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濞夋洖绶ユ穱鈩冧紖 | 濞夋洖绶ラ弬浼存 | 濡楀牅绶� | 缁儳鎼ч弬鍥╃彿 | 閸掓垳绨ㄥ▔鏇炵伐 | 濮樻垳绨ㄥ▔鏇炵伐 | 缂佸繑绁瑰▔鏇炵伐 | 鐞涘本鏂傚▔鏇炵伐 | 鐠囧顔撳▔鏇炵伐 | 閸氬牄鈧偓閵嗏偓閸氾拷 | 濡楀牅绶ョ划楣冣偓锟� | 濞夋洖绶ラ弬鍥﹀姛 | 閸氬牆鎮撻懠鍐╂拱 | 濞夋洖绶ョ敮姝岀槕 | 閸欐瓕鈧啴顣芥惔锟� | 
濞夋洖绶ラ崶鍙ュ姛 | 鐠囧顔撻幐鍥у础 | 鐢摜鏁ゅ▔鏇☆潐 | 濞夋洖绶ョ€圭偛濮� | 濞夋洖绶ラ柌濠佺疅 | 濞夋洖绶ラ梻顔剧摕 | 濞夋洝顫夌憴锝堫嚢 | 鐟佷礁鍨介弬鍥﹀姛 | 鐎诡亝纭剁猾锟� | 濮樻垵鏅㈠▔鏇犺 | 鐞涘本鏂傚▔鏇犺 | 缂佸繑绁瑰▔鏇犺 | 閸掓垶纭剁猾锟� | 缁€鍙ョ窗濞夋洜琚� | 濡楀牅绶ョ搾瀣◢ | 閵嗏偓閵嗏偓閵嗏偓閵嗏偓
论我国刑事诉讼模式的再构建:多元、对接的诉讼程序

  

  由上可见,“多元、对接诉讼程序”的构建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传统界限{2},但它使得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更加协调,做到了“刑民互动”。更为重要的是,它承担了对犯罪行为人进行惩罚和对受害人进行赔偿救济的双重使命,成为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使得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作者简介】
陆诗忠,烟台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刑事法学。
【注释】袁海勇.线性结构基础上之双三角结构:对我国刑事诉讼结构再认识.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4):116—119.
左卫民,万毅.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中国法学,2003(4):136—147.
陈瑞华.义务本位的刑事诉讼模式.清华法学,2008(1):30—48.
左卫民.中国刑事诉讼模式的本土构建.法学研究,2009(2):107—120.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1.
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7—58.
John Braithaite.Crime,Shame,and Reintegra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253.
张凌,李婵嫒.公法契约视野下的刑事和解协议.政法论坛,2008(6):32—42.
陈瑞华.刑事诉讼的私力合作模式.中国法学,2006(5):15—30.
桑本谦.法律经济学与传统法学的较量.中国法学的反思与前瞻学术论坛交流论文,2005:18.
大卫·费里德曼.经济学语境下的法律规则.杨欣欣,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347.
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209.
克雷斯蒂·冯·巴尔.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张新宝,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5.
徐爱国.侵权法历史散论.法学,2006(1):135—145.
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时殷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75.
张明楷.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法学研究,1994(2):50—56.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




濞夋洖绶ユ穱鈩冧紖 | 濞夋洖绶ラ弬浼存 | 濡楀牅绶� | 缁儳鎼ч弬鍥╃彿 | 閸掓垳绨ㄥ▔鏇炵伐 | 濮樻垳绨ㄥ▔鏇炵伐 | 缂佸繑绁瑰▔鏇炵伐 | 鐞涘本鏂傚▔鏇炵伐 | 鐠囧顔撳▔鏇炵伐 | 閸氬牆鎮� | 濡楀牅绶ョ划楣冣偓锟� | 濞夋洖绶ラ弬鍥﹀姛 | 閸氬牆鎮撻懠鍐╂拱 | 濞夋洖绶ョ敮姝岀槕 | 
濞夋洖绶ラ崶鍙ュ姛 | 鐠囧顔撻幐鍥у础 | 鐢摜鏁ゅ▔鏇☆潐 | 濞夋洖绶ョ€圭偛濮� | 濞夋洖绶ラ柌濠佺疅 | 濞夋洖绶ラ梻顔剧摕 | 濞夋洝顫夌憴锝堫嚢 | 鐟佷礁鍨介弬鍥﹀姛 | 鐎诡亝纭剁猾锟� | 濮樻垵鏅㈠▔鏇犺 | 鐞涘本鏂傚▔鏇犺 | 缂佸繑绁瑰▔鏇犺 | 閸掓垶纭剁猾锟� | 缁€鍙ョ窗濞夋洜琚� | 閵嗏偓閵嗏偓閵嗏偓閵嗏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