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未成年人司法分流

  

  不论是从诉讼经济的角度,还是从未成年人福利方面,或者从当前社会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来考虑,对未成年人司法分流做出特别规定并予以重视都是有必要的。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中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案件通过司法分流进行处置。未成年人司法分流程序将不断完善,甚至带动更多形式的司法分流制度的建构。


【作者简介】
陈立毅,男,(1983-),汉族,广西防城港人,法律硕士,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员、办公室副主任,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人才。
【注释】张鸿巍.少年司法通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台)林瑞钦:“青少年暴力犯罪之成因:心理因素”,载(台)蔡德辉、杨士隆主编: ??青少年暴力行为原因、类型与对策,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 年版,第84-86页。
林静.中德未成年人司法分流制度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9.4.
林维:“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分流理念研究”,载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6期,第58页。
Heinz,wolfgang,Die jugendstrafrechliche Sanktionierungspraxis im  Laendervergleich,in:Doelling Dieter(Hrsg.):Das Jugendstrafrecht an der Wende zum21.Jahrhundert,Berlin2001,S.9
Ostendorf ,Heribert,Jugendgerichtsgesetz 7.Auflage,Nomas,Baden-Baden2007,S.275
陈光中、AlbrechtH.-J.主编:《中德不起诉制度比较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104页。
陈光中、汪海燕:“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与未成年人诉讼权利的保护”,载于《中国司法》,2007年第1期,第30页。
张鸿巍:“未成年人刑事处罚分流制度研究”,载于《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第6期,第93-94页。
公安部办公室研究室主编:《当代中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8页。
邬庆祥等:《未成年人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影响因素研究》,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 年第3期。
张彦:《遏制青少年犯罪关键在预防根本在教育》,决策管理,2005 年第 13 期,第 15 页。
范仁本:《浅谈城市流浪儿童保护问题》,摘自《云南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获奖论文集》,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第173页。
邵磊 :《略谈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原因及司法对策》,河北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第1期,2005年3月,第76页。
胡安忠:《当代家庭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天府新论,2006年6月,第166页。
公安部办公室研究室主编:《当代中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页。
【美】弗兰克·坦南鲍姆:《西方犯罪学》,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 531 页。
吕红梅:《未成年人犯罪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5月第3期,第5页。
佟丽华主编:《未成年人法学-司法保护卷》,法律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5页,转引自:闺景展《美国联邦政府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框架与特点》。
佟丽华主编:《未成年人法学-司法保护卷》,法律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8页。
陈光中、【德】Albrecht H.一J.主编:《中德不起诉制度比较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104页。
樊崇义、叶肖华:“论我国不起诉制度的构建”,载于《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第10页。
黄道城、裴维奇:“对长安区检察院‘社会服务令’的理论评价”,载于《河北法学》,2002年第2期,第43页。
司法部社区矫正制度研究课题组:“改革和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之研究”,载于《中国司法》,2003年第3期,第4页。
“昆明盘龙区试点未成年人犯罪帮教新制度——‘司法分流’挽回350名‘问题少年’”,载《人民日报》2006年7月13日。
“少年犯社区分流模式从盘龙走向北京”,载《新京报》2007年2月7日。
张鸿巍.少年司法通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钟其、蒋晓冬:“青少年心理学分析”,载于《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加07年3月第2期,第35页。
林静.中德未成年人司法分流制度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9.4.
林静.中德未成年人司法分流制度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9.4.
张鸿巍:“未成年人刑事处罚分流制度研究”,载于《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第6期,第96页。
《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办案机制的完善》,http://www.sinolaw.net.cn/shequ/yuanchuang/2004101131808.htm
汪海燕:“我国酌定不起诉制度的困境与出路”,载于《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4期,第127页。
樊崇义、叶肖华:“论我国不起诉制度的构建”,载于《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6年第l期,第12页。
孙力、刘中发:“暂缓起诉制度再研究”,载于《法学杂志》,2004年9月期,第57页。转引自广州市珠海区检察院“公诉改革”课题组:“暂缓不起诉制度研究”,载于《广东法学》,2003年第4期。
同本页注,第6页。
张鸿巍:“未成年人刑事处罚分流制度研究”,载于《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第6期,第97页。
张鸿巍:“未成年人刑事处罚分流制度研究”,载于《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第6期,第97页。
“未成年人‘司法分流’能走多远”,载《法制日报》2006年8月26日。
“昆明盘龙区试点未成年人犯罪帮教新制度——‘司法分流’挽回350名‘问题少年’”,载《人民日报》2006年7月13日。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