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17.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把师德教育放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首位。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用、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的首要条件和重要依据。
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列入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考核校长、评估学校的重要指标。定期组织开展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及群体予以表彰奖励,在全社会中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与高等师范院校的合作,加大力度对各学段、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提高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水平。建立符合课程改革需要和素质教育需求的教师培养模式和课程教材体系,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完善教师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工作。开展以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为重要任务,以骨干教师培训为培训重点的“新观念、新课程、新技术”培训。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教育信息资源应用效益。积极鼓励中小学教师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将教师培养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中小学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重视班主任和辅导员培训。
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百千万”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名校长、名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梯队和培养机制。加强管理,建立名师工作平台,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的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以“百千万人才工程”为主要载体,以在职进修和教、学、研为主要形式,培养一批教育教学专才教师。创造条件让骨干教师到国外进修、交流。制定优惠政策,促进高校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
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依托相关高等院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完善相关人事制度,聘任(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实训教师,扩大与提高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比例。2015年,中职学校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60%以上。
18.完善教师交流制度,统筹区域人力资源。
健全县域内公办中小学教师(含校长)定期交流制度。积极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完善城镇、发达地区优质学校教师对口支援农村、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制度。对边远农村教师和山区学校给予政策倾斜,注重提高农村中小学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比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完善代偿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农村学校当教师。执行新任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师聘任制和职务制度,健全教师绩效考核。建立教师退出机制。
19.进一步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待遇。
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确保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与公务员收入水平相当。创新教师绩效工资考核评价分配激励机制,科学合理核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绩效学校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体检。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艰苦岗位津贴。对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七、提高教育改革发展的保障能力
20.建立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领导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