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作为社团的法人:重构公司理论的一个框架(上)

  拟制论在今天,更存在着众多的逻辑上的问题。一个外国公司,在该国被认定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是合作社,或者是公众公司[public company],在中国要不要得到承认?如果法律先于公司,就会造成这种困难。对此的一个辩护是,两个法域的公法存在着这种相互确认关系,那么,让我们举一个极端的例子,王永庆的台塑,在大陆我们要不要承认其法人地位?
 
  法人实在论的产生、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拟制论的否定,但两者不是在一个方向上相对的,在某种程度上,两者还会共存。换言之,实在论和拟制论并不是矛盾的两端。实在论的核心,不过是法人的人格是独立的,要和其成员划清界限。事实上,这最早可以追溯到乌尔比安,这也是为什么普遍被认为大陆法采取了法人实在论的原因之一,他著名的格言是,公司所有的,并不等同于个人成员所有,也不等同于全体成员所有[11]。这一理论被萨维尼所重复,他也使用了实体[entity]这一概念[12]。
  所谓的实在论,目前总是将其与基尔克的“有机体论”等同,由此,不过是指公司先于法律[13],在这个意义上,对实在论的这种理解显然是正确的。但无非是解决了上述的拟制论的弊端而已。即对法人要按照实质标准来认定,而不是仅仅根据授权来认定;同时,也要承认事实上的公司。如果这是实在论的核心,则大多数国家的法律采纳了这种“实用主义”的观点。
  公司实在论的第二个表现,依据某些学者的说法,在美国,因为公司管理层日益控制公司的判断,从而使得公司实在论在19世纪的最后10年中成为流行理论[14],其论据是santa Clara一案中,美国最高法院的费尔德法官拒绝给予公司和自然人同样的宪法权利保护,“无论公司财产是否和自然人的财产一样,依据同样的评价和税收规则”[15]。但正如霍维茨[Horwitz][16]的说法,这并不代表最高法院抛弃了任何“拟制”的理论。对此,霍文坎普[Hovenkamp]也指出,这一案件恰恰表明了公司不过是人的组合[17]。Santa Clara案,不过是表明了在公司的私权的平等性上,和自然人产生了差异而已。这在美国最高法院今天的判例中,也表现出这种不同,比如1978年的First National Bank of Boston v. Bellotti一案中,最高法院认为公司依据宪法第一修正案,享有自由言论的权利,那种“认为公司,作为国家的一个创制物,只能享有国家赋予其的权利”的观点是“极端的”。而在1987年的CTS Corp. v. Dynamics Corp. of America一案中,最高法院则支持了各州的反兼并立法,强调指出,“我们认为,上诉法院没有正确地认识商业条款的重要性,是建立在对这一事实的分析基础上的,即州对公司治理的规制,不过是对一个实体的规制,其存在和特性不过是州的法律产物”,并且重申了马歇尔大法官在达特茅斯学院案对公司拟制的论述。更为有趣的是,这两种“貌似矛盾”,都是来源于鲍威尔大法官[18]。
  如果公司实在论仅仅是在这两个层面上有别于拟制论,那么这两种理论的对立和区分就是微不足道的,事实上这两个理论处理的根本不是一回事。因此,有学者认为,公司的本质是什么,不能也不应当统帅特定的法律规则,这种争论也是没有意义的[19]。这是为什么同一个法官在处理不同案件的时候,采用了不同的理论的原因。在这些意义上,两者之间的争论就不是那么重要的,或者说,这种争论根本不是一个层面上的问题。
  现实中比较具有积极意义的,公司实在论的讨论,更多地是基于公司是否存在独立意志,以及公司犯罪的考虑。这一争论主要表现在公司犯罪或者违法的时候,是追究公司作出决策的主要成员,还是公司本身的差异。在涉及到对公司的控制上,各国现行的刑法、反垄断法、竞争法等法律制度中,均实施对公司的制裁。在这些法律部门中,实在论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在拟制论下,罗马法中是依据“社团无犯罪能力”来实施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发生了变化,1889年英国确认法人犯罪;1890年美国确认法人犯罪。1985年,美国伊利诺斯州地方法院判决三家关联公司犯有过失杀人罪,5位公司董事、经理犯有谋杀罪,理由是被告长期将工人置于充满氰化物的剧毒环境中,导致一名工人中毒死亡。法官认为,“声称法人无意志……从而不能被定罪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在我国民法通则也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更不用说刑法了[20]。但这并不能作为区分拟制论和实在论的根据。拟制论强调了人格的来源,有人格自然会有责任,拟制论下的公司,其也可以承担责任,我们也不能根据法人犯罪的存在,认为实在论战胜了拟制论。在这个意义上,合伙和法人本质上是一样的,合伙的犯罪也会区分直接责任人和不知情的合伙人,而合伙如果犯罪,同样也会面临对合伙的人格的否定,所以,人格否认并不能对合伙和公司都是同样的,不能由此区分开来拟制论和实在论有什么根本性的不同[21]。
  完全的公司实在论显然是危险的,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学者重新拾起拟制论的原因[22]。如果法人完全是实在的,下述问题的回答,就要大费周章:公司可不可以持有自己的股票?公司的控制者究竟是谁?为什么要限制公司的关联交易?为什么要刺破公司面纱?等等。甚至,公司可能不可能变成“自动运行的机器”,变成了董事的雇主,取消了雇员,“当这些机器进入政治的时候,或者说,任何一种活动,它的自我利益和任何管理者个人的利益完全不同”?[23]毫无疑问,由于中国现行法律制度中,错误地运用了法人实在论,导致了许多弊端,但这并不意味着采用了拟制论就恢复了公司的本来面目。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