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积极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全面贯彻国务院《
残疾人就业条例》和《
江苏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依法落实各类经济和社会组织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新录用人员时,除特殊岗位外,录用单位不得设置歧视残疾人的录用标准或变相拒招残疾人;未达到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的单位,要优先录用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就业。确保残疾大学毕业生实现就业。对自主创业的残疾大学生,优先享受创业专项资金资助。依法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完善征收管理办法,对拒不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又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单位依法予以处罚。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使用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其促进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的重要作用。认真执行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兴办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工(农)疗机构、辅助性工场等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各类用人单位要安排适合残疾人工作的岗位,保证残疾职工在岗在职,享受各项平等权利。完善资金扶持、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保补贴、培训补贴、岗位补贴等残疾人就业保护政策措施。各级政府要积极开发和购买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按照不少于10%的比例安排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就业。要通过提供就业援助,将适合残疾人生产的产品列为残疾人庇护工场专产和专营,优先采购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的产品和服务等措施促进残疾人就业。健全县级以上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抓紧各地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建设。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所属职业培训机构要主动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培训并减免培训费用。鼓励和支持各类高等院校、社会组织、职业学校、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残疾人就业和创业培训。创新职业培训模式,通过职业培训补贴与就业率挂钩、定期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等方式,充分调动残疾人和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积极性。积极帮助农村残疾人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免费提供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和创业辅导。将贫困残疾人作为重点扶助对象,确保农村扶贫开发和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贫困残疾人家庭,完善符合残疾人特点的扶贫政策措施。组织和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养业、手工业和多种经营,有关部门和机构应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农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和信贷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积极鼓励、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至2012年,全市各镇建设1个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财政部门按照分级负担原则给予资金资助和补贴。
(十四)繁荣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组织残疾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残疾人文化、艺术、娱乐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要积极为残疾人服务,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机构要开展经常性的残疾人文化艺术活动。扶持残疾人文化艺术产品生产和盲人读物出版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各地公共图书馆应设立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定期举办各种特殊艺术比赛和展演,培养优秀特殊艺术人才。将残疾人体育纳入全民健身计划,积极开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积极参加国内外重大残疾人体育赛事,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城乡体育健身场所逐步配置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器材、设施,并对残疾人优惠或免费开放。重视选拔培养残疾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建立稳定的优秀残疾人运动员、教练员队伍,完善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的就学、就业、医疗保险和生活保障措施。市及各县(市、区)要加大经费投入,逐步建立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完善优秀残疾人运动员、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选拔、输送和教练员选派等激励机制,定期举办残疾人综合体育赛事,积极开展残奥、特奥、聋奥运动,切实提高残疾人运动员训练和参赛水平。各类学校要创造条件组织残疾学生开展适合其身心特点的文艺体育健身活动,增强素质,康复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