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问政的规范化保护需求
秦前红;李少文
【摘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需要回应新技术、新事物带来的挑战,微博问政的兴起及其快速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考察微博问政的实例,可以将其分为七大类型。微博问政更新了公众参与的话语体系,体现了网络时代的特点,但也存有很多缺陷。微博问政逐渐成为法治发展在官方路径和民间路径之外的第三种路径,但其促进法治发展的进程中却存在很多困境。规范化微博问政不仅能够表征民主,也能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和监督权,实现控制公权力的目标,成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在网络时代的重要表现。
【关键词】公众参与;微博问政;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
【全文】
科技的发展拓宽了政治的表现形式和民主的渠道。微博时代的到来,让公众参与的方式更加多样。公众利用微博向政府表达意见,政府和官员能够回应和处理,这使得公众参与到宪法第2条所称的“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有了新的途径。公众利用微博参与到公共事务,针对公共问题,向政府和官员表达意见,试图以公众的意愿去影响行政立法、决策和政府治理,并发挥监督作用。这种现象可以被称为“微博问政”。[1]微博问政已经展现了巨大力量。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看到了全国和地方“两会”的微博直博,看到了“宜黄事件”的悲惨,看到了微博带给李盟盟的命运转变,看到了网友寻找袁学宇的坚持和无奈,看到了“湖南抢尸案”的博弈拉锯,看到了“钱云会案”中公民观察团的努力与争议以及最新的“郭美美事件”……微博问政让我们看到更多的社会真相,了解到更多的政府信息,人民有了更畅通的向政府表达意见的渠道,有了更宽阔的讨论公共事务的平台。
本文的问题背景是:创新社会管理是时下执政党的重要政策考量,也是学者们面对和解决新问题的重要立足点。[2]网络时代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需要关怀公众参与和微博问政。后者展现了强大的力量,并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和潮流,开辟了追求个案正义、促成制度变革、推动法治发展的新路径。但考察微博问政的实例,并调查民众的意见,发现这种新兴的公众参与形式,不仅有天然的缺陷,又面对着缺少法律和制度规范、保护的困境。充分利用微博问政的优势和特点,既是对当下社会现象和问题的积极回应,也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推进民主建设的要求和体现。微博问政何以能够迅速占据政治舞台的中心,成为执政者和人民共同瞩目甚至期待的民主表现形式?它如何实现个案的正义?又在如何推动公众参与甚至代议制民主的发展?尽管光彩耀人,微博问政也不是尽善尽美,它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何在?如何去回避这些问题?立法能否给予答案?
本文的核心命题是:微博问政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问题,同时也是新机遇,它正在成为制度变革和法治发展的新动力,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存在很多难题,作用发挥过程中面对着诸多困扰。将其规范化是持续发挥其功用、推进网络公众参与和民主发展的驱动力所在。本文的任务就是分析微博问政规范化的必要性、正当性,并设计规范化保护的目标,以推动网络时代的公众参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一、问题的提出
2010年9月的“宜黄事件”被认为是改变中国微博历史的一次事件。[3]“宜黄事件”的起因是2007年,宜黄县政府要兴建河东新区客运站,于当年对涉及该项目的居民住宅进行拆迁,由宜黄县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拆迁工作。到2009年底,除钟家的三层楼房外,该项目拆迁范围内的居民住宅全部都已完成拆迁安置。经多次协调,双方无法就安置和拆迁条件达成一致。据官方通报,2010年9月10日上午,宜黄县城建部门工作人员到钟家“协调此事”,并开展“政策法规解释和劝导”工作,其间双方发生争执和冲突,钟家以浇灌汽油等极端方式“对工作人员进行威吓”,却“不慎误烧伤自家3人”。[4]但当事人却否认这种解释,他们称“当时家中楼下来了大批人,有40多人,试图强行破门而入。”“当时她被摁在地上,也不知道火是怎么着的。就看到钟如琴像个火球一样从楼上跳了下来。“”我当时吓傻了,要大家赶紧救人。但他们都看着。”[5]当天网上就流传开了一张“钟如琴像个火球从楼上跳下来”的图片。[6]
9月16日,钟家姐妹赴北京求助媒体时,在南昌机场被县委书记带队围堵,被迫躲入机场女厕内,并拨通某刊物记者的电话。不久,该记者发出了第一条有关“宜黄事件”的微博,呼吁网民的关注。50分钟后,有记者开始了微博直播“南昌北机场女厕攻防战”。[7]随着众多微博网友的关注,当日下午,钟家姐妹虽未能如约赴京,但得以重获人身自由,并就事件与政府商谈——后来的走向证明,这几乎是改变中国微博历史的一次“直播”。由于这次微博直播,原本单一的强拆自焚事件,开始向一个万众瞩目的公共事件迈进。次日晚,抚州市委紧急对拆迁自焚事件的8名责任人作出处理决定,其中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宜黄县委书记、县长被立案调查,后来此两人均被免职。[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