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软硬兼施,相得益彰。罗豪才教授认为:
“总的来说,在环境保护方面,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软硬结合的治理模式。一方面,注重发挥硬法的作用,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办事;另一方面又注重发挥软法和协商机制的作用,宣传和强化全社会的生态文明观念,全面动员企业、社会团体和广大公民积极投身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当中。”[19]笔者以为,环境法的软法渊源与硬法渊源,共同构成环境法治的两种资源。我国的环境法治建设应探索环境保护的公私合作行为模式,在环境保护中发展环境行政指导、环境行政合同、环境行政奖励、环境行政给付、环境行政执法协商等非强制性行政,运用环境合同(协议)、环境政策、环境评比表彰、环境保护自律规范、环境保护相关行业标准等多种环境法“软法”渊源,改善环境管理机关与被管理对象的紧张关系,拓展公众参与环境行政管理的空间,加强环境法“硬法”渊源与“软法”渊源的沟通与协调,为实现一种“软硬兼施”的治理模式的环境法治而努力。
【作者简介】
马波(1976-),男,黑龙江塔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环境法治研究
【注释】
此处的非制定法主要是从国内法的意义上阐释的,实质上,“软法”有两种语境意义上的使用,一种是我们常见的国际法意义上的“软法”,主要是指一些国际条约中那些缺少强制性和明确义务性,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例如:国际组织大会的宣言、决议、行动计划等。(详见:王曦编著,《国际环境法》,法律出版社, 1998年版,第456页;王铁崖主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 1995年版,第456页)另一种是国内法语境意义上的“软法”,关于国内法语境意义上的“软法”,本文将在环境法的“软法”渊源中详解。
关于“尼加拉瓜诉美国案”可参考李伟芳:《论国际法渊源的几个问题》(《法学评论》, 2005年第456以及国际法院的判决。
关于“软法”的不同语境,详见:罗豪才,毕洪海:《通过软法的治理》,《法学家》, 2006年第1期;魏武:《软法是什么》(罗豪才等著:《软法与公共治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68—188页)。
【参考文献】
[1]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3).
[2]罗豪才,宋功德.认真对待软法———公域软法的一般理论及其中国实践[J].中国法学, 2006, (2).
[3]See Linda Senden. Soft Law in European CommunityLaw[M].Oxford:HartPublishing, 2004.
[4]SeeRichard L.W illiamson, Jr.,Hard law, soft law, andNon-Law in Multilateral Arms Contro:l Some compli-anceHypotheses[J]. Chicago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Law; Spring, 2003,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
[5]Michelle Cin,i The Soft Law Approach: CommissionRule-making InTheEU’sStateAidRegime[J]. Jour-nal ofEuropean Public Policy 8: 2,Apri,l 2001.
[6]See Jaye Ellis. SoftLaw AsTopos:The Role ofPrinci-ples of Soft Law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Environmental Law [ J]. Proqoest Information andLearning, 2001.
[7]See Séamus,Cinnéide. Beyond SoftLaw:OtherEU In-fluences onMember States[J]. ESPAnetConference,September2005,Fribourg, Switzerland.
[8]姜明安.软法的兴起与软法之治[J].中国法学,2006, (2).
[9]梁剑兵.软法律论纲———对中国法治本土资源的一种界分[A].罗豪才,等.软法与公共治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10]王贵松.行政裁量的软法之治[A].罗豪才,等.软法与公共治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11]李挚萍.环境法的新发展———管制与民主之互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6.
[12]吕忠梅.沟通与协调之途———论公民环境权的民法保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13]汪劲环境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14]宋功德.行政裁量控制的模式选择———硬法控制模式的失灵催生混合法控制模式[EB/OL]. http: //www. pkusoftlaw. com /info. asp? id=4628, 2009-03
[15]程信和.硬法、软法与经济法[J].甘肃社会科学,2007, (4).
[16]〔法〕卢梭.何兆武.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社, 2002.
[17]刘国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环境法体系之创新[J].法学评论, 2004, (4).
[18]赵美珍.论生态文明与环境法治[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 2008, (1).
[19]罗豪才.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协商机制———在东京基金会成立十周年研讨会上的演讲[EB/OL]. ht-tp: //www. pkusoftlaw. com /info. asp? id = 4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