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设置水泵和过滤设备。将管道埋于地下以提供保护。一般情况下,如果管道暴露在外部,则需要对其进行巡查或者安装警报器对其进行保护。阀门和水泵需要安放在安全地点。阀门放置于其他地方,如果处于暴露状态,应该在外部设置砖块/混凝土"盒子"或者金属笼对其进行保护。
(10) 锁
选择锁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固定锁要比挂锁安全;单闩锁要比弹簧锁安全;插锁的强度取决于与之相配的门及门框的强度;外装的锁体安装在门框表面上的锁的强度取决于它的安装强度;只能从一边进行操作的单边锁要比双边锁安全。
所有的钥匙和密码锁的密码必须被妥善地分配和控制。钥匙的保管必须与使用其锁的设备执行相同的安全标准。
当选择锁的时候,请慎重考虑以下要点:根据被保护物品的价值,来选择用哪一种质量的锁;锁的防撬等级;钥匙的使用权;锁的使用频率;锁是否能够承受外部气候环境的考验。
任何锁具都可以被强行撬开,因此必须有其他的安全配套措施,如门插、横木等。另外,经常对钥匙锁进行维护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在日常作业时,打开屋门和大门,其他时段用挂锁锁住,另外还需要对挂锁进行检查,避免他人将其置换。
相对于使用钥匙的锁来说,号码锁有两项特殊优势:相对于保存一个钥匙来说,保存一个密码要容易得多;在危及安全的情况下,很容易更改密码。反之对于钥匙锁来说,如果丢失了一把钥匙则整套钥匙和锁都需要更换。使用钥匙时要在管理员处登记,贴过标签的备用钥匙需要妥善保管在保险柜中。
(11) 保险柜
现金、机密信息等贵重物品应保存在保险柜中。保险箱一般为整体结构,能够承受数小时各式各样的破坏,如盗窃、火灾等。重量较轻的保险箱需要用砖块、水泥或者螺钉将其固定在地板上。使用密码锁要比使用钥匙锁更加安全。
符合安全标准的保险柜应该由金属制成,并且是单块整体结构。合页和折页轴应能承受攻击,锁可以是使用钥匙的锁或密码锁。
(12) 安全保卫力量
需要部署的保安数量取决于风险级别,一般情况下保安人员的配置根据如下情况而定。
岗位需求数量的考虑因素:控制大门处人员、车辆的进入;控制其他可能的接近;巡逻;快速反应小组;必要时对贵宾的贴身保护;必要时对车辆的护送。
将岗位的需求数量乘以换班的次数,如 2 人 x12 小时或 3 人 x8 小时。
加上指挥管理人员,如部门主管、管理人员等。应在地图或平面图里标注保安站。安全保卫力量应该在必要时按照需要分为固定岗保安、巡逻岗保安、快速反应部队、贴身护卫、车辆护卫队小组等。在遵守该国法律的前提下,保安人员应携带轻武器,及警棍、通讯设施、防毒面具等。
安全保卫文件应包含安全日志、事件报告、调查报告、每月安检报告等。保安人员应该拥有如下方面的突发事件应对程序:
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工作场所。
非法的环境污染行为,这里特指有毒有害物品。
在项目工作场所发生员工之间的打斗。
与武装分子接触。
绑架或企图绑架。
工作场所撤离。
紧急医疗救助和意外事故。
火灾。
持有武器者闯入。
遭遇武器袭击时的反应。
遭遇抢劫。
(13) 安全警报
除了火警系统,每个营地都应设立一个不同于火警的安全警报。报警扬声器应安装在从地面平视看不到的位置,如营房顶部。在武装保安的岗哨、广播室、经理室、财务室等区域都应该设有警报按钮。
(14) 通信设备
企业需要一份定期更新的应急通讯录。使用的基本通信设备包括但不限于
如下设备:
甚高频无线电网络。
高频无线电。
卫星电话,包括海事卫星、铱星、亚星、欧星电话等。
卫星数据传输设备。
(15) 跟踪、定位系统
