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目标:
进一步优化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全域公共交通一体化,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公共交通服务。
实现措施:
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共交通票价体系。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城市公共交通票价优惠政策,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
建立统一的公共交通财政补贴机制。逐步消除城乡公共交通政策差别。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加强规范化、规模化运营,提高发展质量。
四、加强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承载能力
按照全域城市化布局要求,重点建设以新市区为核心覆盖城乡的重大基础设施。着力完善“七区”的综合交通、能源、供水和环保设施,并推动基础设施向“九节点”和广大农村地区拓展,构建国际化、现代化和一体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1.综合交通体系的目标和实现路径
第一阶段目标:
构筑以高速铁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高速路、组团间联系快速路和综合交通枢纽构成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打造90分钟交通圈。铁路运营里程达到800公里以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含地铁)运营里程达到200公里以上;公路总里程达到105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78公里,一级公路1189公里,二级公路2367公里,三、四级公路6366公里,公路网密度83.7公里/百平方公里。
实现措施:
--加快铁路建设。建成哈大客运专线、丹大快速铁路等干线铁路,以及长兴岛和部分重点港区疏港铁路。
--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建成地铁1、2号线,快轨202延伸线,金州-普兰店-瓦房店等城际轨道工程。推进普湾新区至长兴岛轨道交通及长兴岛至庄河城际轨道前期工作。建成大连北站、西安路站、大连站等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做好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建设规划,加快构建联接大连主城区与北部新市区和城市组团的轨道交通网络。
--构筑城乡一体化交通路网。继续完善“四网一环”公路网络,重点建设以普湾新区为核心,连接主城区、黄渤海组团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实现四大城市组团之间和产业园区之间高效、便捷的公路连接。继续完善以“七纵七横”为主的城区快速交通网络。
--加快机场建设。完成周水子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长海机场扩建工程。加快建设大连新机场。开展通用机场、起降点场址预选和建设工作。
专栏6:重点交通项目(略)
第二阶段目标:
建成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的智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公路总里程达到12000公里,高速公路770公里,一、二级公路4500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95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县域内农村客运线路实现公交化、网络化。
实现措施:
铁路。重点建设港区、园区支线铁路。
城市轨道交通。重点建设核心区轨道交通加密线路、普湾新区轨道交通骨架线路。研究建设长兴岛-老虎屯-瓦房店-莲山镇-花园口-庄河市城际铁路,择机建设长兴岛-老虎屯市域轨道交通快线。
公路。继续完善“四网一环”公路集疏运体系。建设复州河至花园口、太平湾港疏港高速公路。加大普通公路升级改造力度。新建渤海大道二期工程,新建通屯油路1500公里,升级改造农村公路1000公里。
民航。建成大连新机场,建设3-5个通用机场。
2.综合能源保障体系的目标和实施路径
第一阶段目标:
能源设施进一步完善,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能够有效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需求。电网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城市电网、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分别达到99.977%和99.83%。供热、供气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实现措施:
--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主城区能源基础设施较为完善,重点加强能源设施的管理和日常维护。新市区重点加强普湾新区的能源设施建设,建设变电设施、热电联产以及燃气设施。黄、渤海区域组团内,“七区”重点加强电源和热源点建设,不断完善电网网架等电力设施;“九节点”重点加快实施国家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积极转变供暖方式,大力实施集中供热。
--加快天然气推广利用。编制全市天然气发展应用专项规划,推广天然气热电冷供热方式,落实天然气价格,制定出台天然气利用的优惠政策。建设城市燃气的液化天然气(LNG)备用气源站,保障城市天然气供应的战略安全。普湾新区,要加快编制普湾新区燃气规划,推进实施天然气分布式热电冷联供项目,建设天然气供暖设施替代燃煤供暖设施,逐步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七区”,要加快各区域天然气利用规划编制,研究建设沿渤海侧和黄海侧天然气管道,推广天然气在民用、发电、供暖、交通等领域应用。其他重点区域,要在天然气主管网附近地区建设分支管网,实现城镇聚集区燃气利用,重点推进居民用燃气和燃气供暖项目的实施,在距离主管网较远或无法铺设天然气管道的区域建设小型LNG接收站。
专栏7:能源重点建设项目(略)
第二阶段目标:
能源供给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城市供热体系进一步健全,天然气的使用比率大幅提高,为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可靠保障。农网供电可靠性接近城市电网水平。
实施措施:
继续加强电力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大连多回路500千伏线路与辽宁中部电网互联、220千伏电网分区运行的电网架构,进一步提高大连电网的安全可靠性。加快推进红沿河核电二期工程、三期工程、庄河南尖核电、大型热电联产电厂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设。
完善热电联产项目和大型集中供热锅炉房布局,继续推进城市供热管网建设和改造。在大型商务区、旅游度假区等区域建设一批分布式天然气热电冷联供项目,完善各类供热发展和扶持政策。
继续推进天然气气源建设。利用LNG接收站和大连-沈阳天然气管道,形成国外液化天然气、俄罗斯天然气和阜新煤制气等多气源供气的局面,推进天然气的广泛应用。
3.水源安全保障体系的目标和实现路径
第一阶段目标:
基本建成保障有力的水利基础设施。基本理顺水务管理机制,实现水务管理由行政管理一体化向行业管理一体化转变,行业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初步构建良性循环的水生态环境。全市供水能力达到18.5亿m3 ,城镇自来水(包括集中供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村全面实现饮水安全,水质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全市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水功能区达标率80%以上;全市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16.9亿m3以内。
实现措施:
--加快构建现代水务体系。根据全域城市化水务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明确生态环境保护与水源涵养区、现代高效农业节水区、水资源节约利用与环境治理区3个区域功能定位、发展方向、水务建设重点,构建水资源调配体系、全域化供水体系、防洪减灾体系、水生态健康体系、水资源利用体系和水务行业支撑体系。
--加快水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水系连通联调工程、规模化海水淡化并网工程、全域一体化供水工程、城市排水管网改造工程、防洪达标工程、碧水生态修复工程、亲水景观建设工程、节水型社会提升工程和智能水务工程。
第二阶段目标:
建成更为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形成科学合理水务管理机制。建设具有大连特色水生态文化景观,打造水务现代化发展样板城市。全市供水能力达到23.5亿m3 ,全域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实现措施:
加强供水能力建设,新增供水能力5亿m3。加强自来水网建设,实现自来水管网(包括集中供水)全覆盖。实施新的境外调水工程,新增境外调水量2.5亿m3。
建成瓦房店红沿河核电循环经济区、庄河电厂、大连华能电厂海水淡化项目二期工程,全市海水淡化规模达到100万t/d。
开展万亩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农村段建设,全市湿地覆盖率达到35%。建成庄河入海口、复州河入海口、鞍子河入海口、北大河入海口、碧流河入海口湿地公园(花园口)5个城市湿地公园。
4.环保设施一体化的目标和实现路径
第一阶段目标:
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中心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以上,中心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城市再生水回用率达45%。基本实现“县县建有污水处理厂、镇镇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体系布局和“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体系。
实现措施:
--加快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及污泥处理设施建设。主城区及新市区新建污水处理厂22座,再生水利用设施12座,污水配套管网452公里;渤海组团和黄海组团新建污水处理厂40座,再生水利用设施11座,污水配套管网1967公里。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26万吨,再生水日回用能力48.7万吨。新建4处污泥处理设施,新增污泥日处理能力9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