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质污染方面,形势更为严峻。全国七大水系中,近一半河段受到污染,其中1/10河段污染极为严重,已丧失水体使用功能,3/4的城市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源,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江河中以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为最重,湖泊中以巢湖、滇池、南四湖、太湖污染为最重。这次检查的黑龙江、河南两省,水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松花江和淮河流域,水质基本是四至五类水,有的甚至劣于五类,有些河段鱼类已无法生存,基本丧失了使用功能。但是,哈尔滨市仍在饮用松花江水,而松花江中有10种有害健康、甚至致突变物质,不能不影响到哈尔滨市民的饮水安全和身体健康。
从今后一段时期来看,我国水污染加剧的趋势还难以扭转,水环境恶化的局面仍将持续。这主要因为:一是工业化进程加快,重工业仍呈扩张之势,其耗水量和污水排放量将继续增长;二是城市化程度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绝大多数城市尚无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三是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其污水处理率低,排放量大,将是农村水域环境急剧恶化的重要根源;四是农田中化肥、农药大量流失,也加重了江河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加剧了有机污染。
前已述及,我国水资源长期以来是一种“短缺资源”,现在又加上水污染不断加剧,水浪费普遍存在,使得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甚至一些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也出现了“水质性缺水”。水荒危机越来越大,危害也越来越重。对于这种人为因素造成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不可掉以轻心,听之任之。
4.水价偏低与水利建立良性运行机制的矛盾。
目前,水的价格与它应具有的价值远不相符,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现在10吨水,不及两根冰棍钱,有些地方1000吨黄河水,也只值1瓶矿泉水的价格。近年来,水价改革虽然取得一些进展,但水价标准远未达到供水成本,全国平均水价只有每立方米0.24元,只及成本的60%。有的地方农业水费不及成本的一半,城市和工业水费,仍距成本价有一定距离。
水价偏低带来的后果主要有:一是水资源配置不当,供求失衡。水价是调节水资源供求关系的经济杠杆,是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的市场信号,是合理配置水资源的“看不见的手”。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为造成的水价偏低,致使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局面迟迟难以扭转。二是造成用水部门和城镇居民用水浪费过度,节水工作缺乏动力。三是由于水价中尚未包括污水处理费用,许多城市污水处理厂既无投资来源,又无运行费用,很难维持简单再生产。四是增加地方财政负担,仅北京市每年用于自来水的财政补贴就达1亿多元,大庆市达5000万元。
水价偏低是过去计划经济的后遗症,它阻碍了水利走向市场的步伐,造成水利行业机制不活,造血功能低下,投资渠道单一,自我发展后劲不足等弊端,也是造成“水利吃国家的大锅饭,社会喝水利的大锅水”的症结所在。现在,一些地方水利部门入不敷出,举债经营,陷入了生存危机。一些地方水利建设投入不足,进展缓慢,病险水库带病作业,这些都与水价偏低、水利效益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不无关系。
5.水利建设滞后与水利投入不足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