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科普传播媒介形式多样,科普活动成为科技惠及公众的重要平台。2010年,全国共出版科普图书0.74亿册,出版科普期刊1.57亿册,共发放科普读物和资料6.2亿份,较2005年分别增长116.81%、61.19%和23.77%。全国广播电台播出科普(技)节目总时长21.14万个小时,全国电视台播出科普(技)节目总时长为26.13万个小时,较2005年分别增长177.13%和146.4%。2010年,全国共举办科普(技)讲座91.31万次,听众达1.82亿人次,较2005年分别增长65.34%和62.39%。共举办科普(技)专题展览14万次,参观人数超过2.11亿人次,较2005年分别增长62.74%和72.28%。共举办科普(技)竞赛5.68万次,参加人数达5551万人次,较2005年分别增长38.49%和76.74%。
4. 科普政策环境不断优化,有利于科普发展的社会氛围初步形成。《科普法》实施工作不断深化,各地制订了一批相关配套地方法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深入推进,使公民科学素质的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对科普场馆门票收入和进口科普产品给予税收优惠等一系列鼓励科普事业发展政策和措施制定出台,强化了政府科普服务能力建设,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和支持科普发展的积极性,形成了全力推进科普发展的工作机制,营造了有利于科普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 我国科普事业发展面临的新需求
我国正处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社会进步相互促进和一体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正在深刻改变世界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新技术、新产品、新型服务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科技发展与人民群众生活的关系更加密切。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众对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技知识和科学方法的需求不断增长。科技创新活动日趋活跃,迫切需要公众理解科学、支持和参与科学技术活动,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从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
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我国科普事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主要表现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科普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科普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科普产品研发能力不强,科普原创作品少,科普产业培育和发展仍在起步阶段;专业科普人员数量偏少,科技工作者、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科普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科普事业投入不足,企业和社会力量对科普事业的捐助较少等。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加速提升,科技资源总量快速增加,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自主创新环境不断优化,为加快我国科普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和重要支撑。“十二五”时期,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积极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科学技术普及的紧密结合、协调发展,在全社会大力普及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加快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挥科普工作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性作用。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