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刑事法律中存在类似民法的若干原则

  三 结束语
  最后,谨以学者张文显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法律原则是法律精神最集中的体现,因而,构成了整个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可以说,法律原则也就是法律制度的原理和机理,它体现着立法者及其代表的社会群体对社会关系的本质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认识,体现着他们所追求的社会理想的总体图景,体现着他们对各种相互重迭和冲突着的利益追求的基本态度,体现着他们判断是非善恶的根本准则,所有这一切,都以高度凝缩的方式集中在一个法律制度的原则之内。因此,确立了一批什么样的法律原则,也就确立了一种什么样的法律制度。”(44)
  
  [注释]
  1《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1992年版 ,第1422页,转引自徐国栋著:<<民法基本原则解释——成文法局限性之克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2月第1版,第8页
  2《美国学院词典》“原则”条,兰登出版社,纽约1956年版,转引自徐国栋著:<<民法基本原则解释——成文法局限性之克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2月第1版, 第8页
  3《布莱克法律词典》“原则”条,西方出版社1979年版,转引自徐国栋著:<<民法基本原则解释——成文法局限性之克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2月第1版, 第8页
  4徐国栋 前揭书 第8~9页
  5王仲兴:<<新刑法典导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 第12 页
  6徐静村 主编:《刑事诉讼法学》 法律出版社 1997年7月第1版 第107页
  7王仲兴 前揭书 第14页
  8这个问题可以用经济学模型来说明。如图所示,纵轴表示犯罪人的数量,横轴表示司法机关的规模或效率,曲线D表示犯罪人的数量对司法机关的规模或效率的需求关系,曲线S表示司法机关的规模或效率对犯罪人数量的供给关系,e点为曲线D和曲线S的交点,表示在该点上,司法机关在提高规模或效率方面的投入与减少犯罪人的数量的产出的收益最大。因为在该点的上供给与需求正好达到平衡,在该点左边,需求大于供给,及司法机关的规模或数量不能满足犯罪人的数量的需求,导致犯罪率的上升,和社会秩序的混乱;在该点右边,供给大于需求,即司法机关的规模或数量超过了犯罪人的数量的需求,导致了社会资源的浪费。由于犯罪人的数量和司法机关的规模或效率都不可能为0——“犯罪不可能指望通过刑罚予以消灭,而只能尽可能地将其控制在不危及社会的根本生存条件这一社会可以容忍的限度之内”(陈兴良 著:《刑法哲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第2版 第8页),因此,曲线D和曲线S和横纵轴均没有交点。该模型假定在一定时期内犯罪人的数量对司法机关的效率的需求是固定的而不是变动的,同时对于司法机关的规模或效率的提供者并非是垄断的,因为存在着潜在的竞争者——其他的执政党或统治阶级,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犯罪人的数量和司法机关的规模或效率的供应量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原因在于:一个垄断者的行为取决于需求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如果需求曲线以特殊的方式变动,垄断者为了自身利益可能维持固定的数量而改变价格,或者将价格固定而改变数量。”参见[美]平狄克·鲁宾费尔德 著 《微观经济学》 中国人民出版社 1997年6月第1版第17~18页
  
  
  犯    D     S
  罪 
  人 
  的    e
  数      .
  量   
    0  
  司法机关的规模或效率
  9参见徐静村,前揭书,第103页
  10转引自<<人民检察>>1995年第4期
  11徐静村,前揭书,第61页
  12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是博弈的标准式。博弈的标准式表述包括:(1)博弈的参加者;(2)每一参加者可供选择的战略集;(3)针对所有参与者可能选择的战略组合,每一个参与者获得的收益。根据以上表述,我们可以用下图所示的双变量矩阵表来描述这个问题。
  
  
  
  囚徒2
  抗拒   坦白
   抗拒 0,0   10,8
  囚徒1
  坦白 8,10   8,8
  我们“只需用到理性的参与者不会选择严格劣战略这一原则”。“理性的参与者不会选择劣战略,因为他(对其他人选择的战略)无法作出这样的推断,使这一战略成为他的最优反应”。同时还“需要假定‘参与者是理性’是共同知识”,因此通过“重复剔除严格劣战略”的过程,我们就可以得出正文中的结论。同时正文根据需要对“囚徒困境”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参见 [美]罗伯特·吉本斯 著 《博弈论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3月第1版 第2~6页及 [美]平狄克 鲁宾费尔德 著《微观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年6月第1版 第356~361页
  13 [法]卢梭 著 《社会契约论》 商务印书馆 ,1980年2月修订第2版,第22页
  14 [法]卢梭 前揭书,第139页
  15参见国务院1991年发表的《中国的人权状况》第一部分,转引自慕亚平等著 《当代国际法论》 法律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 第431页
  16张文显主编 《法理学》法律出版社 1997年10月第1版 第59页
  17黄建武等编著 《法理学教程》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9月第1版 第23页
  18《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纲及考试指南 (管理学)》 总主编 夏书章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10月第1版 第190页
  19[法]米歇尔 克罗齐等著 《民主的危机》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1990年8月初版,第179页
  20[法]卢梭 前揭书,第39~40页
  21[法]米歇尔 克罗齐 前揭书,第177页
  22 [法]孟德斯鸠 著《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 1961年11月第1版 第112~113页
  23 [法]米歇尔 克罗齐等著,前揭书,第179页
  24黄建武 前揭书,第29页
  25梁慧星 著《民法解释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年7月修订版 第210页
  26梁慧星,前揭书,第222页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