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执法监察体系全面构建。市、县、镇三级执法监察体系逐步建立。市、县两级执法监察机构全部组建,委托镇(街道办事处)执法工作全面铺开,79个镇(街道办事处)全部实施委托执法,另有3个功能区也实施了委托执法(全市共有6个功能区),并提升了全市的安全生产执法装备水平。
5.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一是全市79个镇(街道办事处)已全部成立了镇(街道办事处)一级安全监管机构,配备了专、兼职安全监管人员527人,其中专职人员325人。二是全市1323个村(居)委会已有1309个村(居)委会成立了安全监管机构,共配备了专职或兼职安全监管人员4610多人;三是充分发挥注册安全主任、安全中介机构等专业技术力量的作用,促进企业依法加强和改进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基础薄弱面貌得到较好改善。四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12个重点行业(领域)已启动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有效推动了企业本质安全建设。
6.技术支撑能力明显提高。继续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强化了科技进步对安全生产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一是安全生产科技研发力度逐步加大,“十一五”期间,共有2个项目列入市安全生产科技发展项目,投入经费75.6余万元。二是积极推广“非煤露天矿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等多项安全科技先进成果,广泛采用先进科技设备,为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三是组建市安全生产专家组,充分发挥了安全生产专家组和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四是实施"金安"工程(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工程),逐步构建起市、县两级信息网络平台。
7.宣传培训教育卓有成效。一是培训教育卓有成效。全市完成特种作业人员、初级安全主任、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烟花爆竹经营(零售)人员以及镇(街)、村(居)安全监管人员安全培训累计约4万人(次)。二是宣传教育卓有成效。以“安全生产月”、“粤港澳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为载体,大力推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进家庭,向基层和企业发放各种安全读物、宣传教材、光盘约45多万件(本),约有100多万职工、群众参加各种形式普法竞赛活动,全民安全意识显著提高。
8.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一是市、县两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基本组建完成,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二是加强危险化学品、消防、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电力、海上救助等重点行业领域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三是启动了市、县两级互联互通的安全生产应急指挥平台网络建设工作。
(二)发展环境。
我市正处于全面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关键时期,也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期。“十二五”时期,我市安全生产工作既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和不利因素。
1.发展的机遇。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把安全生产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根本保证。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和各方面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二是我市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加快,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入,为解决深层次、结构性、区域性的安全生产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全民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为做好“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