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基于声学检测原理的自动快速检测监测关键技术研究、标准制定和设备研制;
课题3:大型游乐设施、电梯、客运索道等机电类特种设备运行状态安全监测与诊断技术研究与设备研制;
课题4:基于漏磁、电磁超声和泄漏检测技术的多功能管道腐蚀内检测技术研究和设备研制;
课题5:埋地钢质管道内腐蚀状况监测与预测技术研究和设备研制;
课题6: 长输集输管道站场设备状态运行监测和诊断技术研究。
(三)特种设备应急救援和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支撑急需技术研究。
本项目一方面针对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开展适应特种设备事故特点和抢险救援需要的应急救援技术研究,其中重点开发压力容器和管道泄漏带压密封技术,承压设备泄漏与爆炸应急救援技术、装备及预案,大型游乐设施和客运索道故障与事故应急救援技术、装备及预案等。另一方面,针对工业锅炉、换热压力容器和电梯等高耗能特种设备,重点开展能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及标准研究,产品设计方案节能评价、审查方法及标准研究,在线监测、节能评价、节能诊断和调节及控制技术研究,节能监管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热工参数监测传感器技术研究,节能新技术研究开发及工程示范。
项目的研究课题设置如下:
课题1: 特种设备应急救援和应急预案体系研究与建立;
课题2: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带压密封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
课题3:游乐设施和客运索道应急救援和保护装置研究与开发;
课题4:高耗能特种设备能效状况及节能对策研究 ;
课题5:高耗能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和节能监管工作模式研究;
课题6:高耗能特种设备能效指标、评价方法及标准研究;
课题7:高耗能特种设备运行过程监测评价诊断控制技术研究;
课题8: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新技术研究开发及工程示范。
(四)特种设备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应用。
本项目拟通过射频识别(RFID)技术、先进传感器技术等信息传感设备,构建满足特种设备安全保障要求的约定协议,将特种设备与互联网相连接,并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对特种设备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
项目的研究课题设置如下:
课题1:全国特种设备物联网体系设计与建立;
课题2:特种设备物联网感知关键技术与传感器研究;
课题3:特种设备物联网信息传输关键技术与网络研究;
课题4:特种设备物联网信息处理与诊断关键技术研究;
课题5:基于物联网的特种设备风险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
课题6:特种设备物联网相关标准体系研究与标准建立。
七、保障措施
为确保本规划的实施,从组织管理、项目论证与申请、科研队伍建设、基地建设、科技体制创新、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多方面实施保障:
(一)在质检总局科技司和特种设备局的领导下,以国家级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科研机构为龙头,充分吸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和检验检测机构等各方优秀科研人员,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组成项目工作组,开展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可行性论证、项目建议与申请、项目组织实施和验收工作。充分发挥“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委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专业技术委员会”、“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专家的把关和指导作用。
(二)通过“十二五”科研项目的开展,进一步壮大、优化和完善已有的科研队伍,建立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技术机构、政府部门等广泛参与、团结合作、优势互补、有机结合的门类和学科基本齐全的特种设备科技队伍。建立鼓励合作、鼓励进步、鼓励创新、鼓励成果应用的政策,保持产学研、老中青相结合的特种设备安全科技队伍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制订全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研究实验室框架体系和全国特种设备型式试验实验室框架体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期分批建设,重点扶持建设一批国家级和区域性的实验室和型式试验机构,建立以法规标准、试验基地和基础数据库为核心的特种设备安全研究试验平台和技术服务平台。
(四)以国家级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科研基地为依托,参照国际一流水平,分步建设国家综合性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研究试验基地,满足特种设备试验测试、技术鉴定、事故诊断的基本需求,以部分有条件的省级和副省级市为基础,建设多个拥有专门特色技术的试验基地,满足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具有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模式识别、机理研究和预测预防技术研究的实力,具备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实验能力,持续不断地将科研成果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推广应用。
(五)不断提高特种设备科技创新能力,改善科技创新环境,减少重复建设、增强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科研能力,促进特检事业科学发展。以优势互补、自愿共赢为原则,以国家级特种设备检验研究机构为龙头,以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为纽带,以科技协作平台为依托,整合国家、省、部分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机构和企业、科研院所的人才、设备、经费资源,搭建特种设备行业大科技的工作平台,创新科技管理、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机制,统一规划,分工负责,相互合作,共同推动,多出成果快出成果,积极培养更多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加速提升队伍素质和技术管理水平。建立以国家拨款为基础、以地方配套为补充、以单位自筹和企业资助为扩大规模的科技经费支撑体系。
(六)加快和加大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和水平,从科研项目的论证到实施都要吸收政府主管部门和最终企业用户全面参与,研究任务要针对政府开展的安全与节能科学监管面临急需解决的问题和企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来设置,方法类成果力争被安全技术规范或标准多吸收、多采纳,仪器设备类成果要尽早商品化、实用化。
(七)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组织或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出国培训、考察等,了解国外技术最新进展,借鉴国外先进的成功经验,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同时广泛宣传我国具有国际水平的、有创造性的科技成果,努力推动技术和产品出口,实现科技的双向交流。
“十二五”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发展规划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为进一步加强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工作基础,提高科学监管的能力与水平,建立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降耗,促进经济社会节约发展,实现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目标,根据国家《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特种设备安全中长期发展战略纲要》和国家有关节能的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问题
(一)高耗能特种设备能源利用现状。
特种设备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设备,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运行水平,关系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大局。特种设备中有大量高耗能设备,主要包括锅炉、换热压力容器、电梯和起重机械等。截止2010年底,我国共有高耗能特种设备约300.3万台,其中锅炉60.7万台,换热压力容器76.8万台,电梯162.8万台。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设备的总量还在以每年8%左右的速度增长。
高耗能特种设备中的锅炉是重要的能量转换设备,也是能源消费大户和重要污染源。在我国,锅炉燃料以煤为主,2010年我国煤炭产量32.4亿吨,锅炉用煤约22.4亿吨,约占全国煤炭产量的70%。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燃煤工业锅炉的能效水平相对较低,“十一五”末其平均运行效率为65%左右,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