.2万吨,郊区大件垃圾申报量很少,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近年来上海市大件垃圾年申报量如下图所示。
图 5上海市2005~2010年大件垃圾申报量(略)
目前,大部分区未建立规范单独收运体系,大件垃圾处置处于社会自发回收与环卫作业单位收运并存的状态。
(三)郊区卫生综合管理
创建工作有序开展。2006年启动“村容整洁达标村”创建活动,通过第一轮历史三年的整洁村创建工作,2008年底全市建制村基本达到了“村容整洁、设施标准、服务完善、管理有序”的目标,基本建成了“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中转、处理系统。在“整洁村”创建的基础上,结合“百镇千村”行动,进一步提升创建质量,开展“示范村”、“整洁镇”建设,至2009年6月,建成11个“示范村”,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