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1:重点镇的功能定位(略)
--做好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瓦房店市、皮口镇和复州城镇要分别做好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以及试点镇的相关工作,实施创新措施,增强发展动力。继续推动庄河市大郑镇、金州区大魏家镇土地挂钩试点工作。从2013年起,北三市将陆续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
--创新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在北三市各选择一个重点镇作为全市推进全域城市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采取委托、设立派驻机构等方式,赋予试点镇在产业发展、项目投资、规划建设、市政交通、环境保护、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民生事业等方面的县级行政管理权限。
--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工作,加强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创新农村社区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农村社区建设水平。按照国家和省、市规定的标准,建立全市农村社区的领导协调机制,制定建设发展规划,建设综合服务设施,提高各项服务管理水平。
第二阶段目标:
农村城镇化进程全面推进。重点镇集聚人口和产业的功能明显增强。除獐子岛镇之外,其他重点镇人口规模达到10万人左右,进入小城市行列。城镇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合理化,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80%以上的农村社区达到城市和谐社区示范创建标准。
实现措施:
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力度,缩小城乡之间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劳动就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差距。
加强重点镇建设的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和产业扶持力度,支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乡镇加快发展,使其成为新的产业和人口集聚区。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全市所有行政村力争达到“六化”标准。
进一步提升农村社区建设水平,基本消除全市城乡社区建设二元结构,城乡社区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三、构建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均衡发展
根据各区域发展水平,进一步完善公共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就业保障、公共交通等领域的公共服务,重点加强涉农地区的公共服务建设,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1.公共教育均等化的目标和实现路径
第一阶段目标:
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实施“区际组团办学、全域资源共享、城乡对口帮扶、全面推进均衡”的发展战略,全面整合和科学配置城乡教育资源,构建双向促进、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彻底改变农村地区教育落后面貌,使均衡化的公共教育服务惠及城乡全体居民。全市幼儿进入公办幼儿园的比例达到60%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5%,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7年。
实现措施:
--加快实现全市城乡教育一体化。重点在城乡中小学校及幼儿园规划、中小学和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公办幼儿园和中小学教育经费、中小学和幼儿园配置教育资源、城乡中小学教师配备标准和待遇、城乡教育管理和质量方面逐步做到“六统一”。合理布局农村小学和初中。整体规划全市城乡普通高中的规模和数量,全面落实大连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加快农村地区教育发展。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投入扶持力度和农村教育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完善农村教育经费投入稳步增长机制。统筹推进农村地区学校标准化建设,3年内,北三市、长海县的幼儿园、中小学办学条件达到省基础教育强区(县)建设标准。加大农村地区城镇校舍建设和改造力度,彻底消除城镇义务教育大班额现象。
--切实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农村地区教师的招聘、调配、使用等由县(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实现县级统筹。设立农村艰苦地区教师岗位津贴,为支教教师、新招聘教师建设统一的公租房,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学校任教。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五百一千”计划。
--统筹规划高中教育发展。发挥城市优质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高中校际间合作帮扶工作机制。推进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加大城区普通高中面向农村地区招生计划力度。将农村学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免费教育政策覆盖到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加快建设职业教育基地,深化校企合作,建成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级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继续支持农村职业教育中心专业建设和乡镇职业技术学校示范基地建设。
专栏2:教育事业工程项目(略)
--促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加强30个市级重点学科专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研发中心、毕业生专业实习和就业见习基地建设。支持各类高等教育机构成立高校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第二阶段目标:
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和教育现代化。进入公办幼儿园的幼儿比例达到70%以上,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8%,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5年。
实现措施:
城乡教育完全实现“六统一”。
构建完备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公办、普惠性幼儿园,提供覆盖全市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
加强市级统筹,健全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偏远地区延伸,实现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标准化、均等化。
统筹市域范围内的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合理规划普通高中布局, 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规模和覆盖程度,省级示范性高中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促进高中教育特色发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
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
构建开放的、社会化继续教育体系。依托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建立市级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乡土人才培训基地。
2.公共卫生均等化的目标和实现路径
第一阶段目标:
建立与四大城市组团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主城区和新市区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黄、渤海区域组团公共卫生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医疗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医疗技术总体水平得到提升。
实现措施: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卫生投入机制。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缩小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设施的差距,努力减轻居民个人基本医疗费用负担。
--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主城区和新市区着重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提升公共卫生体系的服务功能,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黄、渤海区域组团重点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机制建设,完善机构职能,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和技术人员培训等工作。重点推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区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改造项目、市职业病防治院和健康教育机构项目建设。加强城乡急救体系建设。开展第二轮公共卫生服务建设3年规划。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主城区在现有医疗资源的基础上,着重完善医疗服务网络,形成5大区域性医疗中心。新市区和黄、渤海区域组团要按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着重新建和扩建一批重点医院,并培育成区域性的医疗中心。专科医疗中心要在原有基础上,全域布局建设肿瘤、心脑血管病、眼病、心理、临终关怀、康复及老年病、护理院等专科医疗中心。
专栏3:医疗卫生项目(略)
--提升医疗技术总体水平。组建区域性医疗联合体,推进医疗资源整合,建立公立综合三级医院与县医院、二级以上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对口协作机制。逐步推进分级医疗、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引进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建设高水平的合资合作医院或分支机构。巩固完善上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人才合作交流机制。鼓励大医院退休医生到基层和农村执业。
第二阶段目标:
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健全,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实现措施:
加强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完善医药卫生的管理、运行、投入、价格和监管机制,加强科技与人才、信息、法制建设,保障医药卫生体系规范运转。
3.社会保障均等化的目标及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