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fiduciary duty,还是accountability,这一争论涉及到的董事权限的对立,仍然是stockholder和stakeholder之间的对立,是公司作为“财产”还是“实体”这一争论的延续。
如果董事控制公司的权力可以得到承认,如何判断“当”与“不当”?如果公司的“控制权”是可以作为交易的客体,这种控制权如何衡量其价格?这些问题在逼迫、挑战和拷问着
公司法。
第三,法定资本制还是授权资本制?
公司制度也是资本、金融制度的重要内容,而“集合物”的观点往往忽略了这一点,特别是当融资制度多元化之后,随着衍生证券、基金、投资银行等新生事物,债券和股票之间的界限也日趋模糊化。会计、银行、金融、财政等领域不断交织,
公司法上固有的资本不变、法定和维持三原则在遭受着新的考验[49]。
静态对待公司,仅仅将公司看成是一个财产集合,强调在公司出资和资本制度上加以严格的控制,比如中国的资本审查制度,就会坚持法定资本制,强化资本制度的透明和维持;而如果强调公司的董事会中心主义,则更会注重授权资本制,这种冲突在法律上,也是将客体对主体的争论的延伸。
授权资本制的核心,在于公司的融资、资本征收的权力,由股东的承诺和董事会的决策双方来控制,何时变更资本,扩大资本,由董事会根据公司的发展水平和投资机会来确定,同时,股东的实际享有的出资份额,包括股东的资格确认、股票的质押登记等等,均由公司机关来控制和确认。而在将公司看成是“集合财产”的情况下,出资是确认主体获得公司成员或者股东资格的条件,而这一确认是由登记机关来完成,股东的资格和权利是由登记机关来确认的,公司的资本变动和主体资格的变动规则是重合的――在我国,增减资和公司合并分立的程序一样复杂。
在中国的
公司法变革中,将公司仅仅看成是“集合财产”的静态观念已经造成了现实中的诸多弊端,公司变更资本的不便,登记上的冲突[工商登记和公司登记][50],过多的聚敛资本而导致的资金闲置[51],以及由此延伸的确保公司资本“法定”的种种限制,比如转投资限制等等,也涉及到与之相衔接的“集资”和“私募”等等问题上的困惑。更为重要的是,公司的设立中,作为主体的公司可以设定股东的不同种类的权利,而在将“集合财产”的观念下,股权、出资、红利、股息这些本来含义不同的术语,完全被统一化了,股东的权利也都变得相同,“一股一权”、“同股同权”不仅造成了许多公司治理上的不便,在中国的特定情况下,股票市场被分割的情况下,也会造成实质性的不公。当上市公司中的国有股和个人股必须同股同权来进行计算的时候,许多公司的正常经营或者融资行为,比如发行可转换债券,却变成了国家从私人手中夺取财富,大股东剥削小股东的斗争[52]。从某种程度上,实际上由国家来进行“验资”和“确权”,根本上是来源于法律行为制度中缺乏“对价”[53]。
公司是“财产”,还是“实体”;是法律上的“客体”还是“主体”,这一争论的表现诸多,可以说,这是两条路线的斗争,几乎在
公司法的各个具体制度中都会表现出来。上述三个方面,只是最为核心的。
【注释】 See Kermit. L. Hall, ed., Law, Economy, and the Power of Contract: Major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s, New York, London: Garland Publishing, Inc., 1987, PP485—601.
史尚宽:《民法总论》,第121页,台北自出,1981年版。该书最早出版于1971年,来源于30年代梅仲协先生的归纳。参见 梅仲协:《民法要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5页。我国现代学者沿用了这一划分。
See Katsuhito Iwai, Persons, Things and Corporations: The Corporate Personality Controversy and Comparative Corporate Governance,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Vol. 47, 1999, P583—632.
比如汉密尔顿指出,各种理论,拟制说、实在说、特许说、契约说等等,都有助于解释公司,但都不完全正确,也不完全错误,都应当占据一席之地。See Robert W. Hamilton, The Law of Corporation, 法律出版社,第4版,影印版,第5页。
此处的corporation应当翻译为法人,而不是公司,现代法意义上的公司直到1855年英国制定了《有限责任法》之后,允许自由组织公司才出现。类似的表述在布莱克斯通的《英格兰法评论》中,主要是指以大学为中心的法人组织。
Case of Sutton’s Hospital, 77 Eng. Rep. 937, 973 (K. B. 1613), quoted from Larry D. Soderquist and A. A. Sommer, Jr., Understanding Corporation Law, New York: Practising Law Institute, 1990, P3.
See Sir William Blackstone, Commentaries on the Laws of England, Chap. 18: Of Corporations, electronic version, be available at internet.
Lawrence M. Friedman, A History of American Law, Second Edition, Simon & Schuster, Inc., 1985, P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