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法律论证的修辞学传统


参见[英]F.I.芬利主编:《希腊的遗产》,张强、唐均、赵沛林、宋继杰、瞿波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版,第215页。

See Michael H. Frost, Introduction to Classical Legal Rhetoric, 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 1988, P.3.

汪子嵩、范明生、陈村富、姚介厚著:《希腊哲学史》(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18页。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亚历山大修辞学·论诗》,颜一、崔延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2页

See Michael H. Frost, Introduction to Classical Legal Rhetoric, p.3.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亚历山大修辞学·论诗》,第8页。

See George A. Kennedy, A New History of Classical Rhetoric,p.3.

Ibid,p.4~6.

See Michael H. Frost, Introduction to Classical Legal Rhetoric, p.5.

参见理查德·詹金斯编:《罗马的遗产》,晏绍祥、吴舒屏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44~349页。



See Michael H. Frost, Introduction to Classical Legal Rhetoric, p.7.

[比利时]海姆·佩雷尔曼:《旧修辞学与新修辞学》,杨贝译,载《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第八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版,第40页。

See Michael H. Frost, Introduction to Classical Legal Rhetoric, p.10.

Ibid.,p.11.

[比利时]海姆·佩雷尔曼:《旧修辞学与新修辞学》,第41页。

See Michael H. Frost, Introduction to Classical Legal Rhetoric, p.13.

这样的一种解析方式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佩雷尔曼对修辞学命运的分析。佩雷尔曼认为影响修辞学发展年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其一为与真理相对的观点的认识论地位的命运,其二为社会历史条件。参见Chaim Perelman, “The Social Contexts of Argumentation”,in The Idea of Justice and the Problem of Argument,pp.154~160.

张旭:“‘上帝之死’时代的朋霍费尔”,载《宁夏学报》,2004年第1期。

Thomas B. Farrell, “Reason and Rhetorical Practice: The Inventional Agenda of Chaim Perelman”, in Practical Reasoning in Human Affairs,p.260-261.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