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被害人刑事诉权研究理论质评

  

  新近刑事诉权的研究成果中,有关刑事诉权的界定更为全面地借鉴了民事诉权的内涵。不仅有刑事诉权的内涵剖析,还有外延的界定和本质特征的归纳。有学者认为,刑事诉权也是一种向法院请求司法救济的请求权,这种请求权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社会主体来行使,并具有一定的程序性。刑事诉权是向国家审判机关请求的权利。刑事诉权是宪法性基本权利。刑事诉权是程序涵义和实体涵义的统一。程序意义上的刑事诉权,是公诉机关或当事人请求法院给以审判救济的权利,即启动刑事诉讼程序的权利和应诉的权利,其外延表现为公诉机关的公诉权、刑事自诉人的自诉权和刑事被告人的应诉权。实体意义上的刑事诉权,是指公诉机关和自诉人请求法院通过行使审判权惩罚犯罪、保护合法权益的权利即实体请求权,和被告对这种请求进行反驳的权利即答辩权。其外延表现为控辩双方的期待胜诉权。[20]但是,在其后的论述中,由于持这一观点的论者没有借鉴民事诉权理论中“诉权是自诉讼外加以利用的权能的观点”,所以把抗诉权、上诉权和申请再审权都作为外延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没有坚持“刑事诉权是向国家审判机关请求的权利”,将侦查权也纳入刑事诉权的形式。此外,该学说中由于缺乏诉权要件的讨论,所以,刑事诉权主体的范围也过于广泛。


  

  2.诉权判断要件缺失


  

  现有的刑事诉权理论研究中,一般只有一元化的权利人观察角度,即只有对诉权应然性的讨论。而诉权是自诉讼外加以利用的权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诉权存在与否需要有易于识别的标准进行判断,没有诉权识别的标准,会导致诉权研究陷入空洞化。诉权要件是判断诉权是否存在的标准,[21]是对诉权实然性的分析,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研究角度。因此,应当对诉权要件进行细致研究,这是目前刑事诉权研究中所缺乏的内容。


  

  民事诉权理论的研究成果表明,从民事诉讼运用者(权利人)的角度来考察,当民事纠纷发生时,就需要予以解决,在自力救济不力或法律禁止自力救济时,就要寻求公力救济。于是就需要获得一种国家许可的相应的权能,将民事纠纷引渡到民事诉讼之中,这种权能就是民事诉权。民事诉权是民事纠纷主体运用民事诉讼解决民事纠纷的权利。如果从实然性的角度,认可诉权存在的前提,要符合一定的法定条件,这些法定条件就是诉权要件,同时也是判断诉权是否存在的标准。一般认为,诉权要件包括两个方面:(1)主体方面要件(主观要件),即有权请求诉讼救济的主体,涉及诉权主体适格方面问题。大陆法系诉权理论一般认为是指当事人适格。(2)客观方面要件(客观的要件),即就特定的民事纠纷有运用诉讼救济的必要,即具有诉的利益。“无利益便无诉权”。这一要件要求:请求诉讼救济对于诉讼主体必须具有必要性(即拥有权利保护的利益),亦即如果不请求诉讼救济就无从保护权益和解决纠纷。虽然从广义上说,“诉的利益”包括当事人适格,但是,当事人适格是指可以自己的名义成为特定诉讼当事人的资格,是决定何人可作为正当当事人的问题。诉的利益的核心是解决诉讼的必要性问题。因此,当事人适格和诉的利益在内涵和具体功能上相互有别,两者都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应当分别作为诉权的两个要件。


  

  虽然简单地说,诉权是基于利益向法院提出请求的抽象权能,但诉权不是单纯的自然法领域的话题,诉权并不是天然拥有的,诉权的有无还要有实然的判断标准。如不符合诉权要件,法院将拒绝提供司法救济,也就不能启动诉讼程序,其意义在于,一方面避免滥诉,可以节约国家的诉讼资源,平衡所有潜在诉权人的利益,尤其是真正拥有诉权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对于被动加入诉讼方而言,也避免了应诉的不必要成本。同理,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是否拥有刑事诉权,也不能只有应然性的讨论,还要有实然性的判断。


  

  二、被害人刑事诉权及当事人地位解析


  

  (一)刑事诉权理论中对被害人诉权的实然认识


  

  现有的刑事诉权理论认为,诉权在刑事诉讼中客观存在,诉权的产生和存在,离不开“权益受到侵害”这一前提条件。“权益受到侵害”的形式和种类是多种多样的,这决定了诉权也必然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出现了民事诉权、刑事诉权以及其它诉权。诉权是社会主体在其权益受到侵害时请求国家司法保护的手段,侵害社会主体权益最严重的形式是刑事侵害,当刑事侵害发生时,社会主体请求国家通过诉讼形式保护自己权益的根据就是刑事诉权。[22]继而认为,刑事诉权的主体为公诉机关、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其中,公诉机关和被害人是享有追诉权的主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享有辩护权的主体。[23]然而,前文已论及诉权并不是天然的、客观的存在,诉权要件是价值平衡的结果。不符合诉权要件,法院将拒绝提供司法救济,也就不能启动诉讼程序。对被害人诉权不能只做单纯的应然性判断,利益受到侵害者也并非当然的诉权主体。通过借鉴民事诉权理论的诉权要件制度,可以对不同程序中被害人是否拥有刑事诉权,以及处于何种当事人地位加以解析。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