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人际关系视角中的腐败犯罪窝案现象分析

人际关系视角中的腐败犯罪窝案现象分析


汪明亮


【摘要】从人际关系角度解释当前腐败犯罪窝案现象意义重大。中国传统社会人际关系之形成有其自身的规律,这就使得传统社会人际关系具有一定的本土化特征,这些特征在当前的政治生活中依然发生着作用,已经成为引发腐败犯罪窝案的重要社会因素。官场内生腐败论和腐败铁三角论是学界关于腐败犯罪窝案生成机制的解释理论。从人际关系角度分析腐败犯罪窝案现象,可以发现其有两方面特点:一是权力监督难以发挥作用;二是犯罪暗数高。相应地,应该采取两方面措施预防腐败犯罪窝案的发生:一是借助网络平台、鼓励民众反腐;二是增加刑罚的严厉性、提高腐败犯罪成本。
【关键词】腐败犯罪窝案;人际关系;犯罪暗数;犯罪成本
【全文】
  

  一、提出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反腐败日趋深入,腐败犯罪呈现出一个共性特征,即窝案现象突出。反腐实践表明,上至省部级高官,小到普通科级职员,只要有一个在某地某领域有职有权的腐败分子东窗事发,大都会因为“拔出萝卜带出泥”,被揪出一窝。[1]


  

  在解释中国的腐败现象,特别是腐败犯罪窝案现象时,理论界多从法律制度缺失角度探讨腐败犯罪的成因。虽然理论界的解释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我国反腐败的法律制度逐步完善的同时,腐败犯罪窝案却大量出现,这就说明仅从制度缺失角度去分析腐败犯罪窝案产生的原因是远远不够的。


  

  其实,当我们审视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社会时,不难发现,中国社会一直被看作是一个强调人际关系(或社会关系)的社会。人际关系是人际互动中结成的一切相互联系,以个人为核心而展开的人际关系的总称构成人际关系网络。中国的人际关系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政治生活领域,“人治”被视为传统中国政治的显著特征之一,而维持“人治”模式的最主要机制就是人际关系,这被认为是一种潜规则{1}。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在当前现实政治生活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社会关系角度解释当前腐败犯罪窝案现象之成因,不仅可以深化腐败犯罪原因理论研究,而且还可以为寻找更为合理的控制腐败犯罪窝案的对策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二、中国传统社会人际关系之形成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背景决定了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和社会结构,中国传统社会人际关系之形成有其自身的规律{2}。


  

  (一)社会关系网络表现为一种建立在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基础上的差序格局


  

  中国传统社会以家庭、宗族和乡土为基本单元,是一种“乡族式”的关系网络。这种网络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不断累积并向外扩展,呈现出费孝通先生所描述的“差序格局”状态。“差序格局”概念形象地概括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的特点:“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3}。“差序格局”这个概念揭示了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是以己为中心、逐渐向外推移的,表明了自己和他人关系的亲疏远近。能够造成和推动这种波纹的“石头”是以家庭为核心的血缘关系,而“血缘关系的投影”又形成地缘关系,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是不可分离的{3}。


  

  一般认为,“差序格局”人际关系模式具有三方面特点{4}:一是以“己”为中心。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际关系,具有排他性。在人际交往中,一般是关系越靠近家族血缘关系——“己”的中心,就越容易被人们接纳,也就越容易形成合作、亲密的人际关系;越是远离“己”的中心,就越容易被人们排斥,就会形成疏淡的人际关系。二是体现了儒家的伦理模式。用儒家伦理来解释中国传统社会人际关系的差序性,实际上有两个方面的含义:既包含人与人之间等级区分的种类,如尊卑、贵贱、上下、长幼、亲疏等,又包含人与人之间应建立的关系的种类,诸如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三是体现了社会稀缺资源的配置模式。“差序格局”实际上也是一种对社会中的稀缺资源,包括权力、财产、身份地位、婚姻等进行配置的模式或格局。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