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入境交通工具及旅客。
2.入境集装箱和货物。
3.邮件、邮包和行李。
4.国境口岸卫生检疫范围的公共场所。
二、监测准备
(一)人员准备。
现场查验及处置人员应具备生物有害因子监测、检测、防护和处置专业知识,掌握工作方案和相关标准,经过专业培训,能够熟练掌握生物有害因子的监测和排查方法。
(二)物品准备。
各检验检疫机构应配备必要的监测、检测设备,以及防护用品和其他保障用品。
三、现场监测
(一)人员防护。
检疫人员对可疑或夹带可疑生物战剂的入境人员、货物、交通工具、集装箱、行李、邮包等实施监测、排查、处置时,要进行必要的防护。
1.防护原则。
物理防护根据不同的工作环节、工作场合,采取不同的个人防护。A级防护适用于发生可疑生物恐怖袭击事件应急处置需进入污染区的处置人员。B级防护适用于发生可疑生物恐怖袭击事件应急处置需进入半污染区的处置人员。C级防护适用于日常现场监测、发生可疑生物恐怖袭击事件应急处置时在清洁区的处置人员。
2.三级防护内容。
A级防护:背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着A级防护服。
B级防护:穿普通工作服、戴工作帽、外罩一层防护服、戴防护眼镜、防护口罩或半面罩呼吸器(离开污染区后更换),戴乳胶手套、穿鞋套或防护靴。实施现场处置后应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
C级防护:戴16层棉纱口罩(使用4小时后,消毒更换),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乳胶手套。每次实施防治处理结束离开现场前,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洗手应采用非接触式的洗手装置。
3.穿脱防护服程序。
穿戴防护服的程序:首先戴呼吸防护用具(防护口罩、半面型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检查气密性,然后戴防护目镜,带第一层防护手套,穿防护服,使第一层手套包在防护服袖口内,穿防护靴或靴套,最后带第二层防护手套,将手套扎在隔离衣之外。
脱下防护服的顺序:首先将戴着手套的手在消毒液中浸泡,脱下防护靴或靴套,接着脱去外层手套,脱下防护服,然后脱去防护目镜、呼吸防护用具,最后脱掉内层防护手套。脱去的鞋罩、防护服、手套等放入双层塑料袋内密封,移送到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眼镜用消毒液擦拭。如现场有条件,应将相关物品置于消毒液中浸泡处理。
4.医学防护。
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必要时对现场查验人员实施免疫防护和药物防护。
(二)现场监测。
检验检疫机构根据本口岸实际情况,通过监测设备报警、口岸现场检疫查验、口岸其他人员报告、反恐部门信息通报等途径,加强对生物有害因子的监测。日常现场监测根据不同工作岗位要求,着相应等级个人防护。现场监测过程中,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进入排查程序:
1.生物有害因子监测设备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