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我国低假释适用率的困境与出路

  

  四、结语


  

  假释的适用率偏低在我国已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这不仅制约了这一制度本就具有的积极作用的有效发挥,也影响了我国刑罚执行的整体健康运行。因此,分析造成我国低假释适用率的原因所在,并提出可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已是当下理论界和实务界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尽管我们不否认既有学者从“人的进路”对假释适用问题做出的研究,但是我们更青睐于“制度的进路”的分析。鉴于我国低假释适用率的困境多是因缺乏科学的再犯预测机制、缺乏假释犯释后的监督保护机制和我国减刑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假释适用的制约所致,因此,提高假释适用率制度化方案亦可从建立科学的再犯预测机制、健全假释犯释后监督保护机制和科学地运用减刑和假释制度三个方面进行。由于这涉及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并且还有可能涉及到本文所未预见的制度因素,因此,我国假释适用率的提高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我们坚信有终究到来的一天。


【作者简介】
武良军,海南大学法学院刑法硕士研究生;童伟华,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释】赵秉志主编:《海峡两岸刑法总论之比较研究》,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年,第886页。
参见许福生著:《刑事政策学》,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年,第370—371页。
参见陈兴良主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61页。
参见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课题组:《假释问题研究》,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0第6期,第29—30页。
参见冯涛、李荣辰:《走出我国假释率超低之困境》,载《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第95页。
参见李豫黔:《改革和完善我国假释制度的理性思考》,载《中国监狱学刊》2001年第2期。
参见文芍:《关于提高罪犯假释适用率的理性认识与思考》,载《中国监狱学刊》2007年第6期,第87页。
魏化鹏:《假释监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载《犯罪研究》,2009年第5期,第27页。
参见苏力:《道路通向城市——转型中国的法治》,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97—199页。
参见杜菊、冯昆英:《我国假释制度低效运行的原因与对策研究》,载《中国监狱学刊》2004年第6期,第41—43页。
《瑞士联邦刑法典》,徐久生、庄敬华译,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第12页。
参见翟中东:《国际视域下的重新犯罪防治政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22—126页。
参见韩玉胜、沈玉忠:《再犯预测机制——假释适用中不容忽视的命题》,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7年第3期,第44页。
参见陈兴良主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75页。
参见赵秉志主编:《海峡两岸刑法总论之比较研究》,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年,第883页。
参见翟中东:《国际视域下的重新犯罪防治政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08—414页。
参见赵秉志主编:《海峡两岸刑法总论之比较研究》,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年,第861页。
参见王利荣:《再谈假释适用》,载《中国监狱学刊》2002年第3期,第30页。
王利荣:《再谈假释适用》,载《中国监狱学刊》2002年第3期,第30页。
参见朱伟临:《论我国罪犯减刑假释制度的变革——关于建立‘预定假释制’的构想》,载《中国监狱学刊》1993年第3期。
朱伟临:《论我国罪犯减刑假释制度的变革——关于建立‘预定假释制’的构想》,载《中国监狱学刊》1993年第3期。
参见赵秉志主编:《海峡两岸刑法总论之比较研究》,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年,第862页。
参见赵秉志主编:《海峡两岸刑法总论之比较研究》,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年,第862页。
参见朱伟临:《论我国罪犯减刑假释制度的变革——关于建立‘预定假释制’的构想》,载《中国监狱学刊》1993年第3期。
大谷实:《刑事政策学(新版)》,黎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88页。
廖斌:《监禁刑现代化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326页。
韩玉胜、沈玉忠:《再犯预测机制——假释适用中不容忽视的命题》,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7年第3期,第44页。
参见翟中东:《国际视域下的重新犯罪防治政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26页。
参见韩玉胜、沈玉忠:《再犯预测机制——假释适用中不容忽视的命题》,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7年第3期,第45页。
参见冯涛、李荣辰:《走出我国假释率超低之困境》,载《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第98页。
参见武玉红:《对我国假释模式的检讨与改进》,载《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70页。
参见邹群:《论我国假释监督保护制度的构建》,载《辽宁警专学报》2009年第1期,第18页。
参见侯国云:《论废除减刑完善假释》,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5年第1期,第36—37页。
参见廖斌:《监禁刑现代化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331页。
参见朱伟临:“论我国罪犯减刑假释制度的变革——关于建立‘预定假释制’的构想’”,载《中国监狱学刊》1993年第3期。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