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际法视野下核能风险的全球治理

  

  四、结语


  

  日本福岛核事故再次对人类社会敲响了警钟,凸显了核能风险全球治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国际社会应当大力强化和不断完善核能风险的全球治理机制。中国在2010年首届核安全峰会上的主张无疑有着极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意义。2010年4月13日,在核安全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核安全挑战 共同促进和平与发展》的讲话,就加强核安全提出5点主张{33}:第一,切实履行核安全的国家承诺和责任。各国应该履行相关国际义务,加强国内相关立法和监督管理机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本国核材料和核设施安全。第二,切实巩固现有核安全国际法框架。我们应该推动《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修订案尽早生效,促进《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的普遍性,有效打击核材料非法贩运。第三,切实加强核安全国际合作。各国应该分享核安全经验,加强信息交流和执法合作。应该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核安全领域发挥主导作用。第四,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核安全能力。第五,切实处理好核安全与和平利用核能的关系。胡锦涛主席指出,拥有最多核材料、最先进核安全技术的发达国家,理应率先垂范,在经济、技术、人力资源等各方面作出努力,帮助发展中国家,促进普遍安全。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不可剥夺,核安全同样应该成为第一要务。这不仅是指它们自身利用核能时的安全,而且还应包括其他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安全{34}。2011年4月19日,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举行的“安全与创新利用核能”峰会上,中国政府就国际社会通力合作、促进核能安全发展再次提出4点主张:一是健全制度,提高能力;二是依靠科技,提供保障;三是加强合作,共促安全;四是认真履约,防范风险。这次会议共有6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应邀与会,通过了“安全与创新利用核能”峰会宣言。这将有力地推动核能风险的全球治理{35}。


【作者简介】
赵洲,单位为巢湖学院。
【注释】Nuclear Law Bulletin, No. 77, 2006:43-44.
IAEA Annual Report 2009, GC (54) /4, pp. 62-64.
IAEA, Nuclear Safety Review for the Year 2009, GC (54) /INF/2, pp.1-2.
IAEA Director General, Technical Cooperation Report for2009, GC (54) /INF/4. Technical Cooperation Report for 2009 (Supple-ment),GC(54)/INF/4/SUPPLEMENT. Director General, Technical Cooperation Report for 2008, GC (53) /INF/4. Technical Cooperation Report for 2008(Supplement ),GC (53) /INF/4/SUPPLEMENT. Di-rector General, Technical Cooperation Report for 2007,GC(52)/INF/5. Technical Cooperation Report for 2007(Supplement),GC(52)/INF/5/SUPPLEMENT.
特别报告员彭马拉朱·斯雷尼萨·拉奥:《危险活动所致跨界损害的损失分担法律制度第二次报告》, A/CN. 4/540,第14页。
2001年《预防危险活动的跨界损害》(起草委员会二读通过的序言和条款草案),A/CN.4/L.601,第1页。《关于预防危险活动的越境损害的序言草案和条款草案》,2001年国际法委员会第53届会议的报告,补编第10号(A/56/10),载《2001年国际法委员会年鉴》中文版,第325页。2007年12月第62届联大决议《审议预防危险活动的跨界损害问题和此类损害的损失分配问题》, A/RES/62/68,第2页。
Julio Barboza, Special Rapporteur, Second Report on Intema-tional Liability for Injurious Consequences Arising out of Acts Not Pro-hibited by International Law, A/CN. 4/402, in Yearbook of the Interna-tiona}Law Commission, Vol. Ⅱ(1),1986:152-154.
Julio Barboza, Special Rapporteur, Second Report on Interna-tional Liability for Injurious Consequences Arising out of Acts Not Pro-hibited by International Law, A/CN.4/402, in Yearbook of the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 Vol.Ⅱ(1),1986: 135.
特别报告员彭马拉朱·斯雷尼萨·拉奥:《关于防止危险活动的越界损害的第一次报告》, A/CN. 4/487/Add. 1,第30页。
特别报告员彭马拉朱·斯雷尼萨·拉奥:《关于防止危险活动的越界损害的第一次报告》, A/CN. 4/487/Add. 1,第31页。
2001年国际法委员会第53届会议的报告,补编第10号(A/56/10),载《2001年国际法委员会年鉴》中文版,第335页。
2001年国际法委员会第53届会议的报告,补编第10号(A/56/10),载《2001年国际法委员会年鉴》中文版,第337-338页。
特别报告员彭马拉朱·斯雷尼萨·拉奥:《关于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所产生的损害性后果的国际责任(预防危险活动的越界损害)的第三次报告》,A/CN.4/510,第11页。
Julio Barboza, Fifth Report on International Liability for Inju-rious Consequences Arising out of Acts Not Prohibited by International Law, A/CN. 4/423, Yearbook of the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Vol. Ⅱ(1),1989:140-151;特别报告员胡利奥·巴尔沃萨:《关于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所产生的损害性后果的国际责任的第十二次报告》(增编),A/CN. 4/475/Add. 1 ;特别报告员彭马拉朱·斯雷尼萨·拉奥:《关于防止危险活动的越界损害的第一次报告》,A/CN. 4/487,第18-19页。
特别报告员彭马拉朱·斯雷尼萨·拉奥:《关于防止危险活动的越界损害的第一次报告》,A/CN. 4/487/Add. 1,第2-30页。
《关于预防危险活动的越境损害的序言草案和条款草案》,2001年国际法委员会第53届会议的报告,补编第10号(A/56/10),载《2001年国际法委员会年鉴》中文版,第326-332页。
特别报告员彭马拉朱·斯雷尼萨·拉奥:《关于防止危险活动的越界损害的第一次报告》, A/CN. 4/487/Add.1,第31页。
特别报告员彭马拉朱·斯雷尼萨·拉奥:《关于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所产生的损害性后果的国际责任(预防危险活动的越界损害)的第三次报告》,A/CN. 4/510,第10页。国际法委员会也持与拉奥基本相同的观点。2001年国际法委员会第53届会议的报告,补编第10号(A/56/10),载《2001年国际法委员会年鉴》中文版,第349页。
特别报告员彭马拉朱·斯雷尼萨·拉奥:《关于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所产生的损害性后果的国际责任(预防危险活动的越界损害)的第三次报告》, A/CN. 4/510,第11页。
A Nuclear Divide. IAEA Bulletin.Vol. 50, 2008:34-35. The 2008 “Attitudes Towards Radioactive Waste” Eurobarometer survey is a follow-up to three previous surveys that were conducted in1998, 2001 and 2005. A full copy of the report can be found online at:http://ec. europa.eu/public_opinion/index _en. htm.
特别报告员彭马拉朱·斯雷尼萨·拉奥:《危险活动所致跨界损害的损失分担法律制度第二次报告》, A/CN. 4/540,第29页。彭马拉朱·斯雷尼萨·拉奥:《危险活动所致跨界损害的损失分担法律制度第三次报告》,A/CN.4/566,第19-20页。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