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西方民主国家刑事政策的变化:以法国为例
雷蒙·加桑;朱琳
【关键词】刑事政策;未成年人犯罪;社会防卫
【全文】
引言
假如将刑事政策概述为公共权力机构采取的打击犯罪的所有措施,就不难发现这些措施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虽然速度或快或慢,但变化始终存在。同样,刑事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总会发生大大小小的改变。
研究者们需要回答的问题是:这些刑事政策变化属偶然现象抑或符合一定的理性?
当然,人们可以为此逐一考察刑法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法律文件或运用刑法的司法判决以及行政机构作为预防犯罪手段的行刑行为。但除去这种刑事政策的大事记外,能否得出其他结论?
研究者们倾向于肯定回答,并声称刑事政策变化的答案蕴含于政治本身。的确,仅就西方民主国家而论,政治行为取决于政治多数派,虽然这些多数派的稳固度和严密性不同,彼此间差异甚大。人们因此自然下结论说刑事政策随着当权多数派的改变而变化,刑事政策变化的根据在于多数派的变化。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刑法著作中一般均能见到这样的理论。[1]
这种回答无法解释下列两种我们能够看到的现象:首先,同一多数派在执政期间会改变政策;其次,新当权的多数派有时会继续前任的刑事政策。
这两种现象无疑标志着存在一种比权力的民主更迭更深刻的理性,但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理性呢?回答这一问题需区分短期和长期,或更确切地讲,区分形势与结构。
从短期看,政府会努力适应形势的变化,特别在面临危机形势时更是如此。例如2005年11月,法国政府为应对巴黎郊区的骚乱宣布进入紧急状态。[2]法国政府凭借这一特别状态得以利用刑罚的威慑力量,[3]强制某些穷人聚居的郊区实行宵禁,并在两日内禁止巴黎出现任何形式的可能引起或保持公共场所混乱的集会。紧急状态的期限经2005年11月18日法律延长后,在年底节日过后由2006年1月3日法令宣布解除。在上述例子当中,刑事政策决策明显地符合理性,这就是在现实分析局势的基础上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
而一旦离开短期的形势因素开始讨论长期的结构因素,就会发现刑事政策变化的理性更加复杂,至少我们在下文研究法国19世纪和20世纪的刑事政策后会得出这样的假设。这一假设来自如下两个命题:首先,刑事政策呈周期性演变;其次,在演变周期内,刑事政策从受与现实变化无关的意识表象主导转化为受犯罪现实的影响。
一、刑事政策的周期
周期概念是许多自然科学中常用的概念。在社会科学领域,经济学家也经常使用周期概念来分析经济波动,并提出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偶然性波动。在周期概念中,有一种长周期概念即持续50年左右的“康德拉季耶夫(Kondratieff)周期”[4]特别值得关注。社会学所使用的周期概念明显不如严密科学5]所使用的周期概念那样精确,例如社会学的周期概念无法研究如自然界中碳周期般的“某种现象定期回归原始状态的转化程序”。但至少周期这个概念能让人联想起循环波动。
我们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探讨刑事政策的周期。为此,首先需要明确一般周期的共同特点(第一部分),然后再来描述我们所能观察到的法国刑事政策的各个周期(第二部分)。
(一)刑事政策周期的特点
一个刑事政策周期具备三组特征:周期的构成要素(即赋予周期一定结构的要素)、周期的时间以及不同构成要素在周期时段内的关系。
1.周期的构成要素
周期的构成要素分为三类。
首先是一个周期内不同时段的犯罪状态。众所周知,衡量犯罪状态的是犯罪统计数据以及在拥有各种统计补充技术的情况下所使用的这些技术。如受害人调查、自述罪调查、犯罪代价评估和不安全感调查。
刑事政策周期的构成要素还包括刑事政策理论。但除非某个理论明确宣称自己是刑事政策理论且仅仅是刑事政策理论,刑事政策理论这个概念还很模糊。刑事政策理论不同于犯罪哲学,后者是对犯罪的理性思辨;刑事政策理论也不同于犯罪学理论,犯罪学理论的目的在于搞清楚犯罪状况,但不研究如何打击犯罪。而从另一方面看,刑事政策理论的规模和严谨度都不重要,但特别需要考察政府在人员和财产安全方面的政治纲领本身,即便这些政治纲领持续的时间短或内容比较粗浅。
最后这一点便直接引出了刑事政策周期的第三个构成要素,即刑事政策法规和活动。如刑法典和刑事诉讼法典、刑事法律和法令、司法措施、警察活动、司法活动和监狱活动、预防犯罪的政策等等。第三个要素同前两个要素一样都是随时间延续的,这便是周期时间。
2.周期时间
刑事政策周期比较长,这容易使人联想到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经济周期。该经济周期的创造者赋予该周期50年左右的时间,但刑事政策周期与此不同,它的期限即便是近似期限都无法确定:100年或50年,也许更多或更少。法国的犯罪统计数据虽然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统计数据之一,最早也只能上溯到1826年。因此,可供实证观察的期限过于短暂以至于无法进一步描述周期的期限。另外还需指出的是周期之间的界限也不太明显:有时旧周期的影响尚未结束时,新一轮周期已经通过刑事政策改革或实践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