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法律信息 | 法律新闻 | 案例 | 精品文章 | 刑事法律 | 民事法律 | 经济法律 | 行政法律 | 诉讼法律 | 合  同 | 案例精选 | 法律文书 | 合同范本 | 法律常识 | 司考题库 | 
法律图书 | 诉讼指南 | 常用法规 | 法律实务 | 法律释义 | 法律问答 | 法规解读 | 裁判文书 | 宪法类 | 民商法类 | 行政法类 | 经济法类 | 刑法类 | 社会法类 | 案例趋势 |     
挑衅原则及其给我国的启示

  

  (三)“部分正当部分宽恕说”


  

  “部分正当部分宽恕说”也是英、美等国部分学者坚持的学说。美国学者辛西娅·莉教授认为,正当或宽恕都不能独自同时对“热烈的激情”与“充分的挑衅”这两个基本条件做出合理的解释,由于将因挑衅而杀人的行为视为部分正当与一般道德准则相悖,因此对于挑衅原则最好将其理解为部分宽恕,但其中的正当性因素不容忽视。[22]美国学者巴格拉逊·维拉教授也认为,挑衅这一部分辩护理由包括宽恕与正当两种要素。美国许多州对被告人的愤怒强调客观性的合理解释,表明挑衅这一客观事实对减轻处罚至关重要。换言之,挑衅者的挑衅行为使被挑衅者行为的错误性减小,而不仅仅是被挑衅者的可谴责性降低。挑衅者的行为使被挑衅者的行为部分正当并不意味着杀死一个挑衅者是正确的,而仅意味着与杀死一个无辜者相比,杀死挑衅者的错误性相对较小。[23]


  

  完整的正当减轻行为的错误性,完整的宽恕减轻行为人的可谴责性,当这两种情形达到一定的程度,行为人的行为就不值得处罚。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部分辩护,行为的错误性与行为人的可谴责性程度下降并不是完全消除责任,而是减轻责任。因此,相对于不存在减轻处罚因素的案件而言,部分正当使行为的错误性减小,部分宽恕使行为人的可谴责性降低;详言之,一方面挑衅者因自己行为的错误性而使被挑衅者行为的错误性相对减小,因此被挑衅者的行为具有部分正当的一面;另一方面,由于挑衅行为同时导致被挑衅者处于激情状态,使被挑衅者的应受谴责性降低,因此被挑衅者的行为具有部分宽恕的一面。


  

  (四)挑衅原则之理论根据评述


  

  “部分宽恕说”与“部分正当说”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部分宽恕说”注意到挑衅杀人案件中行为人的激情状态有值得部分宽恕的一面,而“部分正当说”注意到被害人的挑衅行为具有错误性,以致行为人的行为具有部分正当的一面。然而,这两种学说都存在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的缺陷。相比较而言,笔者赞成“部分正当部分宽恕说”。其具体理由如下。


  

  1.“部分正当说”与“部分宽恕说”存在并合的可能性


  

  “部分正当说”与“部分宽恕说”分别从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说明挑衅原则的理论根据,二者事实上并不矛盾,因而完全可以将其合并。对激情犯罪者从轻处罚,一方面是因为受挑衅而进入激情状态的行为人的应受谴责性相对较低;另一方面,是因为挑衅者应对其错误行为分担部分责任,以致被挑衅者造成的损害相对较小,错误性相对较低。


  

  2.“部分正当说”与“部分宽恕说”存在并合的必要性


  

  刑事责任由主客观两个方面的责任组成决定了有必要将“部分正当说”与“部分宽恕说”并合。“刑事责任及其程度是由主客观两个方面共同决定的,只强调客观方面而忽视主观方面,或者相反,都是片面的,主客观相统一始终是刑法的主轴。从表面上看,“激情”这一词语仅仅反映挑衅原则的主观因素——被挑衅者的意志——暂时受到破坏,然而,挑衅原则的另一基本条件(充分的挑衅)更强调犯罪的客观方面——挑衅者实施了挑衅行为。挑衅这一部分辩护理由确实包含主观方面的因素(被挑衅者的自我控制状态),但只考虑被挑衅者对挑衅行为的情绪反应是不够的,事件的前因后果、挑衅者的暴力反应等客观方面也是决定挑衅原则是否应当适用的重要依据。挑衅原则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文化产品,通常不只包含一种基本因素,[25]部分正当与部分宽恕都应该是它的合理内核,这也是刑法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3.坚持“部分正当部分宽恕说”是贯彻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要求


  

  虽然“部分正当说”与“部分宽恕说”各自独立地为激情犯罪减轻处罚提供了根据,但“挑衅原则不是一般的从宽情节,在大多数英美法系国家中,这一原则要将被告人从谋杀减轻为非谋杀,犯罪性质发生了变化。如果仅有部分宽恕的根据——被告人的控制能力减弱,或者只有部分正当的理由——被害人有过错,将谋杀减轻为非谋杀就是不合适的”。[26]因此,只有在被挑衅者同时具有部分宽恕根据与部分正当根据时才能适用挑衅原则,这也是贯彻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




法律信息 | 法律新闻 | 案例 | 精品文章 | 刑事法律 | 民事法律 | 经济法律 | 行政法律 | 诉讼法律 | 合同 | 案例精选 | 法律文书 | 合同范本 | 法律常识 | 
法律图书 | 诉讼指南 | 常用法规 | 法律实务 | 法律释义 | 法律问答 | 法规解读 | 裁判文书 | 宪法类 | 民商法类 | 行政法类 | 经济法类 | 刑法类 | 社会法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