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刑事一体化思想若干问题研究

  

  4.刑事一体化思想的发展展望


  

  从提出到现在,刑事一体化思想已经历时近十五年了。刑事一体化,作为刑事学科研究的一种导向性理念,已经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同。


  

  刑事一体化所主张的是一种整体性的研究方法。这是一种辩证的思考方法,即辩证地把握刑事学科研究中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关联。“刑事一体化作为刑法学研究方法,重在‘化’字,即深度融合。刑法在关系中存在和变化,刑法学当然也在关系中发展,刑法学研究如果只局限在刑法自身,要取得重大进展实在困难。……西方刑事古典学派基本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政治产物。刑事实证学派(新派)则奠基于犯罪学研究成果,犯罪对策在刑法(刑罚)视域则形成刑事政策,从而出现刑法的刑事政策化潮流。这是刑法在关系中生存和变化的众所周知的事例。”[22]刑事一体化的研究方法,较之那些固步自封的刑事学科研究方法来说,具有全面、动态的(即辩证方法论上的)优越性。全面,即多学科的视角;动态,即对有关问题及认识发展的内在动态机制的把握。对此,有关著述中还有更多的论述和评价,笔者就不做赘述了。


  

  关于刑事一体化研究,一方面,有了一些学者的卓有见地的思想;另一方面,还有了《刑事法评论》的群体性实践[23]。可以说有关研究的成绩是令人瞩目的,但笔者认为,这还只是刑事一体化研究发展的初级阶段。那么,刑事一体化将走向何方呢?这个问题不可不做深思。对此,储槐植先生指出:“刑事一体化思想提出尽管已有十多年,还只能算是粗浅的开头,尚需进一步深入和展开。”[24]那么,如何“深入和展开”呢?这或许就是刑事一体化的走向问题吧。


【作者简介】
高维俭,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
【注释】据此,如果将《论犯罪与刑罚》一书单纯说成是一部刑法学著作,则有失片面;相应的,将贝卡利亚单纯说成是一个刑法学家,也有失片面。笔者认为,将贝氏称为“刑事学家”或“刑事学思想家”,而将《论犯罪与刑罚》称为“刑事学(科)”的奠基之作,比较贴切。
陈兴良.刑法的启蒙.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p98.
陈兴良.刑法的启蒙.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p248.
汉斯.海因里希.耶塞克,托马斯.魏根特.德国刑法教科书(总论).徐久生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p248.
付立庆.刑事一体化:梳理、评价与展望—一种学科建设意义上的现场叙事.北京大学“刑事政策与刑事一体化”研讨会,2003-12-20.
储槐植.再说刑事一体化.法学,2004,(3).
汉斯.海因里希.耶塞克,托马斯.魏根特.德国刑法教科书(总论).徐久生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p52.
甘雨沛,何鹏.外国刑法学: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甘雨沛,何鹏.外国刑法学: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p4.
储槐植.建立刑事一体化思想.中外法学,1989,(1).
储槐植.再说刑事一体化.法学,2004,(3).
储槐植.刑事一体化与关系刑法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p302.
储槐植.建立刑事一体化思想.中外法学,1989,(1).
储槐植.刑事一体化.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陈兴良.刑事法评论:第2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汉斯.海因里希.耶塞克,托马斯.魏根特.德国刑法教科书(总论).徐久生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p59.
参考拙文《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刑事学科群及其结构》,载于《刑事法评论》第15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9月版。该文中,笔者将刑事学科的内部结构分为了三个基本的层次:“形而上”的刑事哲学(学科群)、“形而中”的刑事事实学(学科群)和“形而下”的刑事对策学(学科群)。
陈兴良.当代中国刑法新境域.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p200.
笔者在此所谓的刑事对策主要是指狭义的,即主要指针对刑事事实的实体性对策。广义的刑事对策还应当包括针对有关刑事主体活动的程序性对策。
有关的详细论述,参见笔者的博士学位论文《刑事三元结构论——刑事学科研究范式的一种理论》,北京大学法学院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
笔者认为,储槐植先生在其著作《刑事一体化与关系刑法论》中便展示了这层认识。
储槐植.再说刑事一体化.法学,2004,(3).
付立庆.刑事一体化:梳理、评价与展望—一种学科建设意义上的现场叙事.北京大学“刑事政策与刑事一体化”研讨会,2003-12-20.
储槐植.再说刑事一体化.法学,2004,(3).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