在高风险国家或地区,为了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反应,及时确定车辆/人员的位置和状态,应使用车辆或人员跟踪、定位系统。跟踪、定位系统包括全球定位系统、车辆自动定位、定位服务或其他方式,以便对车辆、人员或其他财产进行精确定位。
4.4.4 办公场所安全管理
在境外选择办公场所时,应把周边社会安全环境作为第一位的考虑因素。
(1) 场地选择
场地最好选择在高处。这样可以使建筑物不易遭到武器火力攻击,便于发现和监控任何形势的入侵。
环境考虑因素包括:
场地应选在半住宅、半商业区。进出办公场地不应受当地交通的限制影响;
场地应尽量远离潜在袭击目标或较为敏感的建筑周围,例如敏感国家的大使馆、清真寺或其他宗教设施。场地应远离主干道,并满足以下要求:
建筑物距离围墙或车辆入口至少有 30 米的缓冲区;
在建筑物小区外的可视范围内,提供足够的停车空间,并且停车区尽量靠近办公楼;
在场地附近为来访人员提供足够的停车空间;
设立车辆检查站,对车辆进行检查,并能够阻止车辆进入现场;
设立行人检查点,对准备进入现场的人员进行身份检查,并对其行李进行检查或执行来访者程序;
有足够的空间设立 2.5 米高的外部周界栅栏或围墙。住宅和办公室之间至少有两条不同路线可选择,以便不定期变换出行路线。
(2) 场地选择--现有建筑根据可供使用的当地设施,高层建筑的安全因素由高到低按顺序排列如下:
一栋完全由企业拥有并控制的独立式建筑物和场地。
一栋完全由企业拥有的半独立式办公楼。
一栋完全由企业拥有和控制的非独立式办公楼。
一栋独立式办公楼,且该办公楼的最上层完全由企业拥有和控制。
一栋半独立式办公楼,且该办公楼的最上层完全由企业拥有和控制。
一栋非独立式办公楼,且该办公楼的最上层完全由企业拥有和控制。
一栋独立式办公楼,且该办公楼的中间层完全由企业拥有和控制。
一栋半独立式办公楼,且该办公楼的中间层完全由企业拥有和控制。
一栋非独立式办公楼,且该办公楼的中间层完全由企业拥有和控制。
一栋独立式办公楼,且该办公楼的某些楼层由企业拥有和控制。
一栋半独立式办公楼,且该办公楼的某些楼层由企业拥有和控制。
一栋非独立式办公楼,且该办公楼的某些楼层由企业拥有和控制。
(3) 总体设计与规划
新的和现有的办公楼都应该具备如下安全防护措施:
外墙高不低于 3 米,外表光滑无攀登物、坚固,防止强行进入。
建筑物离地 4 米以下的窗户应安装格栅或封住。
住宅和办公室之间至少有两条不同路线可选择,以便变换出行路线。应选用上述标准来为员工和来访者提供全面的保护。如果场地在某方面存在不足,尽量采用其他安全措施来弥补这些缺陷,比如保安巡逻、监控设备覆盖、声光报警器等。
(4) 周界栅栏
在没有围墙保护的情况下,建筑物应有护柱、水泥花架或其他周界保护设施。这些设施应适当摆放,并使建筑物与通道或建筑物与车辆行驶区之间的距离最大化。这些设施还应阻止车辆直接驶入大厅或穿过玻璃幕墙,即低栅栏或无栅栏的地方,大厅和车道之间的玻璃墙或玻璃门。车道设计和铺设应起到降低或避免高速车辆接近大厅和玻璃幕墙的可能性的作用。
积极协调并联系当地执法部门或政府机构,要求他们禁止、限制或阻止在建筑物前面停放机动车辆或上下人。
在较高风险地区,如果当地条件不许可或政府禁止用建立周界的方式来控制车辆,且办公室位于一楼或二楼,则应考虑将办公室搬迁至更加安全的区域。
(5) 建筑布局
建筑空间可分为三种类型:公共区域、内部区域和需要特殊安全措施的安全区域或受限制区域。这些区域在建筑物内应各自分开,且控制各区域间的人员流动。
应合理安排走廊、楼梯间和其他可进入区域,以避免其成为隐藏场所。一般来说,受限制区域应设置在一层以上的楼层,远离外墙并远离危险作业区域。不能从外部或公共区域直接进入,必须从内部进入受限制区域。常规或应急出口的通道不能穿过受限制区域或安全区域。
(6) 门
