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法律信息 | 法律新闻 | 案例 | 精品文章 | 刑事法律 | 民事法律 | 经济法律 | 行政法律 | 诉讼法律 | 合  同 | 案例精选 | 法律文书 | 合同范本 | 法律常识 | 司考题库 | 
法律图书 | 诉讼指南 | 常用法规 | 法律实务 | 法律释义 | 法律问答 | 法规解读 | 裁判文书 | 宪法类 | 民商法类 | 行政法类 | 经济法类 | 刑法类 | 社会法类 | 案例趋势 |     
正义是有代价的

正义是有代价的



——论我国刑事司法中的辩诉交易兼论一种新的诉讼观

龙宗智


【摘要】辩诉交易是理性的诉讼当事人即控辩双方基于较大的诉讼风险以及昂贵的诉讼成本,发现进行交易更符合他们的利益,从而达成一致,选择退出诉讼,打断诉讼进程并获得相应收益的“辩诉和解”。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为防止和减少辩诉交易的负面效应,在制度设计和操作中应当更为谨慎。
【关键词】辩诉交易;诉讼观;双赢;正义有价
【全文】
  

  一、问题的提出——理想与现实的悖论


  

  将辩诉交易制度引入中国刑事诉讼,会遇到一个基本的矛盾,借用孙长永教授的说法,就是:“‘正义’无价,如何‘上市’”。长永教授在“关于我国刑事诉讼引入辩诉交易的思考”(注:孙长永:《“正义”无价,如何“上市”——关于我国刑事诉讼引入辩诉交易的思考》,2002年8月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贵阳研讨会材料。)一文中称,改革、开放的政策已经使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之一便是“市场”加速扩大。……总之,讨价还价已经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扩展到政府的管理领域,国人的“市场开拓精神”也得到了空前的发扬。然而突然间又冒出一种新的交易方式——“辩诉交易”,把以实现正义为宗旨的追究、惩罚犯罪的活动推向“市场”。杀头、坐牢之类的事情,也能跟国家讨价还价?国家与犯罪分子做这样的交易,不是等于把“正义”打折出售吗?“正义”又不是什么商品或者股票,它怎么能成为讨价还价的对象呢?这些疑问,正如长永教授指出的,确实反映了普通社会公众乃至法律专业人员对我国刑事诉讼中引入辩诉交易的担心。


  

  质疑正义(司法)的“上市交易”,正反映了市场机制与司法机制之间的一种矛盾和紧张关系:司法活动是实现正义的事业,它反映了一种纵向因果关系与横向比较关系。前者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让每个人得到他所应当得到的”;后者则体现法律即规则面前的人人平等——“同样的情况受到同样的处理”。而在实现正义的程度中引入辩诉交易,则意味着这种报应通过交易而形成折扣,也意味着同样的情况由于交易双方的交易手段与技术的不同而可能受到不一样的处理,试问,这也是正义吗?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




法律信息 | 法律新闻 | 案例 | 精品文章 | 刑事法律 | 民事法律 | 经济法律 | 行政法律 | 诉讼法律 | 合同 | 案例精选 | 法律文书 | 合同范本 | 法律常识 | 
法律图书 | 诉讼指南 | 常用法规 | 法律实务 | 法律释义 | 法律问答 | 法规解读 | 裁判文书 | 宪法类 | 民商法类 | 行政法类 | 经济法类 | 刑法类 | 社会法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