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实施“金农”工程、农业信息服务“三电合一”工程、农业遥感监测工程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项目建设。
五、动植物保护体系
动植物保护体系是预防和控制动植物病虫害、保障农业生产的基础体系。我国动植物保护体系已初步建立,但随着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区域化和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动植物病虫害发生几率增加,危害程度增大,防治复杂性增强,尤其是动物防疫形势严峻,迫切需要加强疫病防控能力建设。
重点建设农作物重大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优势农产品有害生物非疫区、农药与药械安全监管和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等项目;建设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检疫监督、兽药质量监察与残留监控,以及防疫技术支撑和物资保障等基础设施。
主要实施植物保护工程、动物防疫工程和水生动物保护工程。
六、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已初步建立,但资源衰竭、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急需加强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
重点建设草原围栏,增加棚圈、饲料机械、人工饲草料基地等相关配套建设内容,扩大草原建设与保护范围;以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为重点,开展“一池三改三处理”建设,积极推进规模化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加快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治理;加强耕地质量建设,配套建设一批不同类型的土肥新技术集成转化示范基地,完善全国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系统;选建农业野生植物自然保护区、野生和珍稀植物资源原生地保护点,以及外来农业有害生物治理示范基地,建设和完善农业生物资源监测预警国家级中心、区域级中心、省级站;按照综合性、区域性和专业性三个层次,建设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技术检测与监测中心;在“三北”地区及西南季节性干旱地区等典型区域,选建旱作节水农业重点示范县,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在全国适宜水域建设渔业资源和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增殖放流设施,在沿海建设人工渔礁示范点,在重要水生野生动植物分布区建设自然保护区及其驯养繁殖基地,在重要渔业水域建立健全资源环境监测站;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项目、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示范项目,以及农业环境污染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在环京津地区和“三北”地区建设保护性耕作示范区,推行免耕、少耕、秸秆覆盖还田等技术;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西南山地和甘新等区域,选建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形成特色农产品发展的核心区,辐射带动毗邻适宜区特色农业发展。
主要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农村沼气工程、沃土工程、农业生物资源安全保护与利用工程、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水生动物防疫工程、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程、生态农业示范工程和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西部特色农业示范工程、天然橡胶产业推进工程。
七、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是科教兴农和依法治农的重要载体。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已初具规模,但存在定位不准确、结构不合理、功能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形成以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为枢纽、县以下区域性或乡镇推广中心站为技术集散地的推广服务网络,以及与之配套的以示范场为主体的农业科技示范网络;支持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建设配套服务场所、农产品经营网点以及开展信息、仓储、保鲜、运输服务的必要设施;在重点渔区建设一批沿海中心渔港、一级渔港和内陆重点渔港,改善渔船安全避风条件,促进渔货集散、加工贸易、运输补给、渔船维修、滨海旅游和休闲渔业的发展,辐射带动渔区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配合基层农业综合执法改革,加快基础设施和基础条件建设;建立农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农机监理装备建设;推进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农产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示范点,扶持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促进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的形成,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技术改造、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粮食加工转化能力建设等项目建设,促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布局优化,实现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
主要实施基层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工程、国家级渔港建设工程、农业执法服务基础设施工程、农业产业化推进工程和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工程。
八、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
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对于保护和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增加主产区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规划实施以来,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但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粮食生产受水土资源约束、基础设施薄弱、物质装备水平偏低、科技贡献率不高等因素影响逐步加深,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继续组织实施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
紧紧把握新时期粮食产业发展的特点,充分调动粮食主产区政府和农民种粮两个积极性,在《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确定的13个粮食主产省区的484个县(场)内,围绕改善基础条件,加快科技进步,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机械化水平和加工转化能力,加快主产区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着力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在完成一期建设的基础上启动二期建设。
主要实施优质专用良种育繁项目、病虫害防控项目、标准粮田建设项目、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和粮食加工转化项目。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体制保障
改革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必须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更好地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切实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所有权、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依法落实和完善农民土地承包经营各项权利。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机制流转,规范流转行为,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全面开展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和仲裁,建立完善调解、仲裁、诉讼相结合的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机制。稳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引导农民、农场职工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明确法律地位,加大政策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不断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发展。支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跨区经营,壮大自身实力,增强服务功能。支持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以及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创办或领办各类中介服务组织。依法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章程》,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