外门应制作坚固,并紧密固定在外门周围的砖墙上。强度不够的门应用铁皮加固。门应安装适当标准的安全锁具和警报,特别是只作为应急出口的门。所有观察窗都应符合安全标准或由铁皮保护。通向屋顶的门必须采用和外门一样的标准,且应额外安装一个“进、出小心”警告标志。应急出口门应和其他外门选用同等标准。安全插销可阻止未授权人员的强行进入。同时,要考虑“应急”释放闩、“进、出警报”和插锁,并将钥匙保存在附近玻璃表面的盒子内。
内门必须结构坚固,如果安装在普通区域和受限制区域之间,还应安装合适的安全锁。
格栅和百叶窗。门口和走廊使用外开格栅大门和卷帘门,但这些不能作为唯一一道防线,还须设置入侵检测系统,例如报警系统或监控系统等作为支持。
(7) 窗
所有无关紧要的窗户都应用砖或玻璃砖砌起。所有地下室,一楼或其他容易进入区域的窗户必须固定在周围砖结构内,观察窗应在内部固定。
所有紧固件,如扣件、钩子等,必须设计牢固,并在必要时可锁。如果标准窗钩或插销不够,则要考虑下列因素:一个从内部固定的钢格栅或卷帘窗,应带有一个安全锁,以便紧急情况下作为应急出口;高强度钢筋条固定在周围砖墙内;重型金属网或焊接网要焊接到金属边框上并固定在周围砖结构内;钢或混凝土百叶固定在周围砖结构内。
(8) 安全警报
报警扬声器应安装办公楼的外部和内部,内部应在每个楼层安装足够的报警扬声器,以便所有区域都能够清晰地听见警报。在武装保安的岗哨、经理室、财务室等区域都应该设有警报按钮。
(9) 通信设备
参见 4.4.3(14)(略)
(10) 安全保卫力量
需要部署的保安数量取决于风险级别,一般情况下保安人员的配置根据以下情况而定:
岗位需求数量的考虑因素:控制大门处人员、车辆的进入;控制其它可能的接近;巡逻;快速反应小组。
将岗位的需求数量乘以换班的次数,如 2 人 x12 小时或 3 人 x8 小时。
加上指挥管理人员,如部门主管、管理人员等。
(11) 监控系统
所有使用监控系统的地方,摄像头的清晰度至少为 480 线或更高。摄像头60应每天检测。
监控系统应安装在距地面 4 米到 5 米之间,且能提供重叠覆盖。数据记录设备应保存在拥有报警系统房间内的防火柜内。监控系统数据应至少保留 30 天,可外置存储盘。应签订维护协议,以提供定期的维护。如果发生故障,应在 12 小时内修复。防入侵者探测系统可以探测进入保护区的入侵者,它的信号可发给远程区域,以便立即采取相应的行动。这些系统可用于高风险区域。但是 IDS 系统并不能作为唯一的保护措施。它们在设计和功能上都很复杂,所以在安装和使用时要考虑专家的意见。用户应经常测试系统并定期进行维护。
(12) 水电设施
参见 4.4.3 (9)(略)
对气管线、气罐等都应采取保护措施,且和上述水、电管路要求相似。完全密闭且需要人为操作的设施都需有空气供应。在极端天气下,对空调或制冷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加。送风设备和管道需要保护,以防止入侵和破坏。室外安装的设施易被移走,并有可能成为进入建筑物的通道。室外机组应安装在金属笼子内,管道进风口应安装格栅。
任何场地的设计都要确保供电、供水和其他应急设备放置在安全保护区内。在现场应保存足够的备件。
4.4.5 住宅安全管理方案
境外人员由于工作需要独自居住,在选择住宅时,应首选自建住宅,或者购买、租赁新建住宅。
(1) 场地选择
住宅的选择应考虑如下因素:
理想的住宅场地应选择在高地上。
场地应选择在半住宅、半商业区,且当地交通流量不妨碍进出场地。如果不能满足,则选择在住宅区。
场地应远离犯罪案件频发的区域。
出入住宅及住宅所在区域的路线应安全可靠。
当地以及过路行人与车辆较少。
应严格执行当地的停车设施及规则。
场地应临近公共或应急服务机构,如警局、医院、消防等。
学校及接送点的位置应方便安全。
靠近其他同事或朋友的住所。
住宅应靠近工作地点;如遇高风险级别,住宅应与办公区域设立在一起,并提供额外的安全保障。
住宅类型应依照如下顺序考虑:
封闭式管理的住宅小区。
公寓:优先考虑的楼层选择是 3 楼到 7 楼之间,因为这个范围的楼层既不容易从街道上接近,也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处于救援范围内。
