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

  推进农垦体制改革。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将农业职工土地承包费中类似农村“乡镇五项统筹”的费用全部减除,确保农业职工负担减轻不反弹,农场由此减少的收入由中央和地方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国有农场要逐步剥离办社会职能,转变经营机制。加大国有农场土地确权工作力度,切实管理好、保护好、利用好农垦国有土地。推动农垦经营体制创新,积极培育现代化家庭农场和股份制公司;不断深化农垦集团化改革,积极推进省级农垦集团公司的公司制改造,在逐步实行产权多元化的基础上,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推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改革,满足农村经济发展日益增加的金融需求。完善乡镇企业产权制度,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

第二节 增加农业投入,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要求,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农业的需求。

  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入。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农村投入的各项政策措施。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把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用于“三农”投入的增量要高于上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农村,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重点要放在农业和农村。加强农业“七大体系”建设。地方财政要切实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广辟资金来源,通过依法提高耕地占用税率,落实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支出等办法,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

  深化农业投资体制改革。对国家投资和补助的乡村建设项目,加快实行公示制度,通过招投标、资金跟踪监督和项目后评估等办法,确保管好用好资金,保证项目质量。进一步放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采取贴息、补助、税收等措施,发挥国家农业资金投入的导向作用,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开发农业和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逐步降低中西部地区对涉农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配套比例。

  逐步完善农业补贴制度。继续实施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测土配方施肥,积极支持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建立农业灾害救助和风险防范机制,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积极探索建立中央财政对种粮农民收益综合补贴制度,建立保护农民种粮收益的长效机制。完善中央财政对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加大奖励力度,缓解产粮大县财政困难,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逐步调整完善对短缺的重要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政策。

  改善农村融资制度。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强化约束机制,把支农效果作为最重要的考核标准,不断增强支农服务能力,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提高贷款标准,延长贷款时间,简化担保程序。发挥政策性银行的支农保障作用,设立与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重点建设工程配套的中长期贷款项目,扩大农业信贷规模,提高农业信贷比重。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探索农村社区资金互助的有效形式。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鼓励政府、企业和社会资金合作建立针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多种抵押贷款担保组织和基金。稳步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积极开展依托龙头企业资助农户进行农业保险试点,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路子。

第三节 实施“九大行动”,形成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



  加快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九大行动”,形成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合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以培育主导产业为切入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饮水、能源、道路、居住、通讯等条件。着力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益。推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实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以实施重大粮食项目工程为手段,以主攻单产为核心,着力提高资源保障、物质装备、科技支撑和抗御风险能力。切实转变粮食增长方式,实施良种补贴和科技入户工程,重点推广增产增效技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推动科学施肥。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新一轮沃土工程,加强耕地质量建设。

  实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促进行动。以《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为依据,遵循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与发展规律,在13个优势农产品41个优势产区,从提高良种覆盖率、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保障能力、培育知名品牌等方面入手,把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成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促进产业聚集、生产上规模、产品上档次、服务上水平,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

  实施农业科技提升行动。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强超级稻研究和示范,开展重大农业科技攻关和技术引进,加快核心技术集成示范,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促进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农业生产的技术骨干。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加快建设电脑、电话、电视“三电合一”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农业信息化。

  实施畜牧水产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大力推广健康养殖,重点建设畜牧业养殖小区、规模场户和水产养殖标准化示范区、无公害示范基地,积极推进水域滩涂资源合理利用,加快畜牧水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步伐,使养殖业尽快从单纯追求数量向数量与质量、效益与生态并重的方向转变。

  实施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扶持力度。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完善产业化经营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方面的重要作用。

  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推进农业标准化和认证工作,加强例行监测,强化市场监管,建设安全流通渠道,推进农业生产源头的洁净化、生产与经营的标准化、质量安全监管的制度化、市场营销的现代化和经营品牌化,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行动。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循环农业发展,实现家居环境清洁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和资源利用高效化。大力普及农村沼气,开发农村清洁能源。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村家园清洁、水源清洁和田园清洁。加强农业资源的保护,推动生态产业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