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围绕履行这一宗旨,十六报告提出了我国对外工作的十条方针政策:顺应历史潮流,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反对一切形式恐怖主义;继续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继续加强睦邻友好;继续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继续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继续坚持在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基础上开展党际交流与合作;继续广泛开展民间外交。
在“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外交政策”教学中,要帮助学生了解关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和我国对外政策的新表述,着重理解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反对一切形式恐怖主义的主张。
三、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一)关于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十六大报告深刻阐述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高度概括了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并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出了要求。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在教学中,要增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内容,贯穿教学的始终,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科学内涵和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并在各部分教学内容中渗透。
(二)关于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十六报告进一步强调了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明确了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和要求,指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贯彻《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在教学中,可结合“职业道德与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和“职业理想”等内容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任务和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要在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奋斗中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将《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融入教学内容,突出诚实守信教育。
(三)关于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
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提供新就业岗位和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管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
在教学中,可结合“职业及职业素质”、“职业选择”等内容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同时,通过介绍、分析十六大报告中有关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就业形势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实事求是地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四)关于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中的重要内容。当今时代,科技进步使职业演变的速度加快,每一个劳动者都必须终身学习,才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跟上时代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