独立的房屋:需要采取保护措施。
(2) 总体设计与规划
主卧室或浴室应设置成安全的场所,可以从内部上锁,这样可以为发生入侵行为时提供时间拨打紧急求救电话。
主卧室里应备有充满电的移动电话,以便紧急呼叫。移动电话或电话卡中应存有紧急呼叫号码。
主卧室中应备有充满电的手电筒。
(3) 家政人员
由于家政人员经常单独留在家中很长时间,因此能够有效地减少家庭的安全隐患。但是他们需要必要的训练和指导,要明确指导这些家政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应对。这些指导应包括:接电话的正确程序;关闭以及锁上门窗;打开安全照明系统和入侵者探测或报警系统;在没有房主事先准许,并且未出示身份证明的情况下,不允许其他人进入;不接收不明邮件或包裹;不接触在住所周围发现的怪异包裹或物体;不得泄漏家庭信息;在特定紧急情况下如何采取行动。
(4) 周界栅栏
栅栏高度 2 米,坚固,砖、混凝土或钢丝网建成,顶部配有 0.5 米高的带刺铁丝网或防攀爬设施。警示牌上应清楚地标明该住所配有警报器、保安或警犬。
(5) 周界通路
保持大门挂锁的锁定状态。在高风险地区,应做好进出控制,例如配备保安或安装电子进出控制系统。
(6) 照明
在院内安装足够的照明设备,在高风险地区,安装声控开关。配电设施设计应该考虑故意破坏因素。
(7) 安全警报
报警扬声器应安装在住宅的外部和内部,内部应在每个楼层安装足够的报警扬声器,以便所有区域都能够清晰的听见警报。在武装保安的岗哨、卧室等区域都应该设有警报按钮。
(8) 通信设备
参见 4.4.3 (14)(略)
(9) 安全保卫力量
需要部署的保安数量取决于风险级别,一般情况下保安人员的配置根据以下情况而定:控制大门处人员、车辆的进入;控制其它可能的接近;巡逻;快速反应小组。
(10) 电子安全系统
在高风险区域,应安装以下电子安全系统:
配有应急按钮的内部或外部警报装置。此装置应该是在现场无声的,但能够连接到反应部队,如私人保安或警察;
配有辅助电源的监控系统。烟雾报警器应配备在合适的位置,例如卧室、厨房和走廊。
(11) 门
外门应坚固可靠,安装优质的门锁,最好是双钥匙单栓锁,安装门链和门镜。
(12) 阳台
阳台应防止入侵者进入室内,但可以作为逃生通道。
(13) 窗
所有窗户都配有安全栓或防碎膜,最好具备带钥匙窗锁。
(14) 其他
空调设备通过螺栓固定以防止拆移。保管好钥匙,备用钥匙要放在安全地方。贵重物品应根据数量分类,并存放在防火安全区内。危险材料:家庭成员和家政人员要知道危险品的类型和存储要求。
4.4.6 情报与预警
境外中资企业应与上级单位以及我国驻当地使领馆、当地政府、当地军警、情报与医疗机构、当地部族部落建立有效的情报沟通机制,及时获取各种安全情报,对风险环境和现实威胁进行研判和预警,及时采取预防预备措施。
情报收集范围应当满足场所安全的要求,重点涵盖政局变化、战争、武装冲突、恐怖袭击或绑架、社会动乱、民族宗教冲突、治安犯罪等政治风险、地震、海啸、火山、飓风、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及重大流行性疾病等医疗卫生风险、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等事故风险。
情报研判应当采用风险评估的方法,识别情报中包含的各种风险和威胁要素,对风险和威胁要素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和估算,对风险和威胁等级进行研判,对可接受风险进行研判。预警应当采用风险处置的方法,根据情报研判的结果,设计风险和威胁的处置策略、控制措施,并组织必要的管理资源和物质资源,实施风险和威胁的处置方案,以实现预防和预备的目的。
