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组织开展科技专家进校园,活跃青少年科普活动。不断丰富科普活动内容,创新科普活动形式,持续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活动、走进科学殿堂等青少年科学教育活动,鼓励在校学生参与科技实践的活动,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组织在校博士生到所在地中小学校开展科普服务,从事指导学生科学实验,传播科学知识等公益活动。
(六) 鼓励经营性科普产业发展
1. 鼓励兴办科普产业。以公众科普需求为导向,以多元化投资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推动科普展教品、科普图书出版、科普影视、科普动漫、科普玩具、科普游戏、科普旅游等经营性科普产业的发展。扶持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较大规模的科普展览、设计制作公司,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科普品牌,形成多渠道兴办科普事业的良好局面。
2. 开展科普产业试点示范工作。探索科普产业化发展的新机制和政策措施,研究制定科普产业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建设一批科普动漫、科普影视、科普出版、科普会展、科普创意等科普产业试点示范基地,加强试点引导,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 加强科普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加大对科普产品研发的支持力度,扩大科普服务外包、科普产品与服务采购。举办科普产品博览会、交易会,发布科普产品需求信息。支持科普资源研发中心和服务中心的建设。
(七) 构建应急科普宣传机制
1. 建立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科普工作机制。制定应急科普宣传预案和工作实施方案,建立起协调到位、职责明确、任务落实的应急科普组织体系,实行点面结合、专群结合的运作机制,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科普工作管理机制。
2. 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科普专业化水平。运用现代应急管理理念,选择国内外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进行应急科普的理论探索和相关技术开发。建立专家信息库,组织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应急科普队伍。
3. 建立针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日常性科普引导机制。通过专家讲座、举办展览、技能培训、媒体报道、体验式演习等科普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和青少年应对社会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的能力。针对社区、农村、企业和学校的不同情况,分类开展经常性的应急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向社会公众介绍传授突发公共事件的自救、互救、预防、逃生、避险等基本技能和防护措施等,普及应急知识和心理卫生知识,引导公众科学应对突发事件,为社会的稳定与危机的化解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持。
4. 建立和完善应急科普服务支撑体系。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储备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科普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批专业化的应急科普资源开发、集成及配送等机构,丰富应急科普资源总量。在整合、开发应急科普资源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网络应急科普资源合作共享的模式,推动网络应急科普资源的共享。
(八) 积极开展国际科普交流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