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劳动力流向变化、区域增长拐点与中部发展新机遇

  

  1.流动的总趋势没有变。依然是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从农业、农村持续转移出大量剩余劳动力流向第二、三产业,流向广大城镇和中心城市。经济发展一度滞后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中西部省份,其劳动人口或有组织或自发地大规模流向沿海地区,成为了传统的劳动力输出大省,劳务经济已构成其经济增长的重要部分。


  

  2.流动主体有改变。一是由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膨胀,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作为新生劳动力大军加入市场流动,2009年610余万,2010年630余万[[9]],“就业难”时刻考验着政府和群众的智慧;二是广大农村地区的“80后”与“90后”开始登上社会舞台,正逐渐成为农民工流动的主体。


  

  3.流动方向有变化。不再局限于以前的单向流动,而是呈现出双向流动的景象。一是地域流向上,不再是单向流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反向回流内地二、三线城市和中小城市甚至农村的迹象明显;二是产业流向上,不再是单向流入二、三产业,反向回归农业的也不鲜见。


  

  4.“用工荒”再次席卷全国。从危机爆发前的2002年开始,劳动力市场即出现了熟练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的现象。2003年以后沿海地区开始出现“民工荒”现象,2005年以后“民工荒”现象开始蔓延到内陆一些地区。2009年在我国经济企稳向好后,2010年初“用工荒”再次从东向西、从南到北席卷全国,“用工荒”问题不但更加突出,而且呈现“普工荒”与“技工荒”并存局面。


  

  2010年2月2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对全国13个省份的26个大中城市和27个省份的90个县,共涉及3239家企业和9081名农村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春节后企业招工数量比往年有所增加,继续外出务工的人仅占62%,与2008年同期调查相比降低6个百分点。其中,近30%不准备回原企业上班,主要原因有:收入太低,占49%;加班太多,占18%;没发展前途,占14%;学不到技术,占12%。务工人员中,打算去中西部的占28%,比往年增加7个百分点[[10]]。东部地区用工需求保持旺盛,中西部地区用工需求均呈上升趋势。多数企业预计人工成本上升,务工人员预期的平均工资涨幅高于企业预计的工资涨幅。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劳动力流动状况,从发展趋势上呈现出以下四个新特点:


  

  1.劳动力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中部内陆省份回流明显;


  

  2.适龄劳动人口特别是青壮年,选择在当地自主创业的增多;


  

  3.中部省份吸纳劳动力的数量越来越多;


  

  4.外出务工就业的意愿显著下降,劳动力外流规模逐年稳步回落。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