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预决事实若干问题研究

  

  然而,并不是行政判决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在民事诉讼中得到承认。行政判决所确认的事实对民事诉讼具有预决效力,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第一,后行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参加过行政诉讼,其在行政诉讼中或是原告或是第三人。如后行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过先行行政诉讼,那么就不能要求未参加行政诉讼的当事人接受其不利的结果,行政诉讼所认定的事实对后行民事诉讼应没有预决力。第二,符合程序保障原则的要求。如民事诉讼的当事人虽参加了行政诉讼,但其未预决事实进行举证、质证,那么该事实对后行民事诉讼不具有拘束力。第三,行政判决所确认的事实必须与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主张的事实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之间具有联系。其主要表现为:其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是处理民事争议的前提条件,具体行为合法性问题得不到解决,相关民事争议就得不到解决。其二,行政争议因民事争议而生,即行政机关为解决已经存在的民事争议而作出行政裁决,而民事争议当事人对该行政裁决不服而产生行政争议。(2)两种性质的诉讼请求之间的关联性[23]。两种不同性质的诉讼请求之间必须有内在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在于不同性质的诉讼请求均出自同一法律事实。


【作者简介】
常廷彬,单位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注释】

王怀安.中国民事诉讼法学教程.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2.145.
张卫平.民事证据制度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24.
李学灯.证据法比较研究.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124.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182,
王甲乙,杨建华,郑健才.民事诉讼法新论.台湾:广益印书局,1983.382.
江伟.民事诉讼法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490.
Thayer.A Preliminary Treatise on Evidence of Common Law.(1898)Note203,pp.308—309.
田平安,民事诉讼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221.
张卫平.民事诉讼:关键词展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36.
兼子一.民事诉讼法.东京:弘文堂,1972.159.
王亚新.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39.
骆永家,既判力之研究.台湾:三民书局,1996.31,175.
上彻一郎.民事诉讼法.东京:弘文堂,1979.455—456.
杨建华.民事诉讼法问题研析·二.台湾:三民书局,1987.203.
Southern Pac.R.Co.v.United States,168 U.S.1,48—49,18S.Ct.18,27,42 L.ed.355,377(1897).
叶自强.论司法认知.法学研究,1996,(4):86.
林剑峰.民事判决既判力客观范围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19.
邵明.诉讼中的免证事实.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4):96.
江伟.中国民事诉讼法专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186.
许少波.论民事裁定的既判力.法律科学,2006,(6):121.
黄道秀.俄罗斯联邦民事诉讼法典,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42. 卡斯东·斯特法尼.法国刑事诉讼法精义·下册.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885、886.
马怀德,张红.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的交织和处理.法商研究,2003,(4):93.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