情报与预警应当严格满足时效性要求,在风险发生之前完成情报的收集、研判、预防和预备。
4.5 作业安全
4.5.1 个人防护设备
个人防护设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简称 PPE)是指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个人随身穿(佩)戴的用品,简称防护品。按照防护部位分为七类:头部防护;眼、脸部防护;手、足部防护;躯干防护;呼吸系统防护;听力防护和皮肤防护。佩戴劳动防护用品是自我保护的需要,是尊重生命的需要。
在选择个人防护用品前,需要对作业场所的主要危害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解危害的性质、危害因素的强度,并确定危害因素可接受的水平,以确定个体防护用品的性能、要求。按照工作环境中主要危险特征及工作条件特点将各种作业分为若干个作业类别,不同的作业类别选用不同的防护用品,请参照我国《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89),表 4-1 仅是示例,。选择适当的防护用品后,还应正确地佩戴。参见图 4-5。
表 4‐1 不同作业类别配备防护用品示例 (略)
图 4‐5 个人防护用品佩戴示意图 (略)
在选择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所及不同防护要求,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绝不能选错或将就使用。
必须了解防护用品的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
个人防护用品用后要清洁吹干,妥善存放,并定期检查等。
个人防护用品有任何损坏应及时更换。
呼吸器要定期检查,以免急救时无法正常工作。牢记使用前的安全检查,因为使用未起作用的防护用品比不使用防护用品更危险。
在作业安全“人、机、环境”系统内,劳动防护是阻隔人体伤害事故的重要也是最后的防线。作业人员应提高自我防护技能,为筑牢最后一道防线添一块基石。
4.5.2 工作前安全分析
工作前安全分析(Job Safety Analysis ,简称 JSA)是指事先或定期对某项工作任务进行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达到最大限度消除或控制风险的方法。
范围:所有施工、安装、检修、装卸、搬运、装饰、清理等作业活动都应进行工作前安全分析。新开展的作业活动、非常规(临时)的作业活动必须事先针对该项作业活动进行完整的工作前安全分析。当某项作业活动没有现成的安全操作规程或现有的安全操作规程不能有效地控制风险时,应针对该项作业进行完整的工作前安全分析。当改变现有的作业程序,应确认变更或不同的部分补充进行工作前安全分析。需要评估现有作业的危害及潜在的风险时,可进行工作前安全分析。
步骤:(1)基层单位负责人指定工作前安全分析小组组长,组长选择熟悉工作前安全分析方法的管理、技术、安全、操作人员组成小组。小组成员应了解工作任务及所在区域环境、设备和相关的操作规程。(2)工作前安全分析小组审查工作计划安排,分解工作任务,搜集相关信息,实地考察工作现场,核查如下内容:以前此项工作任务中出现的健康、安全、环境问题和事故;工作中是否使用新设备;工作环境、空间、照明、通风、出口和入口等;工作任务的关键环节;作业人员是否有足够的知识、技能;是否需要作业许可及作业许可的类型;是否有严重影响本工作安全的交叉作业等。(3)工作前安全分析小组识别该工作任务关键环节的危害因素,并填写工作前安全分析表(可参考表 4-5-2)。识别危害因素时应充分考虑人员、设备、材料、环境、方法五个方面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4)对存在潜在危害的关键活动或重要步骤进行风险评价。