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诉讼调解的经济分析

  
  (4)诉讼调解的救济

  
  无论在程序上如何加强对法院司法行为的控制,只要法院在判决和调解两种程序中的成本—收益存在差异,就不可能完全消除法院为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当事人利益的情形。因此,建立事后的救济程序非常必要。由于诉讼调解是发生在诉讼程序之中的合意,既具有实体法上的契约性质,又有终止诉讼程序的程序法效应,[15]所以,对调解的救济程序的设计也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从程序法的角度完善诉讼调解的再审救济。现行《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条与调解的“自愿、合法”原则相呼应,将诉讼调解的再审条件确定为违反自愿原则或调解协议内容违法两条。笔者认为该规定过于原则化,不宜于司法实践的操作。建议再审理由可以进一步细化为:(a)调解协议内容在实体上违反了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b)诉讼调解严重违反了法律规定的调解程序;(c)法官在该案调解中有贪污受贿、营私舞弊等不当行为。二是从实体法上考虑,设立确认调解协议无效及撤销之诉。既然当事人之间的调解协议是一个合同,那么当事人完全可以依据合同法的规定,提出确认调解协议无效或撤消调解协议的诉讼。

  
  与经济行为一样,民事诉讼也是社会的理性活动。在调解和判决之间无论是当事人还是法院都在以一定的理性范式选择能实现其利益最大化的途径。通过经济分析的方法对这种理性活动进行探究,我们会赫然发现调解并非总与高效率相连,而促进调解的司法政策的实施效果与人们的意愿也可能相去甚远。虽然经济分析的方法不应被视为法学领域的唯一正确的方法论,但它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诠释审判实践中的众多现象,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来考察法律规定和司法政策的合理及可行。

【作者简介】
杜丹,广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
【注释】〈美〉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上).蒋兆康,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左卫民.刑事诉讼的经济分析.法学研究,2005,(4).
〈美〉加里·S·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王业宇,陈琪,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
钱弘道.经济分析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顾培东.社会冲突与诉讼机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苏力.波斯纳及其他:译书之后.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王亚新.民事诉讼中的依法审判原则与程序保障.梁治平.法律解释问题.北京:法律出版杜,1998.
刘嵘.树立司法为民思想,践行公正与效率主题—记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人民司法,2003,(9).
范愉.调解的重构——以法院调解的改革为重点.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2).
〈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则概述.第一章.刘敏.当代中国的民事司法改革.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傅郁林.调解在民事诉讼中的角色http://www. civillaw.com/weizhang/default.asp?id=17406,2004-8-8.
高中.后现代法学思潮.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姚志坚.“调解热”与法院调解制度的现代转型.法律适用,2005,(9):70.
杨荣馨.民事诉讼原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李浩.完善调解制度的几点思考——兼谈民事诉讼法的修订建议http://www.civillaw.com.cn/weizhang/default.asp?id=1498,2004-2-25.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