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提高振兴保障能力。认真研究制定有利于渔业振兴的倾斜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渔业的投入力度,大力支持实施渔业资源修复、标准化鱼塘改造、平安渔业、远洋渔业、渔业良种、渔港建设等重点项目。建立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和渔民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渔业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优势企业上市,提高渔业建设的融资能力。龙头企业认定、农业产业化、农机补贴等扶持政策向渔业倾斜。划定渔业养殖基本水域,对渔业振兴项目建设用地、用海,按国家规定严格落实海域使用金征收减免政策。
(五)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优化渔业发展环境。统筹城乡发展和社会主义新渔村建设,完善有利于渔业振兴的体制机制。健全完善水域滩涂养殖权、捕捞权制度,依法规范水域滩涂使用权的出租、转让和抵押行为,建立水域滩涂征用、资源损害补(赔)偿机制,维护渔民群众合法权益。逐步将渔业互助保险纳入农业保险范围,开展渔业增养殖、近海捕捞、海外渔业等保险试点,建立有财政支持的稳定的渔业风险保障制度。高度重视渔民“失海”、“失水”问题,推动建立健全涵盖教育、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在内的渔民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完善政府投资的渔港等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通过拍卖、租赁、入股等形式,盘活资产,改善管理,提高效益。探索建立碳汇渔业补偿机制,在政府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对贝藻增养殖、循环水养殖等碳汇渔业进行补贴,促进低碳绿色海洋渔业发展。
附件3:
潍坊市畜牧业振兴规划
(2011-2015年)
为再创潍坊畜牧业发展新优势,加快由畜牧大市向现代化畜牧强市跨越,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我市是畜牧大市,有着丰富的畜牧业资源、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全市畜产品总产量、畜牧业总产值、出口创汇等主要统计指标均位居全省首位。2009年,肉蛋奶总产量163万吨,占全省总量的12.4%,居全省第一位;畜牧养殖业总产值20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4.5%,高于全省6.5个百分点;销售收入430亿元,占农业销售收入的39.1%;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1747元,占农民人均农业收入的22.7%;出口畜产品及相关产品5.4万吨,创汇3亿多美元,其中禽肉出口创汇占全国的1/3,畜牧业已成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但从目前情况看,做强做大现代畜牧业仍面临许多挑战,从业人员思想观念还未完全摆脱传统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束缚,畜牧业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够合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受土地、资金等因素制约日益加剧,生态环境承载和治污减排压力较大。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低碳、安全畜牧业为目标,以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和提高畜产品产量、质量和效益为重点,积极实施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态化、信息化、国际化战略,全面抓好“发展、防控、监管、改革、合作”等关键措施落实,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再创潍坊畜牧业发展新优势,促进我市由畜牧大市向畜牧强市跨越。
(二)基本原则。一是全面率先发展的原则。坚持畜牧经济一二三次产业全面率先发展,养殖业率先实现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畜产品加工、投入品生产、畜牧机械制造、畜产品包装等加工制造业全面做大做强,率先实现品牌化。畜牧服务业与先进的养殖业和加工制造业相匹配,率先实现现代化。二是高端、高质、高效、生态化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三区”功能叠加的政策优势,选准突破口,找准着力点,拓展新空间,打造一批符合“三区”建设要求的畜牧经济增长点,加快培育新的发展特色和优势,多点支撑全市畜牧业新一轮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三是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统筹利用畜牧经济一二三次产业资源,协调各次产业间比例关系,不断优化畜牧经济一二三次产业结构、各次产业内部结构和产品、市场、投资结构,实现行业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四是资源、环境、效益、速度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宏观管理,合理利用各类资源,搞好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和资源化利用,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和企业,坚决杜绝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快速发展的行为。
(三)发展目标。全市畜牧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畜牧业主要经济指标和质量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各项工作指标保持在全省前列。力争到2012年打造销售收入1000亿级畜牧产业链。到2015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以2009年为基数,下同)年均增长6%,实现畜牧业及相关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其中畜牧养殖业产值年均增长8%,占农业总产值的55%。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年均增长8%,占一次产业纯收入的60%以上。标准化生产基本普及,生态养殖技术大面积推广,规模饲养场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全部配套,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明显好转,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畜牧业发展方式发生根本转变,畜牧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在全省率先建成现代化畜牧业强市。
三、发展重点
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分布,未来五年,重点支持“六大产业区”建设。
(一)畜牧养殖优势产业区。在诸城、安丘、高密、临朐、昌乐、寿光、青州、昌邑、潍城等县市区建立生猪养殖区;在诸城、安丘、高密、昌邑、临朐、寿光、潍城、昌乐、寒亭、青州等县市区建立肉禽养殖区;在高密、临朐、青州、昌乐、安丘等县市和寒亭、潍城、坊子等城乡结合部建立食草动物养殖区;在寿光、青州、临朐、昌乐、诸城等县市建立蛋禽养殖区;在诸城、临朐、安丘、奎文、潍城等县市区建立特种动物及地方特色品种养殖区。
主攻方向:调整优化养殖结构,大力发展节粮型食草性畜禽。推行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不断扩大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加强品种改良,在高密建设肉牛良种繁育中心,在诸城建设生猪良种繁育中心,在临朐建设奶牛良种繁育中心,在寿光建设慈伦大鸡地方优质品种繁育中心。重点支持得利斯集团100万头优质生猪、青州3万头奶牛、昌邑北部1万头奶牛、临朐100万只和高密50万只朗德鹅、安丘50万只大雁等养殖基地建设。
发展目标:到2015年,新规范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区3000个、自然生态养猪场2000个,规模饲养场(区)全面普及生态养殖,畜产品普遍达到无公害以上标准,绿色、有机畜产品占比分别达到25%和10%。。
(二)畜产品及畜牧投入品高端加工区。以打造优势畜产品品牌为重点,在诸城、昌邑、高密、寿光、潍城等市区建立肉鸡加工区;在昌乐、寒亭、寿光、临朐等县市区建立肉鸭加工区;在诸城、高密、安丘、昌乐等县市建立生猪加工区;在高密、青州等市建立肉牛加工区;在临朐、昌乐、昌邑、坊子等县市区建立乳品加工区;在诸城、寿光、临朐、青州、坊子和北部沿海地区建立兽药、饲料加工区。
主攻方向:加快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提升企业技术装备和节能减排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化区域布局,加快原料基地建设,促进资源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强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畜禽产品加工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使其逐步走向规模化、集团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打造一批畜禽加工、兽药饲料生产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品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