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根据学龄人口变化和城市化进程、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合理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建设,2015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全面达到均衡,城区达到优质均衡。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教师配置、学校建设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建立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提供管理服务制度。实行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中小学教师制度,区域内教师和校长定期合理流动。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工程,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学校校舍、设施装备等建设。到2015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50%以上建成现代化标准学校,2020年达90%以上。推进小班化教学,小学每班35人、初中每班40人以下,逐步解决大班额问题。义务教育阶段严禁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逐步减少择校现象。保障贫困学生、外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消除辍学现象,确保义务教育全覆盖。
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进一步整合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十二五”末,全市普通高中学校控制在75所以内。控制超规模学校和大班额班级,每班班额45人以下,并逐步推进小班化教学。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加大学科、设施设备、师资队伍和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建设和投入,加强内涵建设,加快提升普通高中整体办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实施特色建设工程,增强普通高中自主发展能力,鼓励学校立足历史传统、地域文化和学生发展需要,推进办学模式、育人方式多样化、个性化,培育一批具有独特文化和办学特色的普通高中。到2015年,全市所有普通高中达到优质高中办学标准;到2020年,全市建成10所左右全国一流高中,普通高中综合实力领先苏北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大力发展特殊教育。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实行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到2015年,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15年免费教育。支持各级各类学校接受残疾人入学,完善随班就读保障体系。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使每所特殊教育学校都达到现代化办学标准。
(六)实施职业教育优化工程。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富民为主题、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优化发展职业教育,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把徐州打造成为淮海经济区技能型人才培养高地和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心。
优化资源配置。坚持政府主导,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全市独立设置的中等职业学校(含五年制高职校)调整到25所,在校生稳定在10万人以上。大力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和高级技工教育,支持有条件的五年制高职发展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支持县区职业学校依托高校创办特色高等职业院校。引导职业学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调整优化专业结构,设置职业技能人才紧缺专业或方向。重视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强涉农专业建设,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拓展中等职业学校服务功能和对象,面向“两后”(初、高中毕业后)毕业生、退役士兵、返乡农民、在岗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