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法律信息 | 法律新闻 | 案例 | 精品文章 | 刑事法律 | 民事法律 | 经济法律 | 行政法律 | 诉讼法律 | 合  同 | 案例精选 | 法律文书 | 合同范本 | 法律常识 | 司考题库 | 
法律图书 | 诉讼指南 | 常用法规 | 法律实务 | 法律释义 | 法律问答 | 法规解读 | 裁判文书 | 宪法类 | 民商法类 | 行政法类 | 经济法类 | 刑法类 | 社会法类 | 案例趋势 |     
军政之治与宪政之病

  

  北洋军阀时期出现的一个新的现象是:政治不再是一种需要付出生命的事业。曹锟和吴佩孚联手打败了段祺瑞,却没将剩勇追穷寇,把老段往死里整;张作霖和冯玉祥合作,击溃曹锟和吴佩孚,迎回段祺瑞,也未见痛打曹吴两只落水狗;张作霖、阎锡山、张宗昌合纵连横,打败冯玉祥,赶走段祺瑞,但丝毫没有要斩草除根的意思。最戏剧性的是,段祺瑞打不过曹锟和吴佩孚,便宣布停火、辞职、离京移津。天津是曹锟誓师之地,是讨伐段琪瑞的大本营,但段祺瑞有胆选择在天津定居,而且住下来还不消停,与张作霖和孙中山联络,反对曹吴政权。回想二千多年专制时期中国人因为政治动辄抛头颅、洒热血的往事,我们在这一新的现象中能否嗅出些微民主政治的味道:民主政治与专制政治的最大区别,就是民主政治使从政不再是一项危险的事业。北洋军阀之间,政见和利益不同,可以在国会中争吵,在报纸上辩论;可以找个第三人主持,坐下来喝茶勾兑勾兑;说不通、谈不拢、协商不成、妥协不得,就拉开架势打一仗,赢了的掌权,但不能要败者的命,也不能将败者的财产没收。除了“拉开架势打一仗”这种毛病,北洋时期的政治还真有点民主社会的意味。如果能将其中协商、妥协、和平的意味发扬光大,中国走上宪政的道路也未必不能。但是,军政之枪散发的硝烟,已经将协商、妥协、和平的意味掩盖殆尽。


【作者简介】
郑琼现,中山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注释】赵大兴:《袁世凯北洋集团在辛亥革命进程中的作用及评价》,载《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年第2期。
如革命党人提出国都南迁、袁世凯南下就职就是一种钳制袁世凯的谋略。《临时约法》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也是无柰之举。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编:《黄兴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81、82页。
李新:《中华民国史》第一编(下),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86页。
《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69页。
参见萧瀚:《百年宪政的历史省思》,载《南风窗》1999年7月号。
刘军宁:《共和、民主、宪政》,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127页。
胡适:《建国与专制》,载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第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孙中山全集》第4卷,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71页。
《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7页。
《孙中山全集》第5卷,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27页。
翁有为:《北洋时期的军阀纷争与时代主题论略》,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年第2期。
前注,翁有为文。
齐锡生:《中国的军阀政治(1916—1928)》,杨云若、萧延中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82页。
前注,齐锡生书,第184、185页。
吴佩孚:《吴佩孚书牍全编》,上海竟智图书馆1922年版,第49-52页。
《吴佩孚新近在汴之演说》,载《晨报》1920年8月18日。
参见李剑农:《民国统一问题》,载《太平洋杂志》第1卷第9号,1918年。
参见徐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438页。
广宇:《东方巨人孙中山》(下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940页。
《申报》1922年6月9日。
《大公报》1920年月1日。
《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65页。
陆世益:《孙中山兵工计划论》,上海北新书局1927年版,第15页。
《大公报》1920年10月26日。
陈明胜、申晓云:《江苏省废督运动与省自治》,载《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1918年1月,吴佩孚反对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主张召集“国民大会”以解决国是。1920年6月13日,吴佩孚率部撤防至郑州,通电全国,主张召开“国民大会”,反对安福系包办的上海和会。这是军阀内部因为利益冲突或政见不同而形成权力制约情形的例证。
1917年5月,段祺瑞提出参战案,国会拒绝合作,段祺瑞不断对国会施加压力,面对段祺瑞内阁的专权,进步党和国民党联合起来,使国会于5月19日作出决定,先改组内阁,暂缓讨论参战问题。在国会的强烈要求下,总统黎元洪于5月23日解除段祺瑞的职务,使段祺瑞的参战计划严重受挫。这是军阀势力受到反军阀势力制约的例证。
《梁漱溟全集》第6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63页。
《梁漱溟全集》第6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730页以下。
郑琼现:《近代中国立宪的契约性流失》,载《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善后会议》,档案出版社1985年版,第253页。
蔡定剑:《中国宪政运动———百年回眸与未来之路》,载刘海年等主编:《人权与宪政》,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34页。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




法律信息 | 法律新闻 | 案例 | 精品文章 | 刑事法律 | 民事法律 | 经济法律 | 行政法律 | 诉讼法律 | 合同 | 案例精选 | 法律文书 | 合同范本 | 法律常识 | 
法律图书 | 诉讼指南 | 常用法规 | 法律实务 | 法律释义 | 法律问答 | 法规解读 | 裁判文书 | 宪法类 | 民商法类 | 行政法类 | 经济法类 | 刑法类 | 社会法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