根据判别标准确定初始风险等级和风险是否可接受。(5)工作前安全分析小组应针对识别出的每个风险制定控制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控制措施的优先顺序。(6)制定出所有风险的控制措施后,还应确定如下问题:是否全面有效的制定了所有的控制措施;对实施该项工作的人员还需要提出什么要求;风险是否能得到有效控制。(7)在控制措施实施后,如果每个风险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并得到工作前安全分析小组成员的一致同意,方可进行作业前准备。
表 4‐2 工作前安全分析(JSA)表 (略)
4.5.3 启动前安全检查
启动前安全检查(Pre-Start-up Safety Review,简称 PSSR)是指在工艺设备启动前对所有相关因素进行检查确认,并将所有必改项整改完成,批准启动的过程。
目的:投产前安全检查的主要目的是在新项目投产前或者在装置变更后重新投入运行前,通过系统的安全检查,确保系统满足设计、安装等要求,并符合安全生产条件。通过投产前安全检查,还可以确认装置的投产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要求。
适用范围:启动前安全检查是项目启动的一个先决条件,需实施启动前安全检查的项目可包括但不限于:
新、改、扩建项目;
工艺设备变更项目;
停车检维修项目。
工作流程:(1)为确保启动前安全检查的质量,应根据项目的进度安排,提前组建 PSSR 小组。根据项目管理的级别,指定 PSSR 组长。组长选定并明确每个组员的分工。PSSR 小组成员可由工艺技术、设备、检维修、电气仪表、主要操作和安全环保专业人员组成。必要时,可包括承包商、具有特定知识和经验的外部专家等。(2)PSSR 小组应针对生产作业性质、工艺设备的特点等编制 PSSR 清单(可参考表 4.5-3)。检查清单应包括工艺技术、人员、设备、事故调查及应急响应、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3)PSSR组长应召集所有组员召开计划会议。(4)启动前安全检查分为文件审查和现场检查。PSSR 组员应根据任务分工,依据检查清单进行检查并形成书面记录。(5)所有必改项完成整改后,PSSR 组长将检查报告移交给区域或单位负责人。根据项目管理权限,由相应责任人审查并批准启动。项目启动后,PSSR 组长和区域或单位负责人应跟踪 PSSR 待改项,检查其整改结果。对于涉及变更的整改项,应将相关图纸、设计文件等进行更新并归档。待改项整改完成后,应形成书面记录,与 PSSR 清单、综合报告一并归档。
表 4‐3 PSSR 清单式样(适用于停工检维修且没有变更的项目) (略)
4.5.4 工艺危害分析
工艺危害分析(Process Hazards Analysis,简称 PHA)是指通过系统的、有条理的方法来识别、评估和控制工艺中的危害,包括后果分析和工艺危害评审,以预防工艺危害事故的发生。工艺危害分析最好由一个小组完成,小组成员有工程和工艺生产的经验,掌握工艺系统相关知识以及工艺危害分析的方法。
适用范围:(1)研究和技术开发项目,适用存在危害性物质的工艺。重点考虑和评估本质安全工艺。(2)新改扩建项目,在新装置开车前应对所有工艺进行 PHA。(3)在役装置,在工艺装置的整个使用寿命期内进行(PHA基准、PHA 周期)。(4)封存装置。(5)装置拆除。
工作程序:PHA 过程通常分为 8 个步骤:(1)计划和准备;(2)危害辨识;(3)后果分析;(4)危害分析;(5)风险评估;(6)建议的提出回复和关闭;(7)PHA 报告;(8)建议的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